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讓熱血永遠沸騰

  • 由 人民融媒體 發表于 垂釣
  • 2022-10-25
簡介聶耳的生命雖然很短暫,但他作曲的國歌,將永遠響徹在中國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赤加者念什麼字

本文轉自:雲南日報

讓熱血永遠沸騰

張雪飛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每當雄壯的國歌聲響起,每一位中華兒女心中都會湧出一種巨大的民族自豪感,謂之熱血沸騰、心潮澎湃也毫不為過。

國歌,是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靈魂。戰爭年代,國歌是催人奮進的衝鋒號角,激勵人們奮不顧身勇往直前;和平時期,國歌是對新生活的最美禮讚,引領人們昂首闊步走向未來。而提到國歌,我腦海裡首先想到的就是國歌的曲作者、傳播中華民族先進文化的傑出代表、從雲南走向世界的人民音樂家聶耳。

近年來,我陸續收集、閱讀了一些跟聶耳有關的資料,準備為聶耳寫一點文章。金秋時節,雲南迎來了參加喜迎黨的二十大“全國著名作家看雲南”系列文學採風活動第二期的作家,而本期活動的主題就是講好“聶耳和國歌的故事”,於是我有幸跟隨採風團先後探訪了聶耳的出生和成長地昆明、祖居地玉溪的聶耳故居、聶耳紀念館等。一路上,透過參觀、閱讀聶耳日記、手稿及相關檔案、照片、遺物,我對聶耳有了更多的瞭解和認識,心情也變得很複雜,既有對聶耳的敬仰、敬佩,也有一種深深的痛楚、惋惜。

說痛楚、惋惜,是因為聶耳去世時年僅23歲半!此行看過聶耳的大量照片,那些他專注表演、跟友人暢敘的照片,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照片上的聶耳頭髮烏黑,雙眸清澈,眼含笑意,可以說是活力四射、激情澎湃,完全可以想象得出,這是一個對生活和藝術都充滿了無限熱愛和嚮往的人!天賦加上熱情和勤奮,使聶耳在短短的23年多的生命歷程中,取得了不凡的藝術成就。不難想象,聶耳要是活得更長久一些,他將取得更加璀璨的藝術成就!

聶耳幼年在昆明,他的父親教他識字,便發現他記憶力超群,4歲時已識得500多個字。父母高興地說他將來大有希望。聶耳很早就顯露出對音樂的強烈興趣,他的母親彭寂寬、鄰居邱木匠、摯友張庾侯以及宏文學社、昆明求實小學等都在他的音樂啟蒙教育中產生過重要影響。彭寂寬擅長中醫,又熟悉當地的各種民歌。更難得的是,她特別支援聶耳參加音樂活動。聶耳的二哥聶子明回憶說:“我與三弟聶敘倫、老四聶耳,都在‘宏文學社’學過洞經音樂,是我母親拜求端仕街的一位鄰居介紹進去的。那時,聶耳還在上小學,大概10歲。我學二胡,聶耳什麼樂器都搞,一學就會。”

在雲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讀書期間,聶耳結識了李生萱(艾思奇的原名)。聽了聶耳率隊演出的《梅花三弄》《悲秋》等傳統節目後,李生萱直言不諱地說:“你們要是能演奏些振奮人心的曲子,效果一定比現在好得多!”並鼓勵聶耳自己作曲。“你一定能夠作曲!”深受鼓舞的聶耳立下了“我要寫一首中國的《馬賽曲》”的高遠志向。

聶耳在昆明接觸了馬克思主義的初步教育,在上海則成為了一名用音樂進行革命的戰士,他創作了《碼頭工人》《開礦歌》《賣報歌》等一系列為勞苦大眾鼓與呼的歌曲。他一生創作了42首音樂作品,其代表作是《義勇軍進行曲》,這是1935年他為電影《風雲兒女》譜寫的主題歌。

當時,聶耳接到田漢寫的歌詞之後即開始作曲,把自己對祖國、對人民和對黨的赤膽忠心,對敵人的滿腔仇恨,都傾注到了每個音符之中,充分表現了中國人民決心同敵人血戰到底的精神和頑強不屈的英雄氣概。後來,他曾經這樣表達過自己的心聲:“我寫這個曲子時,完全被義勇軍救亡的感情激動著,創作的衝動就像潮水一樣從思想裡湧出來。”《義勇軍進行曲》一經面世,迅速傳遍大江南北,它那高昂激越、鏗鏘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詞,點燃了蘊藏在中國人民心中的愛國熱情,多少仁人志士、熱血兒女高唱著“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的樂曲和口號,築成萬眾一心、團結禦侮的新長城,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

闊步前行的征程,必然吹響高亢昂揚的時代號角。聶耳的生命雖然很短暫,但他作曲的國歌,將永遠響徹在中國這片遼闊的土地上。聶耳故居、聶耳音樂文化廣場、聶耳圖書館、聶耳紀念館、聶耳大劇院……眾多以“聶耳”命名的地點、建築,深深地表達出人們對聶耳的懷念、敬仰之情。面對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講好聶耳故事、弘揚“聶耳精神”,厚植信念根基,讓一腔熱血永遠沸騰,凝聚起實現民族復興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