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天生百種愁,掛在斜陽樹

  • 由 山人三言 發表于 垂釣
  • 2023-01-05
簡介此詞前六句寫杏花開放的情景,“裁剪”五句借喻的手法用得爐火純青,讓人贊絕

殿艮拼音怎麼拼

天生百種愁,掛在斜陽樹

ト運算元·天生百種愁

徐俯

(原文)

天生百種愁,掛在斜陽樹。綠葉陰陰占得春,草滿鶯啼處。不見生塵步,空憶如簧語。柳外重重疊登山,遮不斷、愁來路。

〔賞析)

開頭一句就將胸中萬斛愁情噴薄而出。愁在胸中又如何掛在斜陽樹呢?這句看似無理的話,實際上表達的是一種趨近極致的感情。境界相對靜止,沒有強烈的動詞,寫的是所思之人遠山外,詞人舉目遠望,唯見斜陽照處,煙霧迷茫,綠樹青山,好似披掛著滿樹愁緒。

“綠葉”二句承上語意,描寫詞人所見景物:樹上綠葉,樹下芳草,還有那飛舞其間的啼鶯。“佔得春”三字寫出了綠樹芳草,欣欣向榮;黃鶯當春,自鳴得意,與人邈不相涉,唯達其理者體其情也。

下片開始具體寫所愁的內容:“不見生塵步,空憶如簧語。”從這兩句看,主人公懷念的是一位絕色佳人。此詞,由於筆墨有限,不能對佳人之美作細緻的描繪,往往只是揀最傳神的地方點染幾筆;這位佳人輕盈的步履、美妙的聲音,一直縈迴主人翁的胸臆。因被重重疊疊的山巒所遮斷,佳人憶而不見,便產生難以排解的愁怨。這兩句既與起首二句相對映,也逗引起結尾二句,為實寫

結尾兩句“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是用借喻手法來寫愁。徐俯這裡是說,愁自外面向主體襲來,要借客體的力量把它擋住。他用山來構成重重疊疊的屏障企圖阻擋憂愁的侵襲;然而仍然阻擋不住.

則愁之深重,更加可想而知了。愁的來路為何和山有關,蓋因所思之人斜陽外、山那邊,這裡是照應開頭。起首以樹比愁,結尾以山遮愁,前後照應,渾然一體。這個借喻新奇工巧,歷來為人所稱道。

天生百種愁,掛在斜陽樹

滿江紅·遙望中原

登黃鶴樓有感。岳飛

(原文)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壼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

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賞析)

高宗紹興七年(1137年)岳飛向朝廷提出請求增兵以便伺機收復中原,但他的請求未被採納。次年春岳飛奉命從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率領部隊回鄂州(今湖北武漢市)駐電。本詞大概作於回鄂州之後。上片以今昔對比手法,往昔的昇平繁華,與目前的戰亂險惡形成強烈反差,表露了詞人憂國優民的愛國感情,和報國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蓬壺殿”疑即北宋故宮內的蓬萊殿。“珠翠”,婦女佩帯的首飾,指代官女。接下來“到而今”句慨嘆汴京慘遭金人鐵騎踐踏,戰亂頻仍,形勢十分險惡。

下片慨嘆南宋王朝偏安妥協,其統治下士兵犧牲,人民餓死,景況蕭索,希望率師北伐,收復中原。開首即以“兵安在”“民安在”提問,加以強調,詞人的憤激之情可見。“膏鋒鍔”是說兵士的血滋潤了兵器的夾端,即兵士被刀劍殺死。“嘆江山”兩句寫由於金兵的殺戮踐踏,兵民死亡殆盡,田園荒蕪,萬戶蕭疏,對此詞人不禁發出深沉的嘆喟。詞人提出:“何日請纓提銳旅.鞭直渡清河洛。”

結尾用黃鶴樓典不僅扣題,且帶浪漫意味,表示今日“靖康恥,猶未雪”,未能盡遊興,“待重新收抬舊山河”後,定再駕乘黃鶴歸來,重續今日之遊以盡興。詞作透過不同的畫面,形成今昔鮮明的對比,又利用短句、問語等形式,表現出強烈的感情,有極強的感染力。讀這首詞可以想見他下筆時的一腔忠憤、滿懷壯志。

天生百種愁,掛在斜陽樹

ト運算元·旅雁向南飛

朱敦儒

(原文)

旅雁向南飛,風雨群相失。飢渴辛勤兩翅垂,獨下寒汀立。鷗鷺苫難親,矰繳憂相逼。雲海茫茫無處歸,誰聽哀鳴急!

〔賞析)

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強渡黃河,進逼朱敦儒的家鄉洛陽,朱敦儒開始了他艱辛的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這首詠旅雁的《ト運算元》詞就是借失群旅雁來反映他的流亡生活的。借旅雁來為自己寫照,並非從朱敦儒開始的。朱敦儒借南飛的失群旅雁為喻,不但傾訴了自己個人的痛苦,同時也反映了廣大

人民群眾流離轉徙的苦難生活,表現了國亡家破的深哀巨痛,其意義遠遠超出了個人的榮辱升沉範疇。

詞的起拍便指出冬天,旅雁在南飛途中遭到了風雨的侵襲,行列凌亂,孤雁失群。這風雨既是自然界的風雨,也是借指如風雨驟來的戰爭。遭受風雨襲擊的旅雁,沿途飢渴勞累,疲憊不堪,翅垂翼重,無法高飛,只好獨宿塞汀,處境孤苦。以此比喻他在流亡途中忍饑受渴,孤苦無依,困頓不堪的遭遇。

過片緊承上片結句,旅雁下到寒汀後,並未獲得同類應有的同情,有鶥鷺難親之苦,在天上則有矰繳相逼之憂。矰繳是獵取飛鳥的工具,矰是短箭,繳是系在箭尾的絲繩。朱敦儒筆下的旅雁是“飢渴辛勤炳翅

垂”,飛也飛不動,只能獨下寒汀,何言千里?只好所任矰繳相逼了。這與白居易的“旅雁”遭到江童網捕有類似之處。失群的旅雁無論在天上還是地上都遭到迫害、冷漠,得不到溫暖和同情。雲海茫茫,何處是它的歸宿?它只有向天哀鳴,傾訴自己的不幸遭遇,但又有誰聽呢?

這首詞采用的主要藝術手法是以雁喻人,處處寫雁,處處寫人。雁的遭遇,也就是作者自己和當時幹百萬人民的共同遭遇。描寫生動,形象鮮明。

天生百種愁,掛在斜陽樹

眼兒媚·玉京曾憶昔繁華

趙佶

(原文)

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賞析)

本詞以概括性很強的手法,敘寫北宋覆亡的史事,表現當時的社會風貌,抒發亡國之君內心複雜的感受。

首句飽含著昔日繁華已成陳跡的人事泡桑之感。“萬里帝王家”則點出作者之繁華京師中帝王身份。北宋王朝由於帝王荒淫,導致了它的覆亡,使生靈塗炭,城郭殘破.趙佶父子和宗室官眷都成為俘虜,從此揭開了作者生命史上悲慘的一頁。“玉京”兩句是以回憶的方式簡括而藝術地再現了北宋由盛而衰的歷史過程以及作者由帝王而降為臣

房的個人悲劇。

“瓊林”兩句反映帝王沉湎聲色、驕奢淫逸的情狀。“瓊林玉殿”不僅指大內之中各種官殿,特別是那模仿杭州風凰山形勢的艮嶽,此是趙佶寵用蔡京、朱勔等奸佞,搜刮財貨、竭盡民力興建而成。“朝喧”

“暮列”則是以弦管笙琶等樂器表示官中游樂無度,不分晝夜。

下片透過想象、夢幻和現實的比照映對,抒寫了作者囚居北地的悲苦之情和深沉真切的亡國之痛、故國之思。“花城”指靖康之變以前的汴京春色。自從被金兵攻佔以後,這座萬花叢中的名城殘敗不堪。這裡只以“蕭索”兩字來形容那想象之中面目全非的汴京。“羌笛”兩句是說夢醒以後,忽然傳來陣陣羌笛聲,聞之不禁悲從中來,使他從夢幻回到現實,如今父子拘繫於北地土牆木柵之中,身受各種侮辱,南望汴京,渺不可見,心中的悲苦、悵惘和沉痛因《梅花落》的樂聲而愈益濃厚。

這首詞,情真意切,悲壯蒼涼,充滿了作者深沉的身世感慨,讀之使人有“此中日タ只以眼淚洗面”的痛楚、悲哀之感。

天生百種愁,掛在斜陽樹

宴山亭北行見杏花

趙佶

(原文)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官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淒涼,幾番春暮?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官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賞析)

這詞是作於宋微宗趙佶1127年被金人所擄的途中所作。此詞前六句寫杏花開放的情景,“裁剪”五句借喻的手法用得爐火純青,讓人贊絕。“裁剪”句作者將杏花比喻成裁剪下來的白絲綢的碎片,再均勻地染上一些淡淡的胭脂色,並輕輕地重疊在一起,而產生出來的一種淡然又繁茂的美。“新樣三句”是寫

杏花那種冰冷卻又充滿了讓人賞心悅目的色彩,這裡說明了杏花的豔麗的俏容是值得讓人讚賞的。

作者在這裡說杏花完全可以讓這些天上官闕中的侍女們因相貌不敵而感到羞澀和慚愧。可見作者的“羞殺”一詞用得是多麼惟妙惟肖,恰似畫龍點睛。後六句是寫杏花凋落的場面,“易得”詞調就變成了一種感慨萬千的傾訴。作者將自己的遭遇與杏花聯絡到了一起,這是一種雙關的寫作手法,多少“無情風雨”其實就是發生在作者頭頂的政治烏雲。

下片主要以抒情為主。作者離開了故土,失去了曾經有過的榮華富貴,那個曾讓他輝煌了幾十年的官殿已經成為他的追憶和傷痛的根源。“憑寄”三句承接上闋的後半闋的,講到杏花凋落、院落悽清,再反

追“幾番春暮”之後,開始盡情地抒發心裡的那濃厚的愁苦。這裡有離別之愁,失意之愁,亦有墜落之苦,身陷圈之苦。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官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隱忍之中夾著一絲傷痛和悲楚。作為曾是一國之君,忽然被政治風雲摧殘得如此落沒,怎能不悲傷和哀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