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年度藝術家丨被罵得越多,越堅定自己正確的李六乙

  • 由 新京報Fun娛樂 發表于 棋牌
  • 2022-06-18
簡介攝影: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我不先鋒,我很傳統”中戲導演系畢業後,本已準備好出國讀研的李六乙決定留在國內繼續他的導演生涯,那時候的他覺得,如果在中國做導演,首先必須要精通中國的戲曲藝術,因此放棄出國之後,李六乙直接進入了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

小城之春誰寫的

李六乙將2018這一年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與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莎劇舞臺本翻譯計劃”合作的新版《哈姆雷特》創作中,而他在2016年底第一次與皇莎合作的《李爾王》至今已連續三年在國家大劇院上演。接受採訪的當天,他的川話版《茶館》第二輪演出也在天橋劇場公演。

這位自稱與目前的戲劇圈沒有太大關係的導演,近幾年的舞臺作品推出後,引發眾人關注的同時,更多的是伴隨著爭議與不解,透過這次年度藝術家的採訪,我們有機會傾聽李六乙對舞臺藝術的理解,以及對目前戲劇圈現狀的感慨。

回顧2018年

2018年,比過去更加安靜。我很享受排《哈姆雷特》時的狀態,有次排練場斷電,突然所有人的手機開啟照亮了整個舞臺,他們在手機的光下繼續排練,戲沒停。胡軍拿著手機走到後面的最高處照著舞臺,臺上繼續演,這一幕太感人了。

展望2019年

2019年沒有排練計劃,但有《哈姆雷特》的巡演。然後寫書,寫自己關於戲劇方面的理論,這個一直在做,一直寫寫停停。除此之外,新一年裡無論是對大家還是自己,都還是想說早睡覺,多鍛鍊。

年度藝術家丨被罵得越多,越堅定自己正確的李六乙

攝影: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我不先鋒,我很傳統”

中戲導演系畢業後,本已準備好出國讀研的李六乙決定留在國內繼續他的導演生涯,那時候的他覺得,如果在中國做導演,首先必須要精通中國的戲曲藝術,因此放棄出國之後,李六乙直接進入了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進行了整整8年的戲曲研究。

1994年的一天,導演林兆華找到李六乙說“你該到人藝來。”他回答“是嗎?”一句話,不到一分鐘,一週後李六乙就到了北京人藝報到,“能在北京人藝這麼多年全靠當年大導的舉薦。林兆華導演喜歡戲曲,這與人藝的傳統有關。他很瞭解我學戲曲的背景,因此認為我來北京人藝是非常合理的。”來到北京人藝的第一年正值“紀念抗戰勝利50週年”,李六乙執導了自己在劇院的第一臺話劇,一部描寫蘇聯二戰時期的作品《軍用列車》。

但此後,李六乙成立了自己的戲劇工作室,先後執導了中國第一部英語話劇《莊周試妻》,荒誕派話劇《雨過天晴》等作品,在此期間李六乙被外界逐漸貼上先鋒導演的標籤,“別人總說李六乙很先鋒,其實我很傳統。我的很多創作思維均來自於中國戲曲、書籍甚至是金石篆刻,我一直沒有中斷在戲曲藝術方面的研究。”

年度藝術家丨被罵得越多,越堅定自己正確的李六乙

攝影: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用幾十年不變的標準衡量藝術,是悲哀的”

2000年因執導頗具實驗性的話劇《原野》,李六乙揹負了很久的罵名,正值創作旺盛期的李六乙也由此整整五年在人藝無戲可排。從那時起,他頻頻走出國門,在各大藝術節上嶄露頭角,“其實回想起當年那些所謂的批評、指責甚至謾罵,對我而言,被罵得越多反而越堅定自己是對的。”

李六乙覺得有爭議很正常:“幾十年來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了一種固定的思維方式,要改變他們其實很難。包括我們的專家學者,將所有的藝術形式用他們幾十年不變的標準去判斷好與壞,這是悲哀的。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所謂的創新往往都是‘偽創新’,並不是源於真實的生活與藝術的需要。”

2006年在紀念首都劇場落成50週年時,李六乙執導了曹禺的《北京人》,也由此開啟了他藝術創作生涯真正的黃金時代,此後的十年間,他在國內外執導了十餘部形式多樣的舞臺作品。

“我與現在的戲劇圈沒什麼關係”

李六乙自稱是一個“與戲劇圈沒什麼關係的導演”,不混圈子,不在乎圈裡人的評論,對於目前中國戲劇的現狀,李六乙認為目前“娛樂至死”成為一個重要門類佔領了劇場。“前段時間看了篇文章《戲劇病了》,看到觀點時我覺得很荒謬。戲劇沒有問題,應該是搞戲劇的這些人有了問題。國家每年拿出那麼多資金來資助藝術發展,但是近些年的作品有哪些被人記住了?過去說沒錢,現在政府拿出資金扶持,還是創作不出好作品,歸根結底是誰的問題?”

年度藝術家丨被罵得越多,越堅定自己正確的李六乙

攝影: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六爺聊代表作

《小城之春》讓文學性迴歸

2015年由他編、導,根據費牧同名電影改編的話劇《小城之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首演,2016年在費穆先生110週年誕辰之際,《小城之春》首次來到北京。

李六乙覺得這部作品之所以能夠被大家認同和接受,主要體現在了戲劇文學性上,“《小城之春》可以說是我之前所有藝術實踐的集中體現,與文學緊密地結合,也充分證明了戲劇文學性在我之前所倡導的‘純粹戲劇’中最重要性。”

川話《茶館》60年只有一版是不敬

作為四川成都人,李六乙在2017年末與四川人藝合作了川版《茶館》,而這個想法在內心醞釀了近20年。李六乙認為北京人藝的《茶館》演了60年,至今只有一個版本,實際上是對老舍先生最大的不敬。“《茶館》在不同的導演、演員的演繹過程中才能真正體現其經典之處,這也是戲劇藝術的規律。”

川版《茶館》裡很多生活場景和人物狀態都來自於李六乙兒時的經歷,但將它搬上舞臺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讓觀眾重新認識《茶館》。李六乙覺得,過去在研究老舍,研究《茶館》的很多專家學者和藝術家們都有一個共識,認為它的第一幕是世界級的,後兩幕有很多問題。“我就是來糾正這個問題的,我認為老舍先生的後兩幕寫得也非常好,過去學者的觀點完全錯了。”能用川版《茶館》來糾正這一問題,讓李六乙感到欣慰。

《哈姆雷特》會逐漸更狠更完整

在李六乙看來,《哈姆雷特》其實不完全是為中國觀眾所創作的,今後它將走出去到西方去演出。“當這部作品今後要面對西方觀眾時,或許表現形式比現在再狠一些,但這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像當初創作《李爾王》,需要在一個適度的美學空間裡,讓作品逐漸變得更加完整。”

新京報記者 劉臻 郭延冰 編輯 吳奇函 田偲妮 校對 趙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