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深入理解——思考不要停留在“可能是事實”之前

  • 由 睡前學習一小時 發表于 垂釣
  • 2022-11-29
簡介04現在我們已經懂得提問的方法,但在進行深入理解時,還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區分“事實”與“意見”

深入瞭解的意思是什麼

大家好,歡迎來到三哥讀書分享。

今天為您分享的這本書叫做《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我會用6篇的內容為您來分享本書的精髓,本期是講解的第2期。

在上篇的解讀中,我們首先為大家提供了自我意見建立的三個步驟;接著,我們對於自我意見建立的基礎——批判性思考進行了深入的解讀。我們提到了批判性思考的兩個要點:尋找根據以及增加觀點。

在本篇的解讀中,我們要學習的是第二課:深入理解——思考不要停留在“可能是事實”之前。

在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必須檢查自己是否理解,而不是“自以為是”。但是,如何才能進行深入地理解,從而讓自己徹底地思考呢?

01

首先,檢查自己對獲得的資訊是否真正理解。

深入理解的敵人是“自以為是”,所以如果我們想要深入瞭解一件事情,就必須要認真且謙虛地問自己,對這件事是否真的瞭解了。因為自己沒有理解清楚的事,就算說給別人聽,別人也不會理解。

為了擁有能夠說服別人的意見,我們必須先檢查自己“是否真的理解”已獲得的資訊。

那麼,如何判斷或者檢驗是否“真正理解”了呢?在書中,作者為我們介紹了一些方法。

方法一:用對5歲小孩的方式說明。

現代物理學之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如果不能用淺顯的話來解釋,就不能說你已經充分理解。”所以當你能夠“把資訊說明得連5歲小孩也能懂”的時候,就說明你是真的充分理解了這件事。

我們來看這樣一個例子。

假設你的下屬想企劃一個只靠聽就能讓英語能力大幅提升的音像商品。現在他來找你徵求意見,那麼,你此刻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檢查“自己對這項企劃是否清楚地理解了”。

你可以試想一下自己正在向5歲小孩說明這項企劃方案。

當你和他說“很多人都希望能把英語學得很好,而這張CD很厲害,只是聽,英語就能變得很流利”的時候,小孩兒可能會問你:“為什麼想把英語學好呢?流利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很滑很滑,像紙一樣?”

深入理解——思考不要停留在“可能是事實”之前

這個時候,你可能真的會產生疑惑: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學英語呢?這個商品是能讓英語變得“流利”嗎?不是增強英語聽力嗎?話說回來,聽力變好了,英語就會變流利了嗎?

所以,如果對話遇到阻礙,就表示你對這個商品還沒有充分理解。假設向5歲小孩說明的這種方法,不但可檢查別人的意見或資訊,也可以用來檢查自己的意見是否足夠明確。

方法二:深入挖掘專業用語。

遇到要“切實理解”的資訊時,必須多留意平時無意識地使用的專業術語,同同時養成認真思考詞彙的含義這種習慣。

方法三:翻譯成英文等外語。

檢查是不是“以為已經懂了”的另一個方法,是將它試著翻譯成英語等外語。將其翻譯成外語的方法,可以強迫我們去找到離原本句子最接近的詞彙,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我們看到平時看不見的“漏洞”。

02

在進行過自我檢查之後,便要進入一個新的環節——切實舉出不理解的部分是什麼。

在這一步驟中,我們可以使用“理解程度檢查表”。你可以使用電腦來製作清單,也可以手寫,最簡單的辦法是把一張白紙從中間對摺,在左側列出“已理解的部分”,右側則寫下“不理解的部分”。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幾件事:

第一,無論是理解的還是不理解的內容,都要全部寫下來。

因為很多時候,一旦把腦中的各種雜念寫出來,通常就會發現“原來是這麼回事”。

第二,想要明確尚未理解的部分,先釐清“已理解的部分”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請務必從左側開始寫理解程度檢查表。

第三,不能立刻想出“不理解的部分”或是“有疑問的部分”時,請試著逐一審查左側的“已理解的部分”中“每一項真的正確嗎”。

深入理解——思考不要停留在“可能是事實”之前

同時,我們也可以利用5W1H進行反駁。

所謂5W1H指的是Who(誰)、What(做什麼)、When(何時)、Where(哪裡)、Why(為什麼)、How(怎麼做)等問題。

在檢查自己的理解程度時,最快速、簡便的檢查方法就是用5W1H問自己,看自己是否能確實回答。

另外,在商務場合中,不妨再加入to Whom(向誰)、How much(多少錢)等內容。

此外,用“訊號燈色的記號筆”幫助思考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當資訊或資訊來源太多時,我們不妨用書面形式展現已經被理解過的資訊。

這時,可以用紅、綠、黃三種顏色的筆進行標註。你可以用綠色的筆在你覺得“原來如此,充分理解了”的地方畫線;用黃色的筆在“有一點不太明白”或“最好查證或思考一下”的地方畫線;而用紅色的筆在“完全看不懂”的地方畫線。

“訊號燈色的記號筆”的3種顏色是從紅綠燈聯想來的。綠色代表理解清楚,可以繼續前進;黃色是最好稍微停下來想一下;紅色是怎麼想也不理解,需要暫停的意思。

當然,如果手邊沒有這三種顏色的筆的話,藍、黑、紅三種顏色的圓珠筆或彩色鉛筆也可以。無論什麼筆都可以,我們的根本目的是,透過這種方式確認自己已經理解或者有疑惑的地方。

在畫線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要對自己誠實,因為徹底思考這件事並沒有標準答案。此外,這是個人的實踐,不用設想別人會不會讀到。

03

在進行完前兩個步驟之後,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是:為消除“不理解的部分”,思考有效問題,並養成實際提問的習慣。

那麼,如何才能提出好問題呢?

在這裡,作者為大家提供了提出好問題的十二項原則:

1.“何時、何地、誰、做了什麼、怎麼做”。

這5個要素是“資訊的基礎”。所以,請先思考一下,自己要考慮的所有“資訊”,是否具備這5個要素。

深入理解——思考不要停留在“可能是事實”之前

2.“為了什麼目的?”“為什麼這麼有把握?”

“為什麼”是一個很重要的要素,它包括了兩種含義:

其一是詢問目的時的“為什麼”。例如“做出某項規定的目的是什麼”。

其二是詢問根據的“為什麼”。例如,當某人覺得以上規定具有切實作用時,你就可以質疑:“為什麼這麼有把握?”

3.對資訊提問。

如果對別人給的資訊能夠衍生出新的問題,不妨試試去提問。

4.探究必要性。

重新探究資訊是否必要,比如“真有必要做出這項規定嗎?”或者“不這樣行不行?”

5.探究資料是否正確、妥當。

當資料等被引用作為“證據”時,就有必要探究引用該資料是否合理。

6.檢驗模糊的用詞。

如果現在一時想不出任何“理想方案”的點子,可以提問:“所謂理想方案,具體來說是什麼樣的內容,能不能解釋一下?”

7.引用相似但不相同的例子。

如果知道可作為比較物件的“類似案例”,可以用來做比較並提問。

8.確認事物的兩面性。

你可以試著去確認事物的“反面”,每件事物一定都有表面和內裡,你可以去問一問,這件事這麼做的缺點是什麼?

9.詢問契機、起因。

也就是“一開始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追問契機、起因,就能看出那個人說的話只是一時興起,還是有什麼想法,比較容易瞭解背景。

10.探究為什麼是“現在”。

在商務上,再好的想法如果不是在適當時機提出,就沒有意義。

11.詢問長期性發展。

你可以去詢問這件事長期發展下去會有怎樣的優勢和弊端。

12.以採訪者的姿態追問背景。

如果時間和氛圍允許,可以用採訪者的態度,進一步詢問感興趣的事。

在提問環節需要注意的是:

很多時候,“好問題”大多是“對方不想聽的問題”或是“尖銳的問題”。但是請大家一定要抱著“提出好問題,並不是為了反駁對方,而是想更清楚地理解對方的意見和資訊”的想法來提問,因為有了這樣的意識,在提問時所使用的表達方式,也就自然不會有“尖銳感”了。

04

現在我們已經懂得提問的方法,但在進行深入理解時,還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區分“事實”與“意見”。區分這兩個要素是掌握徹底思考能力的重要基礎。

那什麼是“事實”,什麼是“意見”呢?這兩者又該如何區分?

深入理解——思考不要停留在“可能是事實”之前

“事實”是以某種形式顯示證據的事物,而“意見”是我們思考後,每個人得到的不同想法。

在這裡,必須特別注意小心的是專家的發言。專家們說的話有說服力,所以很容易讓人把“意見”誤以為是“事實”。一般人會認為“既然知名專家都這麼說了,一定不會錯”,於是毫無質疑地相信他了。但我們必須要注意“這個專家說的話是‘事實’還是‘意見’”。

一定要記住:“事實”是透過證據可以證明的事物。我們必須從平時開始就要注意那些“很像事實的事”有沒有證據。

當我們學會釐清理解和不理解的資訊與意見,學會提問之後,我們還需要注意什麼呢?當我們面對和自己不同的觀點時,應該怎麼辦呢?

敬請期待下篇的解讀。

以上是本篇的所有內容,感謝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