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賴輝東《論語史鑑》:謀略家、商聖——范蠡!

  • 由 冬暉學堂 發表于 棋牌
  • 2022-07-31
簡介器:即器物,孔子曾說:“君子不器”

謀略家是什麼意思

第五篇第4章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貢:獻功也!形聲字,從貝,從工,工亦聲。“貝”指“錢財”、“價值”。“工”指“工作”、“工藝”。“貝”與“工”聯合起來表示“有價值的本地工藝品”。

貢的本義:進獻給朝廷的各地特色工藝品。如《左傳·僖公四年》:“爾貢包茅不入。”

貢也指告訴、示告,如《易·繫辭》:“六爻之義易以貢。”

貢也指推薦,如唐·白居易《與陳給事書》:“嘗勤苦學文,迨今十年,始獲一貢。”

貢人(由府、州、縣推薦到朝廷的人士);貢士(清代會試被錄取者);貢官(科舉時代主持考務的官員);貢察(舉薦);貢賢(薦舉賢人);貢選(州、郡向中央舉薦選拔的人材)。

貢也指夏朝田賦名稱,如《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

貢也指賞賜,如《爾雅·釋詁》:“貢,賜也。”本文的子貢即端木賜,孔子最親密的弟子之一,“孔門十哲”之一,善於經商,家累千金,曾做過衛、魯國相。

賴輝東《論語史鑑》:謀略家、商聖——范蠡!

器:即器物,孔子曾說:“君子不器”!意為君子應該志於道,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能被物化。

朱熹說:“器者,有用之成材。”張居正注:“賜,是子貢的名。器,是器皿。然則子貢雖未能如君子之不器,其亦器之貴者矣。”

瑚:形聲字。從玉,胡聲。從玉,表示質美似玉。本義:珊瑚。後指古宗廟盛黍稷的禮器。如《禮·明堂位》:“夏後氏之四璉,殷之六瑚。”

明代張居正注:瑚璉,是宗廟中盛黍稷之器,以玉為之,夏時叫做瑚,商時叫做璉。

賴輝東《論語史鑑》:謀略家、商聖——范蠡!

全文理解為:

子貢問孔子說:“我是個怎樣的人?”孔子說:“算是成器了”。子貢又問:“什麼器呢?”孔子說:“瑚璉吧!”

朱熹注:“子貢見孔子以君子許子賤,故以己為問,而孔子告之以此。然則子貢雖未置於‘不器’,其亦器之貴者歟?”

孔子曾說:“君子不器”。有人就此把本章註解為孔子在貶低子貢不是“君子”,比如李澤厚說“這既是貶,又是褒”。李零說“沒有道德或道德不高,只能算‘器’”。

值得注意的是:“君子不器”中的“器”是形容詞,意為“被物化”。而本文的“器”是名詞,指“有才之人”。瑚璉指高階人才、棟樑之材。

賴輝東《論語史鑑》:謀略家、商聖——范蠡!

孔子提倡君子要志於道,不能被物化,但是,至於道的過程中,必須先成器,先成才。

子貢是個通才,他的學習成績非常好,屬於“孔門四科”中言語科的代表,他有才有德,屬於“孔門十哲”之一,如果他都不算君子,誰還能算君子呢?

子貢算是大器、良器,有高才大用,但相比“其庶乎”的顏回,子貢還是有差距的,孔子在本文有激勵子貢的意思,希望他早日至於“道”,因為子貢比較自負。

《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尚書》也有云:“滿招損,謙受益”!孔子喜歡謙虛的弟子。

孔子還說過:“三年學,不至於谷,不易得也。”意為:讀書三年,還不能虛懷若谷,很難有所得了!

孔子還希望子貢做生意積累了這麼多財富,能回饋社會,不然的話,就會像齊景公一樣,“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意為:有錢無德,最後留下惡名,被歷史唾罵!

賴輝東《論語史鑑》:謀略家、商聖——范蠡!

商聖——范蠡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華夏族,楚國宛地三戶(今南陽淅川縣滔河鄉)人。春秋末期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越國相國、上將軍。

范蠡為中國早期商業理論家,楚學開拓者之一。被後人尊稱為“商聖”,“南陽五聖”之一。著《范蠡》兵法二篇,今佚。

范蠡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文武雙全。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之後被拜為上大夫、相國,輔佐越國勾踐。

賴輝東《論語史鑑》:謀略家、商聖——范蠡!

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成就霸業,又被封為上將軍。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遨遊於七十二峰(浙江湖州)之間。

范蠡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後定居於宋國陶丘(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南),自號“陶朱公”,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時年88歲。

范蠡年少時,聰敏睿智、胸藏韜略,年青時,就學富五車,上曉天文、下識地理,滿腹經綸,文韜武略,無所不精。然縱有聖人之資,在當時貴胄專權、政治紊亂的楚國,范蠡卻不為世人所識。

周景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槜(zuì)李(今浙江嘉興)之戰,吳王闔閭陣亡,因此兩國結怨,連年戰亂不休。

周景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闔閭之子夫差為報父仇與越國在夫椒(今江蘇太湖中洞庭山)決戰,越王勾踐大敗,僅剩5000兵卒逃入會稽山。

賴輝東《論語史鑑》:謀略家、商聖——范蠡!

范蠡遂於勾踐窮途末路之際投奔越國,獻“卑辭厚禮,乞吳存越”之策。議和後“人待期時,忍其辱,乘其敗”,“持滿而不溢,則於天同道,上天會佑之;地能萬物,人應該節用,這樣則獲地之賜;扶危定傾,謙卑事之,則與人同道,人可動之。”

他向勾踐慨述“越必興、吳必敗”之斷言,進諫:“屈身以事吳王,徐圖轉機。”。被拜為上大夫後,他陪同勾踐夫婦在吳國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礪堅,君後勿悲,臣與共勉!”

三年後歸國,范蠡為了復興越國,制定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策略,他的老師計然又獻上了“計然七策”:

1,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

2,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

3,貴上極反賤,賤下極反貴。

4,賤買貴賣,加速週轉。

5,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6,財幣欲其行如流水。

7,旱則資舟,水則資車。

范蠡僅用五計就復興了越國。

賴輝東《論語史鑑》:謀略家、商聖——范蠡!

越國復興後,他與文種又擬定滅吳九術,為了落實九術之一的“美人計”,范蠡親自跋山涉水,終於在苧蘿山浣紗河訪到德才貌兼備的巾幗奇女——西施,在歷史上譜寫了西施深明大義獻身吳王,裡應外合興越滅吳的傳奇篇章。

范蠡事越王勾踐二十餘年,苦身戮力,終於滅吳,成就越王霸業,被尊為上將軍。

“吳王亡身餘杭山,越王擺宴姑蘇臺。”在舉國歡慶之時,范蠡急流勇退,遂與西施隱姓埋名、泛舟五湖。

范蠡到了齊國,遺大夫文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

有人誣告文種將要作亂,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

賴輝東《論語史鑑》:謀略家、商聖——范蠡!

范蠡與西施泛舟五湖只是民間傳說,事實上,范蠡隱退時已經68歲高齡,而西施要比范蠡小的多。但是人們總願編織出英雄美人的佳話,因此才有泛舟五湖這一說。

後來,范蠡變姓名為鴟夷子皮,帶領兒子和漪頓等門徒在海邊結廬而居。戮力墾荒耕作,兼營副業並經商,沒有幾年,就積累了數千萬家產。

他仗義疏財,施善鄉梓,范蠡的賢明能幹被齊人賞識,齊王把他請進國都臨淄,拜為主持政務的相國。

他喟然感嘆:“居官致於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對於一個白手起家的布衣來講,已經到了極點。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徵兆。”於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

賴輝東《論語史鑑》:謀略家、商聖——范蠡!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遷徙至陶(今山東肥城陶山,或山東定陶),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陶地東鄰齊、魯;西接秦、鄭;北通晉、燕;南連楚、越)的最佳經商之地,操計然之術以治產,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鉅富,遂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財神、商聖。

史學家司馬遷稱:“范蠡三遷皆有榮名。”史書中有語概括其平生:“與時逐而不責於人”;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