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是可忍,孰不可忍”,到底什麼意思?原來很多人理解錯了

  • 由 靜賢說 發表于 棋牌
  • 2021-06-12
簡介為了全面理解這句話,我們再來參照此章全文來看一看: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什麼意思

“是可忍,孰不可忍”,到底什麼意思?原來很多人理解錯了

孔子有次在談到魯國的貴族季氏時,說出了這句耳熟能詳的名句——“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直至現在,很多人還會拿這句話說事兒,以表達憤懣不滿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程度。

那麼這句話到底該如何理解呢?是表露的個人憤慨還是另有所指,這就要結合原文推敲後再做結論,忽視了原文內容單個的抽出某句話作分析,無一避免的會導致望文生義。

“孔子謂季氏”中的“季氏”,就是魯國的“季孫氏”,當時的一個權貴家族,這裡指的是一個具體的人。根據《左傳》昭公25年的記載來看,孔子所指的“季氏”是當時魯國的正卿季平子。季平子在魯國曆史上是一個很有地位的權臣,先後輔佐過魯昭公、魯定公兩代魯侯,由於軍政大權在握,曾一度專魯國之政達十年之久。

“是可忍,孰不可忍”,到底什麼意思?原來很多人理解錯了

“八佾(yi)舞”之“佾”指行列,周代的奏樂舞蹈一佾為8人,八佾就是六十四人。按照周禮規定,只有天子的樂舞才能用八佾;諸侯,用六佾,就是由四十八人演奏的樂舞;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季平子是魯國的正卿,按照季氏的官階,只能用四佾舞,但他擅自僭用了只有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這就超越了本分,是一件嚴重的越軌行為。季平子身為一國卿大夫,按說理當率先遵循禮制的規定,嚴守社會的基本制度去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才是。可是他特權意識根深蒂固,知禮而犯禮,公然去挑戰踐踏禮樂規則,這不就亂了套了麼?孔子的“是可忍,孰不可忍”,正是針對這件事而發出。

“是可忍,孰不可忍”,到底什麼意思?原來很多人理解錯了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歷來多解釋為:

這種事如果可以容忍,那還有什麼不能容忍的呢?

這種解讀就是說,孔子對季氏“八佾舞於庭”的僭越行為已經忍無可忍了。既然忍無可忍,按照孔子當仁不讓的態度那就一定會無需再忍,可孔子並沒有叫板季氏的資本,拿什麼“無需再忍”呢? 總不能說滿腹不平就是忍無可忍吧,這是說不通的。

叫板歷來是需要些勇氣的,但只有勇氣還不行,更重要的還是實力,沒有實力的叫板那是白送,沒有實力的憤怒也毫無意義。

既然沒有意義,也有可能是白送找死,當季氏在他家寬大的庭院裡命人八佾翩翩起舞時,孔子大概不會叫嚷著“不可以容忍”的,這不是智者的聲音。

為了全面理解這句話,我們再來參照此章全文來看一看: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論語·八佾》

就是說,“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說的季氏,而不是孔子自謂,“是可忍”之“是”指的是“八佾舞於庭”這種事;“忍”最初的字義只有“忍耐”和“忍心”這兩種義項,把“忍”理解為“容忍”是稍後才出現的引申義,此章節之“忍”當作“忍心”講。

這句話實際說的是:

“如果這種‘八佾舞於庭’的事都能忍心去做的話,還有什麼事不忍心做呢?”

意思就是說季平子這個人太狠心,已經沒有什麼事幹不出來了。孔子的言外之意就是說季平子有可能會發動政變,武力奪權。

“是可忍,孰不可忍”,到底什麼意思?原來很多人理解錯了

事情的演變也正如孔子所料,後來季平子聯合魯國的另外兩家貴族孟孫氏、叔孫氏一起攻打魯昭公的軍隊,魯昭公由於兵少將寡,兵敗後逃亡齊國,隨後又輾轉流落於晉國,如此一去經年,就再也沒能踏入魯國的土地半步,最後終老於晉國的乾侯。趕走了魯昭公,季平子從此攝行君位,這個時候的季平子儼然就是魯國君主,只差一個君王頭銜罷了。

孔子在“八佾舞於庭”時就已看出季平子有篡位野心,所以評價他“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個人狠心到一定程度,還有什麼不會幹的?一個人下一動作要做什麼,只需看他現在的表現就大致可以看出端倪,這種以小看大、知微見著的預見力與經驗閱歷的關係不大,更多的是源於一種清晰思維。

相較於思維,經驗閱歷、專業知識都不能算作什麼,一個人能走多遠最終取決於他的思維而不是其它,思維才是人生至上的寶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