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 由 第一製片人 發表于 棋牌
  • 2021-09-06
簡介一個是顧逢恩參考,皇上欽點了李柏舟協同盧世瑜監考,顧逢恩是太子表親,盧世瑜乃太子老師,李柏舟則是齊王陣營的人,權衡的用意昭然

監介是什麼意思

《鶴唳華亭》突然開畫,有如這北京的大風,明知它遲早要來,當它撲面而來時,還是略感突然。一日之內五集的放量,亦好比這五級風量,夠猛,也夠勁。

原著作者雪滿梁園繼續司職編劇,“白玉蘭獎”導演楊文軍操刀,羅晉、李一桐、黃志忠、張志堅、苗圃等中青兩代實力擔當,還有我喜歡的王勁松上演師徒情。幕後臺前,都妥妥的。

然而從劇作沁透的氣質看,它又一點都不像這西北風的粗陋,更像是一場藝術與人文氣息的江南初雪,以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然後是道術與情理的博弈。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人文底蘊開路,服化道暴露製作良心

《鶴唳華亭》原載於晉江原創,書生意氣,好古僻字,有一定的閱讀門檻,在網路文學中獨樹一幟。劇作改編後,格局敞亮了不少,人物更加豐滿,故事也更加圓熟,拒人千里的生僻字少了,文化底蘊卻依舊。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五集下來,生僻字不多,每一處也都給了觀眾透過上下文理解詞義的空間。比如關於考生打小抄的“懷挾”,為私藏夾帶之意;一處是說皇上要“親鞫”,就是親自審理的意思。“懷挾”和“親鞫”單獨擰出來,可能有點閱讀障礙,但放在劇中的情境裡,觀眾即刻領會。

另一處是太子勸說老師等離開,用了“草藁請罪”,此“藁”乍看像是錯別字,其實是“稿”的通假,本為某種欲理還亂的狀況,就是亂七八糟的意思。在宋朝,是一個常見俚語。想當年文天祥鳳凰山皇城得理宗殿試時,對策題目“法天不息”,《宋史》以十一字譽載,“其言萬餘不藁,一揮而成”,強調的是他“不藁”,大許那時朝廷立“藁”風盛行罷。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生僻字少了,文學性卻加強了。第五集科考洩題事件,涉事考生羈押,監考人尚書盧世瑜和中書令李柏舟難辭其咎。李柏舟笑著寫下“監介”二字,並做出“監督”和“防備”的字解,然後又加了個“九”字,本該“監督”和“防備”的“監介”,便成了“尷尬”。本來還覺得劇中錯把尷尬的“尤”字旁寫成了“九”,終於讓我發現漏洞了,一查資料才知道,古人經常會因為一些特殊情況改變個別字的寫法,這樣的寫法是“尷尬”的異體字。這樣的橋段,既符合人物當時情境,又不無文人自嘲用意,是個頗具文學底蘊的包袱。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鶴唳華亭》是個年代架空的故事,到了劇作裡,篤定地指向了宋朝。劇中的城池宮苑是宋的,服裝道具也是宋款,連禮儀,也是活生生的宋人再現。劇中提及的冠禮,自古便有,但儀式體系之最,當屬宋人。司馬光的《書儀》第二卷便是《冠儀》,可做古典“冠儀指南”。

劇中涉獵朝服、公服、時服、戎服、祭服和甲冑等皆為典型的宋款。開局皇上帶了個看似平民的帽子,其實是“東坡巾”,是唐宋代文人的爆款。存世名畫中,“東坡巾”存在感極強,比如李公麟的《西園雅圖集》,以及他的《會昌九老圖》。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劇中對宋服的追求,可以說到了病態的程度。這也無怪,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包括禮儀制度在內的政治制度的成熟期,皇帝將相到各級官員的服飾,已成為社會化語言和政治文化標記。某種意義上說,宋朝的服飾史或制度史,也就是宋代的禮制史。

優酷手機端的主頁上,適時推出了“宮廷冬季潮款”若干,娛樂大眾的同時,也為宋服文化添彩一筆。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劇中不僅有復古打磨,還不乏前衛追求。比如太子喝的這酒,必須是有格調的葡萄酒。乍看起來很穿越,其實不然。話說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葡萄種植和釀酒,葡萄酒遂成為皇親國戚、達官貴人享用珍品。相傳漢朝扶風一叫伯良的金主,用一斛葡萄酒便換了涼州刺史的職位,還引來蘇軾感慨:“將軍百戰竟不侯,伯良一斛得涼州。”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劇中另一道精細的飲品,當屬宋茶了。科考前夜,太子找老師看字,賴著討了口茶喝。可這茶從茶點到茶具,從泡茶流程到飲茶的手法,運鏡、分鏡交織,細緻到了毛孔。這一出,茶道並非主角,茶飲期間,師傅的去意,學生的挽留,老臣的惆悵,太子的擔憂,師徒情深,以及後續安置等等內容,都裝在了茶道里。

看一個劇組的良心,首先看他的服化道,看他舍不捨得給觀眾燒錢。當然,這也要看這個故事值不值得。如果不值,演員懟在鏡頭前念臺詞即可,不必大費周折搞什麼燒錢又費腦的茶道。一部架空歷史的劇,卻做出了朝代劇都難以達到的精細,該劇的良心與追求可見一斑。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推理懸疑做媒,單元模式讓劇情步步為營

老實說,改編後的劇版,和原著類似,還是略有欣賞門檻的。原著的門檻在於生僻文言,劇版的門檻在於你必須專注,稍不留神,漏掉個情節或細節,你可能就跟不上節奏了。這對於資深劇迷來說,應該不成問題,但對一些散漫化的觀眾來說,卻可能是個事。

例如冠禮案吳內人之所以上丹鳳門如入無人之境,是因為官兵已經提前在丹鳳門上查防清場過了,還鎖上了入口,她是憑藉齊王的軍中內應在磚縫裡留下的鑰匙才進去的,而這一點在中書令李柏舟出場的時候就暗搓搓地交代過,不放大鏡式看劇這些細節就都錯過了。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再拿科舉舞弊事件來說,如果你忽略了夾帶並受賄入場的考生,那你對後面被拷打者的那番話,就接不上了。如果你忽略了顧逢恩參考引發監考組合的變數,忽略了考前太子和老師說可以讓顧逢恩稱病退考等,很可能會以為是一場常態的科舉考試,而非暗潮洶湧的博弈。考位頂棚的破漏,已經暗示了這場考試“屋漏偏逢連日雪”的局面。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再比如之前的冠禮風波,如果你只注意到門縫裡人影的閃動,而忽略了齊王的反應鏡頭,就意識不到齊王是在故意放話,如果你忽略了郝蕾飾演的老宮人看見小宮女的表情,可能無法理解她為何輕輕一推,就掉了下去摔個半死,更不無法理解她關鍵時刻,寧可咬舌自盡和承受車裂之刑,也不直言說出真相。

五集放量不多,但劇作懸疑推理,三五集一個單元案例的邏輯躍然紙上。已然大白於天下的冠禮風波,大面上是線性敘事,實為非線性剪輯。主敘事線上,關鍵細節的鋪墊的同時,抽離了許多關鍵情節,保持謎底的同時,又不時提醒你這裡頭有事。加上陳情和自辯,用了些許的倒敘和回閃,補白前情的同時,讓案情抽絲剝繭,懸念重重。

郝蕾的母女身份一直按下不表,一度讓人物動機和人物行為割裂,當你對她失去信心時,太子又篤定地將你拉了回來。直到逆襲翻盤,太子和小宮女的那番對話,才把這個坑才填上,一切的邏輯性和合理性總算圓環。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科舉舞弊案的邏輯類似,兩個伏筆已經埋下。一個是顧逢恩參考,皇上欽點了李柏舟協同盧世瑜監考,顧逢恩是太子表親,盧世瑜乃太子老師,李柏舟則是齊王陣營的人,權衡的用意昭然。二來是太子大考前夜跑去找過老師,本來只是找盧世瑜顯擺新創的字型,同時不無在君父那碰壁討寬慰的意思,但這發生在舞弊案前夜,一切就變得微妙起來。

各種細節,也是懸疑推理的筆觸。前腳盧世瑜叮囑要修的考棚,李柏舟複查時嘴上說著,鏡頭裡,頂棚依舊露著,號稱是協助監考的李柏舟,葫蘆裡顯然兜著料。而李柏舟撞破鎖卷人盜題,沒有當場捉姦,轉而安排工作人員放行夾帶者,引發全場搜身,牽出三位洩題舞弊考生。事關顧逢恩以及陸文昔兄長,一位是盧世瑜學生,一位是盧世瑜推薦的接班人之子,一切矛頭都指向了太子一方。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目前能看出來的,在舅舅被逼走了之後,老師盧世瑜也要走了,而且有人不想讓老師推薦的接班人進來。太子一方的臺從第一集開始被拆,看似齊王一方在拆,但又未必只有齊王一方。至於君父那邊,厚此薄彼表露無遺,鉗制太子的意圖也很明顯,至於是不是有心要換太子,還是說皆為太子闖關的命題,均屬懸疑。

懸疑的還有齊王和太子的不可調和之源,從趙王稱呼太子“三哥”可見,太子並非長子。太子冠禮為何百轉千回,皇上為何如此忌憚於他,肯定不會是因為齊王那邊“會撒嬌的兒子最命好”那麼簡單。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道術與情理的博弈,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難得一見

有別於其他宮廷故事,《鶴唳華亭》人物之間的博弈並非交惡與發難,更多的是道術與情理的博弈。

從第一集開始,我們看到的是各種拆太子的臺。齊王拆太子的臺,中書令李柏舟拆太子的臺,君父也要拆太子的臺,很容易讓人對太子動惻隱之心。與此同時,劇本也開始暗示和明式,太子的臺太大了,以至於連他君父都要忌憚,不得不用齊王來制衡他,冠禮也遲遲不給他辦。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舅舅傭兵一方,老師德高望重,表兄弟也是才華橫溢的刺頭,而他的君父正值壯年,遠沒到要接班人冒頭的年紀。明知齊王要在冠禮設計他,他不稟父王替他做主,而是選擇上演反轉大戲一出。生在皇家,博弈難免,然皇家大業,有所為有所不為,尤其體面之事。

在太子一方來看,冠禮遲遲不辦,齊王遲遲不發,君父厚此薄彼,公道難行,必須採取一些危機公關的方式打破僵局。父子雙方各有立場,似乎並非對錯問題,只是道與術的不同,行事風格與命運軌跡迥異。就齊王設計他一案不稟君父,也側漏出父子信任危機,道與術的歧途,已經撕裂了父子情感,讓常理變得不常。

而這些都分散在五集的劇情裡,並沒有評述性旁白,也沒有綱領性總結,一切都藏在編劇的筆鋒中,導演的鏡頭排程裡。劇作敘事的筆觸是文學性的,勾勒人物的技法則是宋工筆式的。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太子跪在雪地請罪那場戲為例,一眾人物登場亮相。齊王送出的大氅,太子穿與不穿,都暗藏玄機,齊王的狡黠,一場戲便鋒芒畢露。師徒之間是眼神的碰撞,太子寧可揹負涉政的風險,也不願看到老師在風雪裡受罪,也不願君父為難,師徒四目相惜的瞬間,流露的分明是“父子情”。舅舅顧思林上來就把太子手中的檔案撕了,以戍邊代價換取了太子冠禮,沒有什麼直白的言語,太子往舅舅懷裡一靠,那奪眶而出的淚水,就是最好表達。

顧思林亮相的那場戲,也是細緻到了極致。甲冑就藏在披風裡,皇上一扶他,便摸到了。皇上早就收到軍報,卻假意沒收到,還要處罰當事人,其實就等著顧思林來請願。明明已經摸到了他的甲冑,故意悶騷著不表,非等他自己說出。僅僅一場戲,一個大局風範,一個步步為營,君臣之間的角力立竿見影。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比照的手法,在人物和情感的塑造中比比皆是。太子找皇上道歉,撞見齊王正抱著君父的大腿撒嬌,同樣身為皇子,一個冷漠得很,一個狗糧滿地,完全是迥異的父子情。太子轉身遇見老師盧世瑜,想在老師身上找回點缺失的父愛,也學著齊王撒嬌,說要去老師家蹭飯不得,又抓著老師的盒子不撒手。然而畢竟君臣有別,禮制的老師還是忌憚這些的。“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情愫,只是在王勁松老師的眼眶裡打個轉,即刻又憋了回去。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大多時候,太子都像個“弱勢群體”,像個軟柿子被人捏著,然而一旦得理,也是個不饒人的主。朝堂上反擊一戰,太子就像是法庭上的大律師,又像是“奇葩說”中冠軍,豔壓群雄。緊接著與失勢宮女的那段對話,字字珠璣,殺人還要誅心,和善的外表下,暴露猛禽之態。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一面是工筆的勾勒,一面則是留白。舅舅顧思林就一場戲,卻讓我們看到了他在皇上面前的雷厲,一看就有前戲,至於他與皇上之間的往事,按下不表。女主角在前三集裡也只冒了個頭,發了個“鶴,實為猛禽,可以搏鷹”的言論,這也是對還未謀面的男主角提綱挈領的總結。而她與太子第一次謀面的對話略顯奧妙,也側漏出了她作為蜀地川大哲學系優等生的底蘊。

《鶴唳華亭》:人文底蘊開路,推理探案做媒,宋工筆式的人物塑造

很久沒在劇裡看到這般工筆式的人物了,人物立住了,一部劇也就立起來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