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蘭亭序》中“水”字的牽絲從何而來?古代的神秘筆法,令人費解

  • 由 薛定諤的流浪貓 發表于 垂釣
  • 2021-08-22
簡介注意橫、撇兩畫的起筆動作,實為“隸變”遺存

水是不是橫撇

本篇涉及《蘭亭序》中的單字如下:

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關聯影片:

誰說寫字一定要藏鋒?至少《蘭亭序》中處處露鋒,這字你敢學嗎?

《蘭亭序》中“水”字的牽絲從何而來?古代的神秘筆法,令人費解

映[yìng]

左右結構,左低右高,左窄右寬,左收右放;

左側“日”部瘦高,重心偏下,內部留白上寬下窄;

注意學習右側“艹”的處理方法;

下方的“央”,筆畫間的牽絲脈絡清晰;

最後一點由輕及重,分量十足,起到穩定結構的作用。

《蘭亭序》中“水”字的牽絲從何而來?古代的神秘筆法,令人費解

帶 [dài]

縱向取勢,字形修長,上寬下窄,上緊下松;

筆畫粗細相間,變化豐富,起筆多為露鋒,但各有不同;

上部結構重心居中,內緊外鬆;

長豎起筆橫向入紙,調鋒後形成“蠶頭”,垂直向下,厚重有力,收筆偏左向出鋒。

《蘭亭序》中“水”字的牽絲從何而來?古代的神秘筆法,令人費解

左 [zuǒ]

橫取斜勢,長短適中;

長撇極盡舒展,若陸斷犀象;

“工”字上橫於撇中起筆,左輕右重,略有扛肩;

短豎向左下方傾斜,牽絲帶出下畫;

最後一橫收筆於右上方加壓,轉而向左回鋒,呈現三角形態,分量十足。

《蘭亭序》中“水”字的牽絲從何而來?古代的神秘筆法,令人費解

右 [yòu]

筆畫厚重、實在,無一筆虛出;

結構遒勁,內斂含蓄;

注意橫、撇兩畫的起筆動作,實為“隸變”遺存;

右下“口”字,結構封閉,但留白麵積夠大,故此未顯侷促,亦無壓迫之感。

《蘭亭序》中“水”字的牽絲從何而來?古代的神秘筆法,令人費解

引 [yǐn]

左右結構,左低右高;

中央計白當黑,外緊內松,整體字形正方;

右側豎畫不宜過長,起收筆不可低於左側;

尤其要注意兩部分之間的留白,非常寬闊。

《蘭亭序》中“水”字的牽絲從何而來?古代的神秘筆法,令人費解

以 [yǐ]

左右結構,左低右高;

橫向取勢,字形寬扁;

中央計白當黑,令兩部分結構遙相呼應;

左側起筆的裝飾性動作非常明顯,不可忽略;

注意兩“點”形態,避免過分雷同。

《蘭亭序》中“水”字的牽絲從何而來?古代的神秘筆法,令人費解

為 [wéi]

獨立結構,外形偏方;

上緊下松,內緊外鬆;

起筆一點到長撇的翻筆調鋒動作需細心體會;

筆畫未做過分省簡仍舊不失靈動;

筆筆露鋒,使轉方硬,令字形勁挺爽利;

注意左下四點的處理方式。

《蘭亭序》中“水”字的牽絲從何而來?古代的神秘筆法,令人費解

流[liú]

相比上一個“流”,此處筆畫更加實在、厚重;

左下的“挑”到右上的“短橫”,用筆變化非常豐富;

其後的撇折,直至最後一筆,險絕而不失靈動。

《蘭亭序》中“水”字的牽絲從何而來?古代的神秘筆法,令人費解

觴 [shāng]

左右結構,右側佔比略大;

“角”中的布白,打破慣常的平直方式,更顯靈動;

右側上緊下松,筆畫也有上粗下細、上重下輕的變化;

注意右下多個撇畫的處理,應避免雷同。

《蘭亭序》中“水”字的牽絲從何而來?古代的神秘筆法,令人費解

曲 [qū]

整體字形正方,主體結構寬扁’

上輕下重,結構穩固;

中間兩豎的起筆方式不同,因而形態迥異、變化多姿;

左側短豎的裝飾性起筆較有特色;

注意內部留白,中間短橫不宜過長,收筆應避免貼合右側邊框。

《蘭亭序》中“水”字的牽絲從何而來?古代的神秘筆法,令人費解

水 [shuǐ]

字形寬博、舒展;

左收右放,內緊外鬆;

左側“橫撇”距離中央的“豎鉤”較遠;

右側筆畫的起收筆則穿透“豎鉤”;

右側“短撇”起筆的牽絲令人費解,好似無中生有,由來不明。

感謝您的閱讀!

可關注作者,將課程加入書架,更新會即時提醒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薛定諤的流浪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