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古代志怪故事——論善果與殺生,狐精論養性,鬼避節婦,紀曉嵐著

  • 由 滄海一粟古代志怪故事 發表于 棋牌
  • 2021-10-11
簡介後來小孩偶然說起這事,奴婢們都說:“人不近情理,鬼也厭惡地躲避她

古人殺生有什麼禁忌

論善果與殺生

福建某位夫人喜歡吃貓。

捉了貓則先把小口罈子裝入石灰,把貓扔進去,然後用開水澆進去。

貓的毛被石灰氣蒸騰得全掉光了,就用不著挺麻煩地拔毛:貓血都湧入腑臟之中,貓肉潔白似玉。

她說經過這樣處理,貓肉味勝過雞雛十倍。

她天天張網設定機關,捕殺的貓不知有多少。

後來這位夫入病危,嗷嗷地像貓一樣叫喚,過了十多天便死了。

觀察盧吉曾和這位夫人住鄰居。

吉的兒子叫蔭文,是我的女婿,對我講了這件事。

於是又說起景州一個官宦子弟,愛把貓狗之類小動物的腿弄斷,扭向後面,然後看它們扭來扭去地爬行、哀嚎取樂,並弄死不少。

後來他的子女生下來後,腳後跟都反向前。

殺孽的報應最重,確實呵。

我不明白的是,那些修善果的人都在一定的日子裡吃齋,好像遵奉著律令,而平時則不戒殺生。

佛家吃齋,難道吃蔬菜水果就算是功德麼?正是以吃蔬菜水果來避免殺生。

如今的佛教徒說,某天某天,是觀音齋期;某天某天,是準提齋期。

在這一天吃齋,佛極高興。

如果不是這一天,在廚房裡大宰大烹,菜板上堆滿了肥美的肉,儘管慘酷地屠宰,佛也不管。

天下有這個道理麼?況且天子不無故殺牛,大夫不無故殺羊,士不無故殺狗、豬,這是禮法規定的。

儒者遵奉聖賢的教義,當然萬萬沒有不吃肉的道理;但是除了宴客和祭祀以外,如葉時殺生,也萬萬不妥。為了吃一塊肉,便驟然間殺害一條命;為了喝頓肉湯,便驟然間殺害幾十條命,或幾百條命;以許多生靈無限的恐怖痛苦,無限的慘毒,供我享受瞬間的口福,這與在一定的日子吃齋,不是有點相矛盾麼?

蘇東坡先生一向堅持這種看法。我認為這是比較中肯的觀點。我願意和修善果的人辯辯這件事。《閱微草堂筆記》

(滄海一粟:文中的葉時我不太明白,可能是譯者沒有翻譯,摘錄的原文。仔細思考一下,可能是指春天長葉子的時候,這個時候各種動物都在繁殖,殺一個,可能就餓死一窩,或打死懷孕了的母獸。

讀了《閱微草堂筆記》,對紀大學士真的很佩服。雖然受時代侷限,又是統治階層,但是很開明啊。很多論點滲透了對儒釋道的看法。比如,既推崇道德,又批判偽理學。個人覺得比蒲松齡學問高,知識龐雜,認知準確。)

狐精論養性

安姓表兄,忘記了他的名字。

他曾同一個狐精交友,經常在收打作物的場院裡交談,安能看見狐精,別人卻是不見。

狐精自稱生於北宋初年,安問到宋代的歷史事件,它回答說:“都不知道。凡是學仙的,必定遊歷於世外,使得一切因緣斷絕,一心一意精心修煉。如果對世事有所見聞,在心裡就必然有所是非。有所是非,必然就有所愛憎。有所愛憎,那麼喜怒哀樂之情必然接連交替而生,用以消減他的精氣,精神耗費而形狀也就衰弊了,哪裡能到現今還在呢?等到大道既成以後,來往於人世間,看一切機巧變詐都像戲劇,看一切得失勝敗以至於治亂興亡,都像虛幻的水泡和影子。當時既然沒有留意,又怎麼能一一記得呢?就是同您相遇,這也是有前緣。但是幾百年來相遇像您的,不知道有多少,大都是像浮萍隨水漂泊偶而相逢,像煙雲的忽而散去,過去的說笑也多半不能記憶。那麼自身所未曾接觸的,從這裡也可以想見了。”

當時八里莊三官廟發生了一件雷打蠍虎的事,安問起物久通靈,多半遭到雷劈,難道長生也是造物主所禁忌的嗎?

狐精回答說:“這有兩個方面,如煉成內丹導氣引體,或者服食金石燒煉的外丹,都是經歷艱難辛苦得以悟道,就像努力耕作得以致富,是理所當然的。若是誘惑夢魘,盜採精氣,損別人的壽數,延自己的年齡,這同搶劫偷盜沒有什麼區別,天上的律令也是不容的。又或者任意興妖作幻,給酉姓造成禍害,天上的律令也是不容的。如果他保養精神,完善自己的生命,不給人帶來禍患,於世無所爭競,那麼老壽的事物,正如同老壽的人罷了,何至於觸犯造物主的禁忌呢?”

舅父實齋先生聽到這話後說:“這個狐精所說的,都屬於老子學說中粗淺的一類。但是用來自我養生,也足夠了。”《閱微草堂筆記》

鬼避節婦

青縣人廖姥,孃家姓朱,是先太夫人的乳母。

不滿三十歲就守寡,發誓不再嫁人,跟了先太夫人一輩子。

去世時享年九十六歲,她個性正直,遇到該說的事一定和太夫人據理力爭。

先父姚安公也不把她看作普通的老媽子。

我和弟妹都跟著她睡覺吃飯,飢寒飽暖,她都照顧得無微不至。

但如果稍微違禮,就要遭她責罵。

她管教奴婢尤其嚴格,所以奴婢們心裡都恨她。

這樣掌管庫房鑰匙的,管理庖廚的,不能得到一點私利,但也對她沒辦法。

一次,她帶著一個小孩串門回來,已是傍晚時分。

風雨驟來,她趕緊躲到廢園子的破屋裡。

雨下到夜裡也沒有停,隱約聽到牆外有人說:“我正要到你的屋子避雨,你怎麼冒雨坐在樹下?”

樹下有人說:“你不要多說,廖家的節婦在屋裡。”

於是再沒有聲音了。

後來小孩偶然說起這事,奴婢們都說:“人不近情理,鬼也厭惡地躲避她。”

嗚呼,鬼真的是因厭惡而躲避她麼?《閱微草堂筆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