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寶藏古村 片羽吉光 高岙村歷經滄桑生機勃勃

  • 由 中國藍新聞 發表于 棋牌
  • 2022-03-15
簡介半月池旁有一處充滿年代感的理髮店依舊在營業,推門進去詢問國保所在,理髮阿姨熱情地給我們介紹各個牌坊所在的位置以及高氏家族墓的座標,還幫忙叫住了正好路過的一位村民帶我們去各個所在地,詢問得知竟是村內文物保護員

上坦古村附近有什麼古村

寶藏古村 片羽吉光 高岙村歷經滄桑生機勃勃

樂清的古村不多,所留存的遺蹟也不多,但是每座古村幾乎都有一段獨特的歷史記憶,遊走這些古村總會讓人有不同的感受。近日,記者走進高友璣故里北白象鎮高岙村,探尋這古村裡的片羽吉光。

行車跟隨導航到達高岙村內,進村沒多遠便到達了半月池。半月池應是村裡後來修繕的,池子呈半月形狀,滿池碧綠,池旁牆上有書高友璣從政事蹟。半月池旁有一處充滿年代感的理髮店依舊在營業,推門進去詢問國保所在,理髮阿姨熱情地給我們介紹各個牌坊所在的位置以及高氏家族墓的座標,還幫忙叫住了正好路過的一位村民帶我們去各個所在地,詢問得知竟是村內文物保護員。“我們村裡有五六位文物保護員,任務就是要保護好村裡的文物不被破壞。”文保員高賢興介紹道。

寶藏古村 片羽吉光 高岙村歷經滄桑生機勃勃

探尋的第一站,來到了村裡目前留存最好最大的牌坊——“尚書”牌坊,此坊建於明嘉靖六年(1527),系仿木石結構,全部用青石雕刻砌築。坊前有一對石獅,但頗為奇怪的是兩獅背對背而立,應該是從他地移來至此。牌坊正樓中間鑲嵌豎刻的鎏金龍紋“聖旨”牌匾,明間額枋兩面刻“尚書”兩個大字,兩面的文字相同。明間下枋前後綴飾雙獅戲球和飛鳳奔鹿,雙獅中間的球是修繕時重新制作補上。上枋鏤雕纏枝蓮花,藻頭為結帶花草紋,雕刻十分精緻,讓人不禁驚歎工藝之巧妙。次間下枋為浮雕魚躍龍門,另一面為瑞獸海馬,上枋均為花卉。各樓均用斗拱承託,正樓斗拱六攢,次樓斗拱三攢,象鼻昂。雀替為雲狀紋。前後四對石抱鼓完整,雕卷草紋。朋友撫過卷草紋直誇明朝時的卷草紋就是大氣,對牌坊的祥雲紋雕也是不住誇讚。如今工藝雖好卻沒古時的韻味,滄桑歷史沉澱留下的古物,那表情栩栩如生的獅子,流暢的雕花和結帶花草紋等等,都彰顯了當時工匠們精益求精的精神。

高賢興告訴我們,因高友璣官至南京刑部尚書(正二品),品階低的官員來拜訪,過牌坊前必先下馬,而後到“解衣亭”脫衣再會面。如今解衣亭舊址已經是幾番改造,目前留存的只有三根柱子。解衣亭一說法一時無法求證,暫當故事聽罷。

經過北白象鎮第七小學高岙校區,看到一個老門頭,樣式為解放後期的雕刻。高賢興介紹道這裡本是高氏老的祠堂,過了這便是第二座牌坊——“賔光”牌坊,此坊建於明正德十年,同“尚書”坊一樣的結構和石材,但儲存的沒有“尚書”坊完好,如今只餘單間兩柱,頂樓已經不復在了。明間平板枋的前後書“賔光”兩字,旁刻小字說明。其餘綴飾也與“尚書”坊相同,但因沒有頂樓遮擋,已是青苔滿布,美觀度有所下降。雀替也只留下左邊一個,為雲狀紋。前後兩對抱鼓石只剩下左邊的一塊,為雕卷草紋。高賢興指著兩柱旁的鋼構道,這是文保單位來做的輔助工具,但是修繕估摸暫時不會進行。

寶藏古村 片羽吉光 高岙村歷經滄桑生機勃勃

過了“賔光”坊再沿路往上走,前往國保高氏家族墓地。前去的路上左側有一道深深的溝渠,高賢興說,許多年前這條渠內溪水潺潺,渠旁的人家都要穿過小板橋歸家,如今板橋與渠依舊,溪水卻已經乾涸,實為可惜。溝渠盡頭便是國保高氏家族墓地,這也是溫州市現存明代大束墓葬中規制最宏偉儲存最完整的一座。入口是一座“高氏神道之門”的牌坊,此坊紋飾與前兩座相仿,但稍簡單一些。上行臺階幾步,左側是一處石雕欄杆圍住的青松,高賢興說一般高氏後人來此要先繞這裡一圈以顯孝道。石階正前方為盤谷始祖新七公的墓,墓臺隨著山勢用大條石砌成,其中一層石臺兩側對立兩個石雕武士,他們戴頭盔披戰甲,雙手拄著長劍,表情肅穆。最難得的是戰甲上的紋路依舊精細,儲存非常完好。該墓前方立有高氏家族墓地說明碑和2006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碑兩塊,此墓左側立有1989年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碑。隨神道往前,是高友璣曾祖父華亭縣尹高宮公的墓。此墓比前一座氣勢更雄偉些。

從主神道一側的臺階上去,便是高友璣墓。這是一組由高友璣與他的祖父、父親以及四個兒子組合在一起的墳墓群,大墓坐東朝西,由五壇組成,層層遞進。底壇平面呈長方形,中軸線兩側依次相向排列著象徵著“忠、節、孝”的青石立馬、坐虎、臥羊各一對。每件石像都是連基座,用一塊石頭圓雕而成。石像形態逼真,栩栩如生。二壇為神道門至高氏宗祠通道。三壇青石鋪地,兩側相間築有華表、碑亭。華表由基座、柱身和柱頭組成。基座須彌座式,圭腳刻有卷草紋,束腰四角做出直線紋槽柱。柱身為小八角式,上半部凸雕卷草紋和仙鶴,柱頭設一蹲獸(望天吼),有上傳天意,下達民情的意思。碑亭仿木構築,四柱三歇山頂,五鋪作雙抄偷心造、屋面呈曲線,刻樓瓦、滴水、勾狀。兩亭內各立石碑一通,螭首龜跌。左為嘉靖二十七年《准予請祭葬贈諡碑》,右系嘉靖二十六年(1547)嚴嵩撰《明故資政大夫刑部尚書贈太子少保諡襄簡高公墓誌》碑,左側碑額陽刻雙龍戲珠圖案,右側碑額陽刻如意雲紋。兩側碑亭頂部藻井都雕有仙鶴紋飾,高賢興說著碑亭之前受損似有滲漏,後請工匠修補,但還是無法做到像以前一樣。四壇兩側有相對而立的一對文臣像,頭戴前低後高的朝冠,著圓額竟袖朝眼,手持朝笏,神態儼然。五壇兩側設神庫,用來貯藏祭祖所用的祭器,正面為墓室。神位牌樓均為六柱五間式,歇山頂,石仿木建築。在各牌樓的闌額上,透雕獅子、麒麟、鳳凰、梅樹等圖案。尤其是牌樓左梢間刻侍女持立燭,右側刻侍童持香爐。

參觀時,墓園內有孩童在此處嬉戲,高賢興笑道,其實他們兒時也都是在這裡玩。他在見到兒童跑鬧或是圍著石雕玩的時候會提醒他們注意安全,不要破壞文物。

再往上走便是高氏大宗與高友璣紀念館,紀念館裡記錄了高友璣生平,以及他的一些文書、詩詞等,還有高氏家族的名人生平。紀念館的左側是高氏大宗,大宗裡修建廊棚連線宗祠。此處有“高氏宗會祠碑”,為明嘉靖七年所立,也是文物。宗祠廊棚一側還有古橋造景,雖小,但不失韻味,也是年代悠遠的文物了。

出了高氏家族墓地,高賢興帶一行人往坡上走,山上修建了平臺和活動場所,供村民鍛鍊用,雖是後建,但石造欄杆無一不顯示著工匠的仿古精粹,秀氣顯精巧。在平臺上看往墓地,青瓦村房與墓地相連,後山茂竹修林,甚有古時韻味。下山臺階兩側種滿了山茶花,當下花開正好。往老宗祠看去,發現小學的高樓竟於老宗祠相連,高賢興告訴我們,老宗祠如今還是小學的一部分,他們從小就在老宗祠裡讀書,如今老宗祠依舊還是村裡孩子的唸書之地,這不禁讓我們想前去一看。一直到山坡下才發現這山上平臺叫“高東樂園”,山下山牆上書“高東樂園歡迎您”彩繪石刻,復古又喜慶。

正值週末,學校沒有上課,經同意後入內參觀,入校右轉便是老宗祠臺門的牆內,內牆與外牆就是兩個朝代,內牆紋飾形式應是清朝式樣,門頭石刻“木本水源”。面朝老宗祠內堂,走廊口立木門牌書“南屏書院”,南屏書院實際地址在白鷺嶼,為高友璣所辦書院,不過這裡稱作書院倒十分合適,入內依舊是老式的道坦,左側還有兩個班級教室在內,對面幾間設有辦公室等。正堂內上方有一匾,上書“陟降庭止”,為高友璣在明正德十四年所書,要求後代正直有節。牌匾下方有一水泥高臺,後方牆上還掛著2021年高岙校區“學子成長”扶助儀式的橫幅,不知為何,看著竟格外合適。

高賢興也是小學擴建的見證人之一,許多年沒有走進這裡,他也十分感慨。他說,為了孩子們讀書,當時和村裡人各方籌資建教學樓,將老宗祠的地也批做教育用地。現在聽說新校區已擇址,也許再過幾年,這裡就不再使用了。

村內還有一處稍完整的“明高侶山高公墓道之門”的牌坊在一處山腳下,還有另外兩處牌坊,一處只餘兩根石柱,一處只餘一根石柱,實在可惜。村內還有三處古樹名木,一株近300歲的筆管榕,一株110餘歲的筆管榕,以及130餘年的無柄小葉榕。枝葉交錯,茂盛生長的榕樹下,高岙村的市集便在此處,菜場、肉鋪、雜貨鋪都在附近,煙火氣頓時撲面而來。

村內還有一座古橋,為九板石橋,旁邊修了新橋,古石橋目前只行人,但沒有保護的十分完好,缺了點韻味。

慢行慢賞村內的文保、老屋,竟是不知不覺過去了三四個小時。偌要更加細覽,或許還能更花費些時間。如有興趣,不妨來高岙村,一探這藏著片羽吉光的寶藏古村。

藍媒聯盟•樂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梁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