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談形意拳之“腳打”——訊息全憑後腿蹬

  • 由 酷扯兒 發表于 籃球
  • 2022-08-27
簡介總之,形意拳的“腳打人”,指的是步法,其特點就是“訊息全憑後腿蹬”,“進步如犁行”,“手不離足,足不離手,手足不離身”

蹬腳有什麼好處

「來源: |煉拳紀與修行手札 ID:jingwukungfu」

大國崛起 民風尚武 煉拳紀與修行手札

談形意拳之“腳打”——訊息全憑後腿蹬

武術界有句諺語,叫做“手是兩扇門,全憑腳打人”。有人對此提出質疑,我認為這句話可謂亦是亦非。是者,“戳腳”、“彈腿”多用腳;非者,“南拳”、“通臂”多用拳,不能一概而論。

一般來說,所謂“腳打人”,一是用腳直接打人,如用腳(腳尖、腳掌、腳側)蹬、踹、踢、掛等方法擊人。二是用腿和腳同時打人,如擺蓮腳,掃堂腿等,不僅限於此。形意拳也講究腳打人,拳譜中就有“足打七分,手打三分”,“腳踏中門搶地位,就是神仙也難防”。這裡所說的“足打”、“腳踏”,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足打”,而是指的一種步法。

但形意拳也叫“足打”,這是形意拳的獨特說法。因為形意拳的基本功是以五形為綱,十二形為目,其它套路不過是由五形、十二形中手法變化而成,或直接串連而成。但在五形、十二形中除了崩拳轉身的“狸貓倒上樹”和八式拳中的“龍虎相交”之外,幾乎沒有“足打”之法。基本功中沒有“足打”之法,何來“足打七分”之說,所以應當指的是步法。

談形意拳之“腳打”——訊息全憑後腿蹬

說步法,先得說一下形意拳的基本站法“三體式”。所有五形、十二形及套路的起式均以此式起。前後腳的距離為本人腳長的二倍半。前後腳力量的分配為三比七或四比六。(最近有人提出為五比五的.我認為也可以,千萬別把它說成是“雙重”) 據拳譜記載,形意拳的步法有“寸步、墊步、踐步、快步等。一尺遠近用寸步,三五尺用踐步,六七尺用墊步,丈八尺則用快步。步法中以快步最難。快步是起前足,後足平飛,如烈馬賓士,猛虎飛踐”。據說郭雲深一個“虎撲”可“躍出三丈”,今人很難做到。

所謂“寸步”或叫雞退步,是由三體式起,後腳一蹬,催動前腳進半步,後腳也隨之前進,虛落於前腳旁,力量幾乎全在前腳上,如雞之站立狀。崩拳每定勢時均為此步。形意拳講究“雞腿、龍身、熊膀、虎豹頭”,此即雞腿之義。其特點是進退靈活,可進可退。發勁的力量要大。因為雞腿本身的站法就是在“蓄勁”,就是拳譜中所說的“束身”。所謂“束身而起、長身而發”,“束展二字一命亡”,束為蓄勁,為展功做預備。郭雲深先生有“半步崩拳打天下”之稱,其崩拳幾乎無人能防。而崩拳就用的是“寸步”。“寸步”不是說只進一寸,而是形容程序較短。所謂“墊步”,即由三體式起,後腳用力一蹬,催動前腳前進一步,後腳也隨之前進一步,落於原前腳的位置,仍為三體式步位。

拳譜雲:“打人如親嘴,手到身要擁,前後一條線,後足站前蹤”——後腳要站在前腳的位置上,前後腳的位置不變。

馬形連動兩次均為此步法。此步法還有另一種練法:後腳蹬動要大,前腳進步要遠,後腳要落在原前腳位置的前邊。這樣前進的距離就會遠。第三是“踐步”,由三體式起,前腳不動,後腳起步越過前腳(猶如平日步行),這時原前腳用力一蹬,催動現前腳前進一大步,原前腳也隨之前進一步,定步為三體式。此步法比墊步前進的距離更遠。第四是快步,由三體式起,前腳先前進半步,剛落地,後腳立即前進越過原前腳,不落地;原前腳用力一蹬,催動現前腳前進一大步,同時原前腳再進一步。幾個動作一氣呵成,不能中斷。這就是拳譜中所說的“起前足,後足平飛而去,如烈馬賓士,猛虎飛踐”。

這是進步的練法。還有退步練法,如退步崩、退步劈等。不同的是進步要“訊息全憑後腿蹬”;退步則是全憑前腿蹬勁了。形意拳的退步不僅是為了躲閃,而是邊退邊打,腳退、身退,手進、手打。形意拳就是靠這些步法打人的。這些步法有什麼特點和優點呢?

一是:前進時要手足身同動同進。這種勁既有太極拳“一動無有不動”的整勁,還有一種手足身整體位移的撲勁。拳譜對此論述較多,如“打法先上身,手足齊到方為真”,“打人如親嘴,手到身要擁”,“上法以手足運用為妙,進步以手足為奇,以身為綱領其運用在進身發勢”。“手不離足,足不離手,手足不離身”。所謂“不離”,就是要求手動,足也要動。同時身子也要動。進三五尺遠擊敵是這樣動,進幾寸遠擊敵也要這樣動。不會因距敵近而只動手,不動身和足的。這和一般打人單靠手臂伸展或加身體前傾或先進步走近了再打是不同的。形意拳的這種勁一是身體的前擁勁,二是挨近敵身時還要發寸勁,比單靠手擊打的力量大得多。

這種手足身齊進的方法另一個好處是躲過敵方擊打的力點,近敵身擊敵,使敵打不上我,我卻能打上敵,起到後發制人,邊化邊打的作用。比如敵用“雙峰貫耳”攻來時,一般是下蹲或後撤,先躲過對方雙拳或用雙拳架住對方雙臂,然後再謀攻略。而形意拳則是當彼雙拳攻來時,我不招不架,不理對方雙拳,直接從對方雙拳中欺身直進,手足身同到,敵拳未至,我已後發先至,使敵無迴旋餘地,無變化機會。

特別是進足時進到彼兩腿中間,身子也貼近敵身(“打人如親嘴”)如踏入敵營一樣,敵必驚慌失措,被動挨打。

這就是拳譜所說的“腳踏中門搶地位,就是神仙也難防”,可見其效果之好。還有一句話叫做“手快不如半步跟”。手足身齊進,手的速度加上足進的速度,兩速合一,速度要快,速度快則力量大,而且有利於放長擊遠。形意拳講究“肘不離肋”,臂不能展直,不利遠擊,而“半步跟”進半步則解決了這一問題。

二是:“訊息全憑後腿蹬”。前進時,不是一般的前腿用力,不是前腳抬起邁步向前落下,而是後足用力一蹬,催動前腿前進,雖說“全憑後腿蹬”,但力源不在腿,而在腰,“周身大用八字訣”提出“腰肢要挺”,腰一挺(命門後凸),則可使勁力由腰到胯、到膝、到足(“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足的反作用力催動身體和前足前進。除此之外,還須做到“三頂”:手向前頂,小腹(丹田)前頂,前額前頂作為輔助。這樣前進的方法的優點是比邁步前進的力量要大,進的距離要長。大家都見過跳遠,靠的就是後腿的蹬勁。

三是:兩足不論前進或後退都要平起平落。和一般的前腿抬起向前落下的邁步前進是不同的,一抬一落,敵人就看出來你要動了(進或退),就會提早預防。拳譜雲:“足進如犁行”,犁地時犁鏵子總是貼地面平行前進的。郭雲深對此解釋說:“兩足落地時,前足平落,後足跟隨,不可有聲”。這種平起平落,無預動,無聲音的進退,敵人就不會察覺我的動靜。這樣就會做到拳譜所說的“靜不露機,動不見形”,“起無形、落無跡”,“發手其有形,動身勿有勢”,“拳打三節不見形,如見形影不為能”。

這三個特點就說明形意拳“足打七分、手打三分”內容,不是指用腳直接打人。為了說明這些特點,舉個“虎撲羊”的例子。形意拳譜雲“起手好似虎撲羊”,我們在電視上看過虎撲羊的勢態:虎的後腿一蹬,一躍而起(形意拳是平起平落),整個身子將羊撲倒,靠的是前擁的力量,前腳幾乎不發力(形意拳要發寸勁),更不是靠後腳直接擊打的。這和形意拳的“訊息全憑後腿蹬”,手足身同時前進基本是一致的。

我在太極推手中運用這些方法,在將彼力引進落空後,後腿一蹬,前腳進至彼襠部,身子貼近彼身,手一發力,彼就只有挨推的份了,效果非常之好。 總之,形意拳的“腳打人”,指的是步法,其特點就是“訊息全憑後腿蹬”,“進步如犁行”,“手不離足,足不離手,手足不離身”。手足身同動,絕沒有手擊人而身子或腳不動的。但這個動,不是身子隨手動向前傾斜或後仰,或左右歪斜,而是在上體保持中正的基礎上前後左右移動。腳動也沒有隻動一隻腳的情形,而是一腳動,另一腳也同時動。所以我把這叫做手足身“整體位移”。這就是形意拳“足打七分”的含義,不是用腳直接打人。這些方法運用得好,就能達到“就是神仙也難防”的效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