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如何為券商類產品設計流暢、高效的自選股功能?

  • 由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發表于 棋牌
  • 2021-07-26
簡介C梯隊:社群類產品,雪球設計側重點:管理標的、分組與資料、使用習慣的設定完全分開一些細節問題:比如“管理本頁股票”,在批次操作的場景下,底部欄卻存在不能批次操作的選項小結:對三類產品的競品調研也驗證了我們最初對需求目標的把握,為券商類產品設

基金重複的合併買入點是在哪裡

導語:“自選”作為金融類產品的基礎功能,迭代至今已經非常成熟了。放眼望去,市面上主流金融產品的自選功能似乎都大同小異,但是體驗下來會發現,細分領域下的設計側重點卻有所不同。

如何為券商類產品設計流暢、高效的自選股功能?

一、把握需求

如果我們將“自選”轉化為熟悉的C端功能,它類似於“收藏夾”、“關注列表”的概念,是使用者管理交易物件的重要陣地。除了常見的管理物件(交易概念中稱作“標的”)、管理分組外,“自選”還會存在對資料和使用習慣的管理需求。

站在業務視角:券商的核心優勢在於“交易”,所以業務目標自然為“交易”服務。“自選”相當於一張快捷交易導航,我們提供的諸多功能都是在幫助使用者快速、便捷的調整這張表,直到它達到“為我所用”的程度。

站在使用者視角:不同交易習慣的使用者,對自選的操作頻率有高有低,在保證效率的同時,還需要讓每一類使用者都能用的順手。

二、競品調研

1。 A梯隊:美港股券商,富途、長橋

共同的設計側重點:功能的組織符合使用者心理模型,任務專一,功能精煉,不追求全面、追求使用效率。

共同的弊端:“管理分組”的互動設計不夠流暢。

富途

“管理分組”採用的互動方案,初期學習成本是很高的,它雖然充分考慮了效率問題,卻低估了使用者理解上的困難。(截止本文釋出前,富途最新版對現方案做了視覺樣式上的更新,看來設計師也意識到了該方案目前存在著一些不夠清晰的地方,期待後續互動上的迭代。)

長橋

將分組的“新建、排序、刪除、重新命名”拆的很散,理解上不困難,操作起來較為繁瑣。

如何為券商類產品設計流暢、高效的自選股功能?

2。 B梯隊:平臺類產品,騰訊自選、東方財富

共同的設計側重點:相關功能儘可能的聚合在一起

共同的弊端:當用戶目前僅想完成一項任務時,產品每次都會同時提供多項任務,操作通常很難專注。使用者不可避免的會多花些時間和好奇,來理解與本次操作任務無關的資訊

如何為券商類產品設計流暢、高效的自選股功能?

3。 C梯隊:社群類產品,雪球

設計側重點:管理標的、分組與資料、使用習慣的設定完全分開

一些細節問題:比如“管理本頁股票”,在批次操作的場景下,底部欄卻存在不能批次操作的選項

如何為券商類產品設計流暢、高效的自選股功能?

小結:對三類產品的競品調研也驗證了我們最初對需求目標的把握,為券商類產品設計“自選功能”,效率和流暢度是最關鍵的。設計目標明確了,接下來我們看看目前都存在哪些問題,以及對應的解法。

三、問題與解法

1。 當用戶精準搜尋一個標的,並將其新增至自選後,並不能在當前完成該標的的分組

如圖所示,現在如果想完成上述任務,需要4步、且每次僅能將標的新增至1個組。最佳化後我們可以透過3步完成,且每次可以將標的同時新增至多個組。

(注:Snackbar雖然源於安卓原生的MD設計系統,在IOS並無此原生控制元件。但是隨著二者在設計上日漸趨同,且控制元件的應用上也早已互通有無,所以Snackbar在IOS的使用,合理即可,不必糾結於平臺差異。)

如何為券商類產品設計流暢、高效的自選股功能?

互動關鍵點:

想提升操作效率,不僅侷限於步數、路徑的縮短,它還可能是場景的正確連結、重複操作的合併;

使用Snackbar,本質上是給使用者選擇的餘地。在操作a完成後的2-3秒決定是繼續進行操作b,還是離開當前場景。

2.

A功能和B功能在自選場景分別有兩條觸達路徑,不過多路徑的存在不但沒有提升功能的使用體驗,反而帶來了不小的認知負擔

關於“冗餘路徑”應該保留還是去除,一直以來都存在爭議。討論這個爭議的前提是:冗餘路徑雖然不是最優路徑,但是滿足了特定場景下使用者的特定操作習慣。

當“冗餘”只是冗餘、沒有任何增益時,也要敢於做減法;因為同時還需要考慮一點:出發前的選擇越多,使用者的決策時間越長。

如何為券商類產品設計流暢、高效的自選股功能?

互動關鍵點:

在業務方提出為同一個功能再新增一條新的路徑時,我們必須要弄清楚,這條新路徑是為解決什麼問題存在的。不解決問題的需求,大部分是對產品的無效堆砌。做好產品的“守門員”,給出專業的判斷,是互動設計師的重要職責之一。

3.

關於“自選”的設定功能,這裡會討論到幾個典型的“欲速則不達”的互動問題

1)對功能的整理和歸類,是我們為使用者留下的使用線索。如果推理時間過長,說明線索的指向性出了問題。

問題:將“管理分組”歸至“設定”,分類不清晰;“資料項”Tab中的設定項沒有根據相關性進行分組;

解法:在“設定”中去掉“分組” ;資料設定項根據相關性進行分組 (指標→顯示→排序)。

2)如果層級 1 包含層級 1.x,那麼層級 1.x 的操作不應放置在層級 1 的認知區域。

問題:資料項Tab的“預設資料”放在頂部導航欄,功能層級不匹配;

解法:功能層級調整至匹配。

3)如果使用者設定了一些專案,無法在預期場景看到對應的效果,應提前給與說明。

問題:完成資料項設定後,無法在豎屏看到全部生成效果;

解法:在資料項設定頁頂部進行生成效果的說明提示。

如何為券商類產品設計流暢、高效的自選股功能?

互動關鍵點:

注重“效率”是沒錯的,比如上述case中看似有“效率”的Tab結構。但是這裡面隱藏著更多的“清晰”問題。如果一個功能設計的讓使用者用不明白,也就談不上“效率”的提升。

4.

最後一個case我們看下網際網路產品中最常被忽視的細節-文案

場景1:批次管理標的。

文案問題:按鈕表意都是“刪除”,帶來的實際結果是不同的,存在歧義。

如何為券商類產品設計流暢、高效的自選股功能?

場景2:資料項設定。

文案問題:沒有進行規範化處理,增加了選項的理解難度。

如何為券商類產品設計流暢、高效的自選股功能?

互動關鍵點:

很多時候,一套語義清晰、邏輯順滑的文案,可以等價於某個功能最佳化的迭代週期。實際功能點不變,只是替換文案,就能讓使用者用的清爽明白。這樣的“好買賣”,卻一直被嚴重低估。

四、總結思考

遇到同質化較高的需求重構時,初期應扔掉“套路”思維,從使用者視角、業務視角推匯出主要設計思路。帶著問題去分析競品,推敲競品在此類需求設計上的精細差異。不要對行業top給出的方案習慣性盲從,要經過思考和反覆論證,推匯出最適合自己所負責產品的互動方案。

當設計深入到細節,出現了可A可B的選擇時,回頭看看我們經過深思熟慮推匯出來的設計目標。重新評估A/B方案是否符合目標、是否有助益於實現目標。沒有太多“怎麼設計都可以”的方案,從我們的選擇中,也透露了決策的傾向。只是我們需要時刻確認這種“傾向”在整體邏輯中是自洽的。

每一份互動輸出都應該是有觀點的輸出,即使最終我們的觀點被業務方、協作方的諸多因素所淹沒,仍要保持、增進自己提出觀點的能力。那些常被使用者生動提起的、打造出特色和性格的產品,都是由一個個鮮明觀點鑄造而成的。

本文由 @cony的小書包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