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狹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μ子實驗

  • 由 認知即思索 發表于 棋牌
  • 2023-01-12
簡介他們又測出山頂與地面的高度差為1907m,於是算出時間這個t就是粒子從n0到n度過的時間於是我們把這幾個值代入那個統計物理公式:我們解這個方程(相信大家都會解):於是,我們稱這個洛倫茲因子γ是實驗測定的γ,而愛因斯坦預言的γ是多少呢

平直時空裡有加速運動嗎

在很早以前,物理學家已經發現了許多

高能粒子,它們的速度有的高達0.995倍光速。

我們的主角登場了:

μ子。

μ子是一種標準粒子

,它

帶有

負電荷

以及及

1/2

自旋,靜止質量是電子的207倍,它的靜止壽命只有2.2微秒,在粒子家族中已經算長壽的了:

狹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μ子實驗

μ子

狹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μ子實驗

進行粒子實驗用的高能粒子對撞機

狹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μ子實驗

標準粒子模型

在某個明朗的夜空,它就會在地球

6~7km

左右的地方

現身

然後落向地面

狹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μ子實驗

60,70年代的科學前輩是怎麼知道這個現象的呢:他們

不僅在地面佈局觀察

,而且會把

檢測儀器用熱氣球送上天尋找新的粒子

夠專業吧?

狹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μ子實驗

用熱氣球去大氣上方探測新粒子

根據實驗觀測,靜止時的μ子從產生到衰變,平均只需要2微秒。高速μ子從地球落下,卻能穿過大氣被實驗探測到,這讓人們感到很奇怪,為什麼呢?

狹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μ子實驗

μ子壽命太短,走600米根本到不了地球

μ子壽命太短,走600米根本到不了地球,地面上的檢測儀器按道理不會檢測到它,然而實際卻能檢測到。

狹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μ子實驗

於是有人用

狹義相對論

解釋了,

他說道,高速μ子速度接近0.995c,必須考慮相對論效應

狹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μ子實驗

如果μ子

相對於我們的時間

20μs,

它就能走過

6000m,這樣恰好能到達地球!

狹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μ子實驗

這個解釋精妙無比,不過還是遭來部分民科的反對,怎麼辦呢?於是物理學家

福瑞斯

斯密斯

在華盛頓山實驗室和哈佛大學實驗室進行了

聯合實驗,他們的目的是實測這個高速μ子的平均壽命是否在20微秒附近,和狹義相對論預言的結果究竟有沒有差池?不過為了減小誤差,他們決定測量洛倫茲因子,測量這個洛倫茲因子和測量平均壽命是一個道理:

狹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μ子實驗

洛倫茲因子理論表示式

他們具體是怎麼做呢?

首先,

宇宙粒子沒辦法單個測量,為什麼呢?

一部分原因是

裝置跟不上

,另一部分原因是粒子本身的

不確定性

有關)

,許多粒子只服從

統計學規律:

狹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μ子實驗

這個公式太經典了,你也許在大學課本上經常見到類似的

我們把

洛倫茲因子

引入實驗中,在實驗中我們

不管

上面它究竟

怎麼算

直接實驗測γ是多少

狹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μ子實驗

這個公式怎麼理解呢?

度過了t秒的時間後,一堆粒子按照e衰減,從n0減少到了n個。

說句題外話,

e指數下降這個規律非常常見,聰明的讀者一定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它。

狹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μ子實驗

e指函式衰減的大概影象

狹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μ子實驗

輻射相關的衰減規律也是e指函式

咱們迴歸主題,繼續講實驗:

因為μ子衰變是e指衰減律,所以μ子隨時間增大而減少

兩位科學家同時開啟了兩個實驗室的探測機器

,他們

先上華盛頓山,測出山頂

的天空中落下

563個μ子,然後下山看山下實驗室的情況,測出來408個μ子,這下n0和n就都知道了,

這倆數被記錄進了人類發展的史冊中。

狹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μ子實驗

μ子隧穿模型

我們知道

,靜止時μ子平均壽命τ02.2微秒,這個結論人們在相對論預言之前就發現了。

他們又測出

山頂與地面的高度差為1907m,於是算出時間

狹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μ子實驗

這個t就是粒子從n0到n度過的時間

於是我們把這幾個值代入那個

統計物理公式

狹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μ子實驗

我們解這個方程

(相信大家都會解):

狹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μ子實驗

於是,我們稱這個洛倫茲因子γ是

實驗測定的γ,而愛因斯坦預言的γ是多少呢?

狹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μ子實驗

實驗和相對論預言的相差在合理的範圍內,經過可信度檢測,我們知道了狹義相對論是正確的,是符合客觀事實的。

μ子在自己的時間裡走了600m,別人看它卻走了6000m。μ子自己的壽命只有2。2微秒,別人看來卻是20微秒。

這個優美的實驗同時驗證了鐘慢效應和尺縮效應:。

狹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μ子實驗

愛因斯坦:我又對了,沒想到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