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我早就知道了!”——事後諸葛的原理是什麼?

  • 由 示申心理學 發表于 棋牌
  • 2021-06-18
簡介所以,事情明朗後,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我早就知道了

事後諸葛事前是什麼

生活中經常有這麼一種人,事情發生前一般不輕易給出自己的觀點,而當事情明朗之後,他們卻會跳出來:“我早就知道了!”這種人,我們一般把他叫做“事後諸葛亮”。甚至,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雖然很少發表事後諸葛的言論,但也經常會有事後諸葛的感覺。比如,手中的股票一直在漲,你隱隱有一種要調整的感覺,但一直沒有賣,結果沒多久連著幾個跌停,讓你損失慘重。事後,你肯定會想,我早就看出它要調整,為什麼當時沒有下定決心賣掉呢?

“我早就知道了!”——事後諸葛的原理是什麼?

“我早就知道了!”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

“後見之明偏差”

聲稱自己“早就知道了”的人,往往事前並不能準確地預知事情的發展方向,僅僅是有一種模糊的感覺和片面的依據。但事情明朗之前,往往有很多方向完全相反的依據擺在人們面前,讓人難以抉擇。所以,這種模糊的感覺和片面的依據並不足以支撐正確的決策,也就是說,此時說出來,也是幾乎沒用的廢話,並且還很有可能被打臉。於是,很多人“明智”的選擇了事前沉默。

但到了事後,那就不一樣了。事情一旦明朗,之前種種有利的依據都會自然而然的串成證據鏈,直指正確結果;而不利的依據,則作為雜音被人們忽略並選擇性的遺忘掉。所以,從事後來看,事情往往都是清晰明瞭的,人們事前模糊的感覺此時也變成了自己有先見之明的證據。所以,事情明朗後,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我早就知道了!”

不過,“後見之明”很明顯並不是一個好的習慣。

其一,經常發表“後見之明”言論的人,會被大部分人討厭。當你說出“我早就知道了”這句話,等著的往往是“早幹嘛去了”,“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樣”之類的鄙夷與嘲諷。

其二,“後見之明”會令人妄自尊大,高估自己的智慧。在面臨重大事項時,可能會讓人未經系統思考也未憑足夠的依據就擅下決斷,並因此帶來慘重損失。比如開頭的那個例子,如果牛市來臨時,他憑模糊的感覺認為還會有調整,選擇相信自己的感覺直接清倉,便有可能錯過整個牛市。

其三,“後見之明”會讓我們過於輕視他人。因為從事後看,事情結果似乎都是有預見性的。所以,對於別人的正確決策我們不會對其褒獎,而對於他人的錯誤決策,則會對其責備。這顯然不利於我們的人際交往。

希望這篇文章對您能有幫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