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歷史飲食文化七,食物品嚐與吃喝

  • 由 美食與動漫小世界 發表于 籃球
  • 2022-10-01
簡介要知道,我說這話,並非一般人只為了省材料而不顧美味的說法,假使暴殄而有益於菜品還是可取的

品嚐的嘗是什麼意思

歷史飲食文化七,食物品嚐與吃喝

第13節:二、戒單(3)

【譯文】食物的味道要新鮮,全在起鍋時的時機。稍停頓耽誤,便像黴變了的舊衣服,即使是錦繡綾羅,也有一股討厭的味道。我曾遇到性急的主人,每次擺菜一定將所有菜一齊擺出。於是廚師將一桌的萊全部放在蒸籠中,等候主人催取,然後全上。這樣的菜中難道還會有好味道嗎?對於善於烹飪的人,一盤一碗,都要費盡心思;而到了吃的人那裡,粗暴魯莽,囫圇吞棗,就像是得到新鮮美味的梨子,卻非得要蒸熟吃。我到廣東東部,吃到楊縣令家美味的鱔魚羹,我向他打聽這菜味美的原因,他回答:“不過是現殺現烹,現做現吃,不停頓罷了。”我想其他食物都可依此類推。

戒暴殄

【原文】暴者不恤人功,殄者不惜物力。雞、魚、鵝、鴨,自首至尾,俱有味存,不必少取多棄也。嘗見烹甲魚者,專取其裙而不知味在肉中;蒸鰣魚者,專取其肚而不知鮮在背上。至賤莫如醃蛋,其佳處雖在黃不在白,然全去其白而專取其黃,則食者亦覺索然矣。且予為此言,並非俗人惜福之謂,假使暴殄而有益於飲食,猶之可也;暴殄而反累於飲食,又何苦為之?至於烈炭以炙活鵝之掌,刀以取生雞之肝,皆君子所不為也。何也?物為人用,使之死,可也,使之求死不得,不可也。

【譯文】“暴”是指不愛惜廚師的努力,“殄”是指不愛惜原材料。雞、魚、鵝、鴨,從頭到尾,其實都有其獨特的味道,不應該取用得少而丟棄得多。我曾見有人烹甲魚,專選用甲魚的“裙邊”而不知道味在肉中;蒸鰣魚時,專吃魚腹而不知魚的鮮味就在其背上。最平常的比如醃蛋,它最好的地方是在蛋黃而不在蛋白,但如果完全去掉蛋白而專吃蛋黃,那麼吃的人也會覺得索然無味了。要知道,我說這話,並非一般人只為了省材料而不顧美味的說法,假使暴殄而有益於菜品還是可取的。但如果亂扔材料,又反而影響到菜品,這又何苦呢?至於用燒旺的炭火去烤活鵝的掌,用刀來取活雞的肝,都是君子所不忍心做的。為什麼?雖然動物養出來就是給人食用的,宰殺它也是必要的,但讓它求死不得卻是不應該的。

歷史飲食文化七,食物品嚐與吃喝

第14節:二、戒單(4)

戒縱酒

【原文】事之是非,惟醒人能知之;味之美惡,亦惟醒人能知之。伊尹曰:“味之精微,口不能言也。”口且不能言,豈有呼呶酗酒之人,能知味者乎?往往見拇戰之徒,啖佳菜如啖木屑,心不存焉。所謂惟酒是務,焉知其餘,而治味之道掃地矣。萬不得已,先於正席嘗菜之味,後於撤席逞酒之能,庶乎其兩可也。

【譯文】事物的是非曲直,只有頭腦清醒的人才能知道;味道的好壞,也只有頭腦清醒的人才能品味。伊尹說:“美味的精細微妙是不能用語言表達的。”嘴尚且說不出來,難道那些呼號喧鬧、酗酒的人,能品嚐出菜的味道來嗎?往往見到一些划拳的人吃好菜就好像吃木屑一樣,心不在菜上。對他們來說,只有酒是最要緊的,哪裡還知道其他呢?烹飪出來的好菜就這樣被糟蹋了。萬不得已,需要喝酒時,先在正席時嘗菜的味道,在撤席後再喝酒逞能,這樣或許可以兩全其美。

戒火鍋

【原文】冬日宴客,慣用火鍋,對客喧騰,已屬可厭;且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難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問哉?近人用燒酒代炭,以為得計,而不知物經多滾,總能變味。或問:菜冷奈何?曰:以起鍋滾熱之菜,不使客登時食盡,而尚能留之以至於冷,則其味之惡劣可知矣。

【譯文】冬天請客,大都習慣用火鍋,對著客人招呼喧叫,已經很是令人討厭;況且各種萊的味道,都要有一定的火候,有的適宜文火,有的適宜旺火,應該撤火的撤火,應該添火的添火,一點差錯也不能出現。現在統統用火鍋來亂煮,菜的味道還用問嗎?最近有人用燒酒代替炭,以為找到了好辦法,而不知食物經過多次燒開就要變味。有人問:“菜冷了怎麼辦?”我回答:“假如起鍋滾熱的菜,客人沒有立刻吃完,留著等到冷了,那麼這個菜的味道之差也就可想而知了。”

歷史飲食文化七,食物品嚐與吃喝

每日發文兩小節,對飲食有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或者私聊詢問電子版本全文。

本作品與圖片來源於網路,本人不做任何負責。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