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濱州市秦皇臺鄉:玉米秸稈變青貯飼料,汙染少了收入多了

  •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垂釣
  • 2023-02-01
簡介如今,玉米秸稈變廢為寶,既增加了種植戶收入,又避免了秸稈焚燒對環境造成的汙染,還解決了秋冬季節牲畜飼料短缺問題

一臺粉碎機多少錢一臺

本文轉自:人民網-山東頻道

9月27日清晨天剛矇矇亮,濱州市濱城區秦皇臺鄉殺虎劉村村民劉向東就開著玉米聯合收割機出了家門,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與往年不同的是,劉向東今年是隻要秸稈不要工錢。

在收割現場,劉向東正駕駛一臺玉米秸稈粉碎機忙碌著。伴隨著“轟鳴”的機器聲,粉碎機張開“大嘴”吞進一壟壟玉米秸稈,然後吐出一堆堆粉碎了的秸稈末。所到之處,滿地的玉米秸稈就全部被機器“吃得”乾乾淨淨。經過粉碎後的玉米秸稈,緊接著就被送往養殖場,成為飼養牛羊等牲畜的青貯飼料。

對於劉向東來說,要秸稈不要工錢,收入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而且農戶還減少了收割玉米的成本。

劉向東粗略地算了一筆賬,一畝地秸稈大約有3000斤,養殖場按每斤八分錢的價格收購,這樣算下來,大約能收入240元。農戶既減少了秋收的開支,又增加了收割機的收入,還解決了養殖場的飼料問題。同時,還解決了一直困擾村民的農作物秸稈處理的“包袱”。

日前,位於秦皇臺鄉臺子王村的豪泰畜牧養殖場現有牛存欄700多頭,每天可收購大約800噸玉米秸稈。

“往年總是為養牛過冬的飼料發愁,需要從外地購買,不但成本高還儲備不足,現在當地回收村民的玉米秸稈,透過粉碎、密封、發酵等工序,加工成利於儲存、營養價值高的青貯飼料,這是優質牛飼料,今年牛的‘伙食’不用發愁了。”董立波笑著說。

秦皇臺鄉耕地面積近9萬畝,以前每到玉米收穫季節,地裡都會遺留大量的秸稈。“那時候,村民處理秸稈不是焚燒,就是拉到溝裡腐爛,嚴重汙染了環境。如今,玉米秸稈變廢為寶,既增加了種植戶收入,又避免了秸稈焚燒對環境造成的汙染,還解決了秋冬季節牲畜飼料短缺問題。”秦皇臺鄉農委負責人說。

為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近年來,秦皇臺鄉在宣傳秸稈還田的同時,還鼓勵村民大力發展牛羊養殖等產業,截至目前,全鄉規模養殖牛場已有30多家,存欄約6000頭。

如今養殖業帶動了秸稈的迴圈利用,過去的“包袱”慢慢變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香餑餑”。秦皇臺鄉的村民再也不為如何處理秸稈發愁了。

“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對秸稈綜合利用成效的宣傳,採取以禁促用、堵疏結合的方式,讓秸稈變廢為寶,大力推廣秸稈回收,透過秸稈青貯技術將玉米秸稈變廢為寶,不僅解決了養殖戶缺少粗飼料的難題,又解決種植戶秸稈處理難的問題,還降低了因燒秸稈引發的火災和大氣汙染,加快推動綠色農業發展。”秦皇臺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趙國亮介紹。(張志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