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重映的《指環王》,為什麼要把半獸人翻譯成“奧克”

  • 由 烏鴉火堂 發表于 棋牌
  • 2021-05-19
簡介2016年世紀文景也出了一版譯者為鄧嘉宛 、石中歌、等人,據鄧嘉宛老師所言,朱學恆版本最早也是她修訂的,後來自己翻譯的版本,才按照自己的腔調重新漢譯,而且角色名和地名,改成了托爾金的譯文標準,然在閱讀上造成了一些障礙,但畢竟是尊重作者本意啊

魔戒神行客是誰

《指環王》三部曲內地重映,《指環王:護戒使者》與《指環王:雙塔奇兵》先後上映,對於不少觀眾來說,這也是第一次在電影院看《指環王》,20年後,重回中土。這裡只是開貼說說字幕翻譯問題。

重映的《指環王》,為什麼要把半獸人翻譯成“奧克”

因為重映版的漢譯字幕是重置的,片中名字跟早期影碟、如今約定俗成的叫法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比如半獸人(Orc)片中叫“奧克”。金靂被翻譯成“吉姆利”,精靈女王凱蘭崔爾電影裡叫“加拉德麗爾”,是音譯。霍位元人叫阿拉貢叫“大步佬”(如今廣為人知的叫法是“神行客”,還有的版本叫做“健步俠”),精靈領地瑞文戴爾,電影裡叫做“幽谷”。

很多熟悉的地名、物名一時間都變得很陌生了,這也是引發爭議的地方。

但這樣翻譯是有原因的,因為當年托爾金寫了一篇文章《〈魔戒〉譯名翻譯指南》(Nomenclature of The Lord of the Rings),為世界各地譯者翻譯《魔戒》時的參考與準則。因為托爾金在創作《魔戒》的時候,原創了一套世界觀體系,其中光是語言就創作了好幾種,更別說不同語境下的地名、物名了。

重映的《指環王》,為什麼要把半獸人翻譯成“奧克”

所以文中規定了不管是哪一類譯者,在遇到他的整個神話世界裡的人名、地名時,必須按照他的意思來翻譯。有的詞要意譯,有的詞要音譯,都有說明。

比如“Orc”這個詞,是專有名詞,是托爾金的規定是必須音譯,就是奧克,(某些書的版本里,複數Orcs甚至被叫成了“奧克斯”),而不是“半獸人”。重映版字幕的翻譯,應該是遵照了這個標準。

不過電影中有一處, 萊戈拉斯喊了一聲“Orcs”,好像是在墨瑞亞礦坑那處場景,影院字幕配的是“半獸人”。(下圖為影碟字幕,僅是示例)

重映的《指環王》,為什麼要把半獸人翻譯成“奧克”

因為原著裡這一出是原本說的是“哥布林”,哥布林是人類對Orc等獸人類生物的一種稱謂,哥布林和奧克的區別,相當於我們語境中妖怪和狐狸精這樣的區分,這一類生物都是妖怪/哥布林,但精靈靈魂腐化後產生的物種*,專用名詞就是“Orc”(奧克)。

(奧克是由精靈腐化而成,是托爾金的早期設定,後期修訂後改成了人類靈魂被腐化後的產物)

所以,當原著以“哥布林”稱謂之的時候,字幕才以“半獸人”取代,比較嚴謹,也算是情懷吧。

而如今我們約定俗成的叫法是怎麼來的?就是流行文化所致。

重映的《指環王》,為什麼要把半獸人翻譯成“奧克”

一方面來自於20年前公映的電影版,盜版影碟譯名民間叫法的流行化,然後就是各種遊戲,比如當年的風靡一時的《魔獸爭霸III》,獸族就借用了Orc這個稱呼,然後中文翻譯成了獸人,加之周杰倫一首推廣曲《半獸人》,於是Orc這個詞就違背托爾金的願望,被叫成了半獸人。

但明眼人都瞭解,《魔獸》裡的Orc與《魔戒》裡的Orc,明顯不是一類。

重映的《指環王》,為什麼要把半獸人翻譯成“奧克”

重映的《指環王》,為什麼要把半獸人翻譯成“奧克”

所以如今很多名稱都已經約定俗成了,如今這個版本雖然不太適應,但畢竟要尊重作者意願,以及遵循一些更為準確的翻譯。

比如霍位元人管阿拉貢叫“大步佬”,這是小傢伙對這個落魄遊民的一種帶有輕蔑、懷疑的調侃,而早期各種書、碟版本中的“神行客”“健步俠”等,雖然好聽,但缺少了原本的意思(還有翻譯成“大步”的)。

重映的《指環王》,為什麼要把半獸人翻譯成“奧克”

還有精靈的領地瑞文戴爾,重映版裡叫做“幽谷”。托爾金本人在《〈魔戒〉譯名翻譯指南》中指出,這個名詞應當“Translate by sense, or retain as seems best”,即“意譯,或音譯,視情況擇優”。

重映的《指環王》,為什麼要把半獸人翻譯成“奧克”

“Rivendell”一詞等同於“Riven-dell”,即“Cloven-dell”(“裂開的深谷”)。顯然,按照漢語的實際情況,若將“Rivendell”直接音譯為“瑞文戴爾”的話無助於傳遞原文所表達的涵義,因此應該將其意譯。“幽”有“深”之意,又有“隱蔽”之意,

故而將“Rivendell”意譯為“幽谷”當屬更佳做法。

而且在《指環王:雙塔奇兵》裡,著名的“聖盔谷”也會變成了“海爾姆深谷(Helm‘s Deep)”,也是類似的情況。

重映的《指環王》,為什麼要把半獸人翻譯成“奧克”

可見,先入為主名稱與標準翻譯之間的隔閡,有時候是無法磨平的。

就像踢足球的很多球星,克洛澤、阿扎爾、吉魯以前被翻譯成克洛斯、哈扎德、吉羅德,這些都是錯誤發音,但幸好後面改過來了。但阿森納球星亨利就不行了,按照標準翻譯應該叫“昂立”才對(Henry中“H”在法語裡不發音),但名字已經被叫開了,就改不過來了。

與之類似的還有曼城的德布勞內,如今這個發音是比利時法語區的音譯,但球員其實來自比利時荷蘭語區,De Bruyne也明顯是個荷蘭語的名字,發音類似“德布呂納”,當年央視解說申方劍在解說世界盃的時候就用這個“德布呂納”希望矯正,但被瘋狂吐槽,後來也就無疾而終,扯遠了。

重映的《指環王》,為什麼要把半獸人翻譯成“奧克”

如今隨著《指環王》重映,字幕的重置,應該是想借著這次機會,重新規範一下譯名,畢竟魔戒漢譯規範化才剛剛起步。

比如電影名稱,如今各種書、臺版電影的譯名都是《魔戒》,電影裡也是“魔戒”,但公映版片名就成了《指環王》,幾乎成了內地電影版的專有名詞,所以這個詞應該官方電影譯名,大標題不變。

重映的《指環王》,為什麼要把半獸人翻譯成“奧克”

副標題都改了,早期電影三部曲官譯叫《魔戒再現》《雙塔奇兵》《王者歸來》,如今則變成了《護戒使者》《雙塔奇兵》《王者無敵》,此後應該以後者為準了。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世紀文景出版、鄧嘉宛翻譯的《魔戒》系列,也是參照了《〈魔戒〉譯名翻譯指南》這個標準。

重映的《指環王》,為什麼要把半獸人翻譯成“奧克”

所以最後也簡單說下幾版《魔戒》的書籍的差別。

《魔戒》到目前為止出過的漢譯大體分為六版:

譯林四版,臺版一版,世紀文景一版。

早期譯林2001版《魔戒三部曲》,分為精裝和平裝版,精裝相對常見(下圖),我小時候在書店見過。

重映的《指環王》,為什麼要把半獸人翻譯成“奧克”

據說這版翻譯一般,譯名跟現在的完全不同,比如小精靈、小矮人這些詞語,甘道夫被翻譯為“剛爾多夫”,有的都不知道誰是誰,還有一些詞不達意的地方。

但也有人說這版的文學性、可讀性是最強的,都是道聽途說,這版我也沒讀過,不敢妄下結論。

而平裝版我印象不深了,內容都一樣,2008年有一次再版。

重映的《指環王》,為什麼要把半獸人翻譯成“奧克”

後來隨著20年前電影的翻譯、各類遊戲和民間叫法的流行化,很多名稱都約定俗成了,比如瑞文戴爾、聖盔谷、半獸人、金靂等。所以譯林又出過修訂,把名字和地名都改為如今的我們熟悉的稱謂。

至今流傳最廣泛的,當屬2013年譯林出版、朱學恆譯版(也是修訂過好多次的),加之譯者本身就是奇幻文學的研究者的緣故,相對契合流行文化,網上能找到電子版,大概也是以此為基礎。

重映的《指環王》,為什麼要把半獸人翻譯成“奧克”

2016年世紀文景也出了一版譯者為鄧嘉宛 、石中歌、等人,據鄧嘉宛老師所言,朱學恆版本最早也是她修訂的,後來自己翻譯的版本,才按照自己的腔調重新漢譯,而且角色名和地名,改成了托爾金的譯文標準,然在閱讀上造成了一些障礙,但畢竟是尊重作者本意啊。

重映的《指環王》,為什麼要把半獸人翻譯成“奧克”

關於《魔戒》譯林與文景兩個版本,有人說“朱學恆版最經典,鄧嘉宛版最準確”,個人不做評價,因為我只讀過朱學恆版,鄧嘉宛版沒有讀過,看過兩個版本的朋友,也可以說下感受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