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喜慶的象徵,節日必不可少的點綴——代代傳承的燈籠

  • 由 蘇家酒窖 發表于 籃球
  • 2022-09-26
簡介緩緩升空中的燈籠關於掛燈籠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流傳較廣的一個說法是:掛燈籠的習俗始於東漢時期,東漢明帝劉莊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

小燈籠指的是什麼意思

喜慶的象徵,節日必不可少的點綴——代代傳承的燈籠。

在中國傳統習俗中,每逢佳節便張燈結綵,所謂“月色蒙朧燈火喧,星光閃爍映蘭軒”是也,此處燈即指燈籠。蠟燭的火光,在我們眼中,往往只有明暗之分,無甚色彩變化。在各種樣式燈籠的幫助下,火光方能呈現各種美感。

喜慶的象徵,節日必不可少的點綴——代代傳承的燈籠

中國燈籠,又被稱為燈綵,乃是古時燈具。早在公元八世紀的唐朝就有使用燈籠的記錄。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後的事,有紙燈籠又可能是在東漢紙發明之後。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八月十五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喜慶的氛圍。元宵觀燈的習俗則起源於漢朝初年,但也有說法觀燈起源於唐朝,唐明皇於元宵節在上陽宮大陳燈影,為了慶祝國泰民安,紮結花燈,藉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徵著“彩龍兆祥,民富國強”。

喜慶的象徵,節日必不可少的點綴——代代傳承的燈籠

緩緩升空中的燈籠

關於掛燈籠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流傳較廣的一個說法是:掛燈籠的習俗始於東漢時期,東漢明帝劉莊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民間還有一種有趣的說法。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光。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人們。一個聰明人想出個法子,他讓大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3天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天兵已經放過火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3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而作罷。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燈籠,來紀念這個日子。

喜慶的象徵,節日必不可少的點綴——代代傳承的燈籠

大紅燈籠高高掛

燈籠最基本的功能是照明,相較於蠟燭,它有更多優點,首先是放風。無論是自然風,還是提燈行走帶起來的氣流,有燈籠在,火光更不易熄滅;蠟燭光點比較小,火光容易上下跳躍,這會給人帶來不舒服的視覺感受,有燈籠罩住作為緩衝,就會減少光的跳動,柔和舒服很多;透過不同樣式的燈籠,可以營造不同氛圍,用於不同場合。有時需要喜慶氣氛,就用紅紙燈籠,有時需要稍微清冷一些的感覺,可以用青紙燈籠。

喜慶的象徵,節日必不可少的點綴——代代傳承的燈籠

張燈結綵過春節

除了照明以外,燈籠還有其他意義。每年正月私塾(古代的學校)開學時,家長會為子女準備一盞燈籠,由老師點亮,象徵學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稱為「開燈」。後來就由此演變成元宵節提燈籠的習俗。由於字音和「添丁」相近,所以燈籠也用來祈求生子。到了日據時代,愛國志士們在燈籠上繪製民間故事,教導子孫認識自己的文化,所以燈籠又具有薪火相傳的意義。

喜慶的象徵,節日必不可少的點綴——代代傳承的燈籠

手提燈籠

除此之外,燈籠往往也是一種象徵,吳敦厚說,他以前做新娘燈(即宮燈)就代表婚禮喜慶;竹篾燈則告示這是喪葬場合;傘燈(字姓燈),因「燈」與「丁」語音相同,意味著人丁興旺。所以,過去每家都有字姓燈,懸掛在屋簷下和客廳中。今天迎神賽會上,神明的陣頭前仍有兩盞大燈籠,就是這種習俗的延續。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小編良木,如果喜歡的話,別忘了給我們點贊,或者分享給更多朋友看到哦~關注我們的百家號蘇家酒窖,每天get一點新鮮的文化知識,如果你有想進一步瞭解的內容,也歡迎留言給我們哦!也歡迎評論留下你的觀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