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傳統文化進課堂 風景別樣好

  • 由 央廣網 發表于 籃球
  • 2022-06-22
簡介近日,由北京教育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傳統文化教育研究所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學科創新平臺主辦的北京市首屆“子曰”傳統文化教育論壇在海淀區五一小學舉行,主題為“傳統與現代的會通”,設定的四個分論壇從教育戲劇到古詩群文,從古代文言到經典閱

鵬之徙怎麼讀

傳統文化進課堂 風景別樣好

圖為教育戲劇課現場 朱琳/攝

詩詞、國學、書法、京劇……近幾年,傳統文化進課堂搞得如火如荼,但效果如何?去年底,北京教育學院釋出的《北京市中小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六成以上的學校有傳統文化課程和教材,但師生都認為學校最大的問題是形式太單一,教師表示自己在傳統文化教學過程中能力稍顯不足,缺乏相關資源。可以說,如何更好地把傳統文化教育融入課程,對於教師來說依然是一個難點和挑戰。

近日,由北京教育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傳統文化教育研究所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學科創新平臺主辦的北京市首屆“子曰”傳統文化教育論壇在海淀區五一小學舉行,主題為“傳統與現代的會通”,設定的四個分論壇從教育戲劇到古詩群文,從古代文言到經典閱讀,展示了教師們在小學至高中階段傳統文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吸引了來自京津冀、山西神池縣、山東濱州等地400多位教師參加。

用教育戲劇開啟新世界

在教育戲劇與傳統文化分論壇,五一小學教師金旭執教的教育戲劇展示課《走近孔子 走進孔子》,帶領學生們走進孔子,仰望儒家,鼓勵學生“年少立志、於困頓中不忘其志,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砥礪前行”。課上,學生們根據《孔子的故事》一書自編、自導、自演了喪家之犬、陳蔡之困、自我鬥爭、弟子侍坐和穿越時空五幕戲劇,還運用坐針氈、角色代入、內心獨白、第四堵牆等教育戲劇方法,對所飾演角色的心理狀態和思想情感,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現在很多學校都在做戲劇課程,但大多的是課本劇,把情節轉化成戲劇來展演,教師在課堂上往往只是一個觀眾。而真正的教育戲劇是全員參與,教師既是導演也是演員,透過運用戲劇方法與戲劇元素,引導學生在設計好的架構下發揮想象、表達思想,並進行思維碰撞,讓學生透過體驗人物更深刻地把握文字。”北京教育學院副教授方麟說。

如何引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北京教育學院教授王秀榮以“用教育戲劇開啟傳統文化教育新世界”為題,介紹了常用的戲劇教學方法。她坦言:“教育戲劇符合孩子最自然的習性,可以透過對故事的閱讀、觀看、傾聽、討論、表演、實踐等多種形式,將教材中蘊含的美德內化為孩子自覺的準則,增強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挖掘詩詞中的精神寶藏

事實上,教育戲劇中的某些策略在講古典詩詞的時候也可以用上。在古典詩詞與傳統文化分論壇,五一小學教師吳建欣執教的群文閱讀課“三首詩”——《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透過誦讀的方式,引導學生尋找自己最喜歡的詩句併為其命名,發現詩歌的音韻美和自然美。隨後,吳建欣又請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作者表現自然美的具體角度,並以半命題的形式帶領他們尋找詩歌中的哲理美,最後結合實際生活談各自收穫。

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郝婧坤認為,朗讀是孩子進入詩歌作品的一種方式,此次教學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群文閱讀,整進整出,有分有統,並使學生將課堂所學真正運用到生活中,這是給學生帶來的精神寶藏。

據《北京市中小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四成以上的教師對“古詩文吟誦教學”有了解,但沒有用過。為此,方麟針對古詩群文的教學策略以及課堂結構等問題,以《觀獵》《春夜喜雨》《夜雨寄北》等詩歌為例,從時間、空間、時空和意象四個方面深度解讀,為教師走進文字提供了多個角度,也為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

在歷史天空中感受經典

“經典節選對於中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尤其《莊子》本身很短,又跟學生的現實生活有一定距離,理解起來比較難,這也是教師使用統編教材遇到的最大問題。”順義區教育研究和教師研修中心教研員、特級教師劉德水如是說。

然而八一學校教師劉楊的展示課《北冥有魚》讓人眼前一亮。他以華為ARM-Based處理器——鯤鵬920為匯入,透過學生的鯤鵬形象配圖展示,以及“徙”“鵬”等文字學解析,探究“鯤鵬”的具體內涵;再由節選文字到《逍遙遊》全篇,逐步揭示“鯤鵬”與“蜩”等在“有待”方面並無本質區別,從而回溯莊子“齊物”的哲學思想;師生還結合《上李邕》《泊岳陽城下》《漁家傲》三首詩詞,共同追索鯤鵬在歷史時空中的象徵意義;最後劉楊又邀請學生們賦予鯤鵬以新的形象,一同書寫鯤鵬新故事,使課堂從古到今,由現實到未來。

“讓學生的眼光聚焦在歷史天空中,在親近鯤鵬中,理解經典的文化意義、感受經典魅力,幫助他們從哲學層面上初步地理解: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夏滿認為,《北冥有魚》一課從經典文字的基礎閱讀、還原經典的教學實施、有選擇性的縱深閱讀和關聯生活的教學實施等維度,使我們對“文化經典的節選文章怎麼教”的話題有了新的思考。

透過思辨視角理解人物

經典閱讀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中之重,八一學校教師王華蓓執教的《紅樓夢》整本書閱讀展示課——《說不盡的劉姥姥》,透過對“劉姥姥三進賈府”進行回顧和梳理,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對其形象進行挖掘,並巧妙地運用清代塗瀛對劉姥姥“殆黠而俠者”的評價,推動學生從思辨視角理解人物形象,圍繞“劉姥姥的形象意義”“劉姥姥的社會價值”展開討論。

“整本書閱讀在於推動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去探討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既要有宏觀上的把握,又要有微觀細節上的分析,要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整本書的方法。”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特級教師黃玉慧說,此次論壇名為“子曰”,意味著大家對傳統文化都可以發聲,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學生也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

每位學生都有文化的基因,而教師要做基因的喚醒人。北京教育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吳欣歆表示,希望加大教師在傳統文化教育方面的專業培訓和通識培訓,推動傳統文化教育與現代教育相互融合,開發出更多的傳統文化課程,探索出一條傳統文化進課堂的新路。(卻詠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