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昌樂二中名師講壇】姚國芹:找尋接近本質的教育

  • 由 教育看濰坊 發表于 垂釣
  • 2023-01-16
簡介很顯然,第一個問題是語文學科技能,而第二個問題不僅促使學生思考孔子的生活追求,而且幫助學生確定自己的人生態度,結合讀者的生命體驗,這顯然要求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就走向了語文學科教育

觸類旁通怎麼解釋

【昌樂二中名師講壇】姚國芹:找尋接近本質的教育

姚國芹,昌樂二中語文教師,271教育集團教學能手、主任教師,獲得濰坊市教學成果一等獎、濰坊市最美教師等多項榮譽稱號。她熱愛教育事業,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畢生追求,在教學一線辛勤耕耘、默默奉獻,關愛學生,積極幫助學生成長髮展,用堅守和付出詮釋著二中教師的教育情懷和擔當。

找尋接近教育的本質

東漢許慎在我國最早的字典工具書《說文解字》裡,對“教育”一詞是這樣解釋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之作善也”。用現代的話解釋:“教”,就是上面做示範,下面來模仿;“育”,就是培養後代讓他多做好事。

突然感慨萬千,從孔子的因材施教,到韓愈的“傳道受業解惑”,一直到今天的高考評價體系,祖國幾千年的教育雖歷經曲折,但核心一直在傳承、發展。如今高考評價體系中的“一核”即高考的核心功能——“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豈不正是對許慎老先生“教育”的最好註腳?

【昌樂二中名師講壇】姚國芹:找尋接近本質的教育

循著這條線,我再次手捧《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課堂教學》,試圖找尋更接近本質的教育。

毫無疑問,基礎教育改革正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教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來教人。就語文學科而言,“語言”是它的核心個性,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該圍繞它來展開,但如果沒有了“文學意境的探索、生命情態的思考和文化程度的積累”這些深沉厚重的東西,沒有了“學做人”這樣的價值信念和價值追求,只剩下語言這副軀殼,那麼“語文學科教育”又似乎是不完整的。以《論語》閱讀中“問題與探討”為例:(1)孔子是怎樣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貧樂道的思想和樂以忘憂的心境的?你怎樣理解“浮雲”的比喻義?(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這種生活有什麼樂趣呢?很顯然,第一個問題是語文學科技能,而第二個問題不僅促使學生思考孔子的生活追求,而且幫助學生確定自己的人生態度,結合讀者的生命體驗,這顯然要求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就走向了語文學科教育。正如培根所說: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教學生三年,要為學生三十年打好人生底色,多年以後,他們能歷盡滄桑而天真不泯,敢怒敢言而蘊含良知,能在平易中透出智慧與敏銳,從家常瑣事中展現趣味與性情,那我們的教育就真的是功德無量了。所以,我們要好好研究學科核心素養,畢竟這是我們安身立命的道場。“教”知識和技能,“育”品格和能力,給孩子提供最優質的教育,是我們的使命,我們力爭在這方面幫助學生打造最好的自己。

【昌樂二中名師講壇】姚國芹:找尋接近本質的教育

幫助學生打造最好的自己,老師可以做他們的領路人、推動者,但路一定是學生自己走出來的。吳泓老師在《專題百問》中有個事例:一個四歲小男孩問媽媽每天倒掉的垃圾都送到哪裡去了。於是媽媽詳細講解了垃圾所要經歷的“垃圾桶—小區垃圾箱—垃圾車—垃圾場或垃圾場”的整個過程,可是小男孩並不明白什麼是垃圾車,也不明白垃圾場和垃圾場之間的區別。耐心的母親決定帶上兒子走出家門,開啟一段對“垃圾”問題的探尋之旅——從清潔工將小區垃圾箱裡的垃圾都裝上垃圾車,再跟隨垃圾車一路開到城郊很遠的垃圾場,或填埋,或運到垃圾場分類焚燒。媽媽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終於讓男孩明白了“垃圾都送到哪裡去了”。這樣看來,真實的學習需要時間,而且應該是學生思維、情感、興趣、愛好、精神、生命共同參與的過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捨得放手。我們的課堂“問題情境化,情境生活化”,正是這種意志的體現。曾有人將教師比成一個牧者,作用是去尋找那片有豐富知識、很美好的牧場,然後激發羊群的食慾。至於羊群怎麼吃草,千萬別管他。陶行知有首打油詩: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為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所以,相信學生,給他們時間,讓他們走一步,再走一步,變“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為“學生帶著教材走向老師”。

【昌樂二中名師講壇】姚國芹:找尋接近本質的教育

說到底,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如何四兩撥千斤、不動聲色地引導學生自主成長,我們老師更要教學相長,不斷提升自我。書中好多的教學案例讓我受益匪淺,比如“整體化、情境化、深度化、活動化”,真想馬上付諸實踐。同時,書中提出的一些問題也讓我不禁汗顏,好像就是我自己的影子,有時真的會有本領恐慌。比如:學科課程缺乏完整性和系統性,教學目標寬泛問題,教師自我矮化的傾向等。我經常羨慕語文組的田老師、孟老師、張老師等人,他們每拿到一個文字、一個專題,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梳理出育人點,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那麼準,那麼深,那麼新。我想他們無非是看透了語文學科最本質的東西,觸類旁通,綱舉目張。更神奇的是,2018年跟田老師搭檔教高三,她竟然精準地預測了當年的高考題。事後我大惑不解,曾追著問她為什麼,田老師雲淡風輕地說:女人的第六感覺。她沒有過多的解釋,或者說她解釋了我也不一定懂,但我知道,“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這一定是將近幾年甚至十幾年的高考爛熟於心後的昇華,這也必定是將課程標準、核心素養了然於胸後的突圍。

教育應當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發展。教育,最終一定要化為“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的過程就是克服自身種種障礙、跳出人生“峰巒疊嶂”的過程。我也將繼續保持對教育的熱情和用心,永不停息地去找尋最接近本質的教育,紮紮實實教語文,開開心心育學生。我堅信,沒有地方,是到不了的那麼遠。

通訊員王啟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