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中藥方劑解表劑-扶正解表

  • 由 學醫時習之 發表于 垂釣
  • 2021-11-26
簡介4.敗毒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柴胡 前胡 川芎 枳殼 羌活 獨活 茯苓 桔梗 人參 甘草【功用】散寒祛溼,益氣解表

荊防敗毒散治什麼病

1.敗毒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柴胡 前胡 川芎 枳殼 羌活 獨活 茯苓 桔梗 人參 甘草

【功用】散寒祛溼,益氣解表。

【主治】氣虛,外感風寒溼表證。憎寒壯熱,頭項強痛,肢體痠痛,無汗,鼻塞聲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滿,舌淡苔白,脈浮而按之無力。

加減變化 若正氣未虛,而表寒較甚者,去人參,加荊芥、防風以祛風散寒;氣虛明顯者,可重用人參,或加黃芪以益氣補虛;溼滯肌表經絡,肢體酸楚疼痛甚者,可酌加威靈仙、桑枝、秦艽、防己等祛風除溼,通絡止痛;咳嗽重者,加杏仁、白前止咳化痰;痢疾之腹痛、便膿血、裡急後重甚者,可加白芍、木香以行氣和血止痛。

本方常用於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風溼性關節炎、痢疾、過敏性皮炎、溼疹等屬外感風寒溼邪兼氣虛者。

使用注意 方中藥物多為辛溫香燥之品,外感風熱及陰虛外感者均忌用,若時疫、溼溫、溼熱蘊結腸中而成之痢疾切不可用。

【附方】

荊防敗毒散

《攝生眾妙方》羌活 柴胡 前胡 獨活 枳殼 茯苓 荊芥 防風 桔梗川芎

功用:發汗解表,消瘡止痛。

主治:瘡腫初起。紅腫疼痛,惡寒發熱,無汗不渴,舌苔薄白,脈浮數。

倉廩散

《普濟方》 人參 茯苓 甘草 前胡 川芎 羌活 獨活 桔梗 枳殼 柴胡 陳倉米各等分

功用:益氣解表,祛溼和胃。

主治:噤口痢。下痢,嘔逆不食,食入則吐,惡寒發熱,無汗,肢體痠痛,苔白膩,脈濡。

荊防敗毒散於本方去參、姜、薄,再加荊、防,故解表發散之力增強而無益氣扶正之效,用於外感風寒溼邪而正氣不虛之表證及瘡瘍、癮疹。倉廩散於敗毒散中加陳倉米,則具健脾和胃之功,適用於脾胃素弱而外感風寒溼邪之噤口痢。

2.麻黃細辛附子湯

《傷寒論》【組成】麻黃 附子 細辛

【功用】助陽解表。

【主治】素體陽虛,外感風寒證。發熱,惡寒甚劇,雖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脈沉微。

暴啞。突發聲音嘶啞,甚至失音不語,或咽喉疼痛,惡寒發熱,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脈沉無力。

加減變化 若證為陽氣虛弱而見面色蒼白、語聲低微、肢冷等,宜加人參、黃芪合附子以助陽益氣;兼咳喘吐痰者,宜加半夏、杏仁、蘇子、白芥子以化痰止咳平喘;兼溼滯經絡之肢體痠痛,加蒼朮、獨活祛溼通絡止痛。

本方常用於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病竇綜合徵、風溼性關節炎、過敏性鼻炎、暴盲、暴喑、面板瘙癢等屬陽虛外感者。

使用注意 若少陰陽虛而見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脈微欲絕等症,則應遵仲景“先溫其裡,乃攻其表”的原則,否則誤發其汗,必致亡陽危候。

【附方】

麻黃附子甘草湯

(《傷寒論》) 麻黃 甘草炙 附子

功用:助陽解表。

主治:少陰陽虛,外感風寒。惡寒身疼,無汗,微發熱,脈沉微者;或水病身面浮腫,氣短,小便不利,脈沉而小。

再造散

(《傷寒六書》) 黃芪 人參 桂枝 甘草 熟附子 細辛 羌活 防風 川芎

功用:助陽益氣,解表散寒。

主治:陽氣虛弱,外感風寒證。惡寒發熱,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面色蒼白,語聲低微,舌淡苔白,脈沉無力或浮大無力。

麻黃細辛附子湯與麻黃附子甘草湯均治陽虛外感風寒證。但前方證病重勢急,外寒與裡寒均較重,故以麻、附配細辛,助陽發汗,使表裡之邪速解;後方證病輕勢緩,故用麻、附配甘草,助陽益氣而微發汗,使表裡之邪緩解。此正是“病有輕重,治有緩急”之義。麻黃細辛附子湯與再造散皆有助陽解表功用。但前方以麻黃與附子、細辛相配,為專於助陽發汗之劑,宜於素體陽虛,復感寒邪者;後方不僅用桂枝、羌活、防風及細辛、附子,更配大補元氣之人參、黃芪,涼血益陰和營之赤芍,故助陽解表之中,兼有益氣健脾,調和營衛之功,宜於陽虛氣弱,外感風寒者。

3.參蘇飲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人參 紫蘇葉 幹葛 半夏 炒前胡 茯苓 枳殼 桔梗 木香 陳皮 甘草

【功用】益氣解表,理氣化痰。

【主治】氣虛外感風寒,內有痰溼證。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滿悶,倦怠無力,氣短懶言,苔白脈弱。

加減變化 若惡寒發熱、無汗等表寒證重者,宜用荊芥、防風易葛根;頭痛甚者,可加川芎、白芷、藁本以增強解表止痛作用;氣滯較輕者,可去木香以減其行氣之力。

本方常用於治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屬氣虛外感風寒兼有痰溼者。

4.敗毒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柴胡 前胡 川芎 枳殼 羌活 獨活 茯苓 桔梗 人參 甘草

【功用】散寒祛溼,益氣解表。

【主治】氣虛,外感風寒溼表證。憎寒壯熱,頭項強痛,肢體痠痛,無汗,鼻塞聲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滿,舌淡苔白,脈浮而按之無力。

加減變化 若正氣未虛,而表寒較甚者,去人參,加荊芥、防風以祛風散寒;氣虛明顯者,可重用人參,或加黃芪以益氣補虛;溼滯肌表經絡,肢體酸楚疼痛甚者,可酌加威靈仙、桑枝、秦艽、防己等祛風除溼,通絡止痛;咳嗽重者,加杏仁、白前止咳化痰;痢疾之腹痛、便膿血、裡急後重甚者,可加白芍、木香以行氣和血止痛。

本方常用於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風溼性關節炎、痢疾、過敏性皮炎、溼疹等屬外感風寒溼邪兼氣虛者。

使用注意 方中藥物多為辛溫香燥之品,外感風熱及陰虛外感者均忌用,若時疫、溼溫、溼熱蘊結腸中而成之痢疾切不可用。

【附方】

荊防敗毒散

《攝生眾妙方》 羌活 柴胡 前胡 獨活 枳殼 茯苓 荊芥 防風 桔梗 川芎 甘草

功用:發汗解表,消瘡止痛。

主治:瘡腫初起。紅腫疼痛,惡寒發熱,無汗不渴,舌苔薄白,脈浮數。

倉廩散《普濟方》 人參 茯苓 甘草 前胡 川芎 羌活 獨活 桔梗 枳殼 柴胡 陳倉米各等

功用:益氣解表,祛溼和胃。

主治:噤口痢。下痢,嘔逆不食,食入則吐,惡寒發熱,無汗,肢體痠痛,苔白膩,脈濡。

荊防敗毒散於本方去參、姜、薄,再加荊、防,故解表發散之力增強而無益氣扶正之效,用於外感風寒溼邪而正氣不虛之表證及瘡瘍、癮疹。倉廩散於敗毒散中加陳倉米,則具健脾和胃之功,適用於脾胃素弱而外感風寒溼邪之噤口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