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新使用者收到的商品質量低於老使用者,大資料還能“殺生”?

  • 由 華聲線上 發表于 棋牌
  • 2022-11-27
簡介“無論是大資料‘殺熟’還是‘殺生’,都是平臺經營者基於演算法等技術手段分析出消費者的偏好,對相同的商品差別定價或者區別服務

大資料殺生什麼梗

同樣的商品,對老使用者的價格比新使用者更高的大資料“殺熟”已不新鮮。近日,有消費者向《工人日報》記者反映,相同的連結、同樣的產品,新使用者收到的商品質量卻遠低於老使用者,該消費者懷疑自己被大資料“殺生”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我和男友在同一家店鋪買了兩條一模一樣的項鍊,質量卻有天壤之別。”今年8月份,來自廣東的張女士在某珠寶旗艦店網購了一條珍珠項鍊,收到後很滿意。接著,她的男友為了孝敬“準岳母”,在同一家店鋪下單了一條款式、尺寸、價格完全相同的項鍊。然而,張女士表示:“兩條項鍊的珍珠完全不同,明顯一大一小。”

張女士仔細對比發現,兩條項鍊的連結、發貨單完全一致,可品質、品相、尺寸都有明顯差異,這讓她很不理解:“客服說這是珍珠天然生長導致的,但用以解釋如此大的差異難以服人。”張女士堅持認為,商家利用大資料分析出自己是女性,在首飾選品方面有一定的經驗,同時分析其男朋友未搜尋瞭解過相關產品,缺乏甄別能力。“我懷疑遇到了大資料‘殺生’。”張女士說。

記者調查瞭解到,一些消費者在電商平臺購買商品時遇到過與張女士類似的經歷。消費陷阱難道披上了新的“外衣”?大資料“殺生”真的存在嗎?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豔認為,大資料“殺生”並不符合數字時代的商業邏輯。“對於商家而言流量很重要,沒有理由對慕名而來的新顧客潑冷水。消費者觀察到的大資料‘殺生’,可能是使用者畫像中一部分客戶被認定為高階客戶,而另一部分不是高階客戶。”沈豔說。

“無論是大資料‘殺熟’還是‘殺生’,都是平臺經營者基於演算法等技術手段分析出消費者的偏好,對相同的商品差別定價或者區別服務。”沈豔表示,在一定程度上,數字技術優勢的副產品就是基於滿足多樣化需求的差別定價。但電子商務平臺作為生產商和消費者的中間平臺,如果資訊不對稱、規則不明晰,就容易給消費者造成商家利用大資料“殺熟”或者“殺生”的印象。

北京大學網際網路發展研究中心聯合360集團釋出的《中國大安全感知報告(2021)》顯示,有七成公眾感覺演算法能獲取自己的喜好、興趣,從而“算計”自己。

沈豔建議,面對演算法等技術手段分析消費者偏好可能產生的違規行為,要推動演算法審計,評估演算法中一些引數和權重的設定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透過調整權重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同時,也要讓消費者、平臺方、監管方等各方理解演算法規則,儘可能降低資訊不對稱帶來的風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