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自我多重對話語境同一:自我的兩種認知功能結構內涵

  • 由 新奇心理 發表于 籃球
  • 2022-08-15
簡介這-思路也符合建構主義符號互動理論特點,即不存在固定或穩定的自我,個體對事物和意義理解不是絕對的,而是隨著社會互動而發生改變,需要不斷變化的自我概念詮釋這些情境符號,只有建構當下的自我概念,才能及時調整個體的情緒,提高自我組織和管理能力,這

統計工作的靈魂是什麼

前言

自我研究經歷了形而上、社會、對話語言和生理四種語境轉換過程,並且在轉換過程中遵循一定的內在規律。那麼,這一 系列轉換的動力何在?主要有兩個:其一自我研究發展過程中自身不斷補充不斷完善的內在動力,其二,來自各學科發展的外在動力。

首先,自我在傳統的“

amnchair

” 哲學思想影響下,笛卡爾、康德、費希特和黑格爾等均假設有

-

個先驗性、絕對精神和純粹性自我對個體起指導性作用,這無疑明確了研究物件,但這時自我是抽象的和理性的,因其主體性和統攝性而被束之高閣,甚至置於上帝位置,遠離人群,忽視了生理、文化和社會的基礎。

自我多重對話語境同一:自我的兩種認知功能結構內涵

其次,隨著社會學學科發展,“社會自我”、“生態自我”概念相繼提出,自我研究歷程由內部延展至社會環境中,擴大了自我內容。研究者假設自我是個體對外部世界存在狀態的內部表徵,可以透過行為或語言等外部線索準確地理解、接收和“翻譯”個體自我的真實狀況。這時自我回歸人群,迴歸與他者的關係中,甚至消失在他者之中,並且“把人解釋為杜會環境的受害者和犧牲品,貶低了人的能動性、主動和選擇能力”。

這種科學的研究正規化下的自我只具有普遍性,是他人眼中的我,其獨特性、個體生命的意義與情感卻被排斥和捨棄,這恰恰是自我最豐富最真實的內容。

那自我存在意義何在?自我如何從他人眼中的我變成我眼中的我?在種種質疑聲中,語言學科的發展迴應了哲學家奧古斯汀“無需出外,回到你自己中,真理就在內心”的召喚,最終研究者將視角轉向重視內心聲音。

自我多重對話語境同一:自我的兩種認知功能結構內涵

或以思維方式隱喻自我的自反性,或以對話形式隱喻自我的結構和互動性,這時自我研究第二次走上了內轉的歷程,其中的“對話自我”和“敘事自我”有較大的靈活性、主動性和計劃性,具有反思性職責,這時的研究重點放在自我的內在結構和互動方式,但卻無法回答“自我為什麼存在”和“自我本質是什麼”這一系列問題。

認知神經科學和具身認知研究的發展,正好迴應這些問題,明確了自我存在的神經基礎及其本體論思想。因此,“語境變化的根本原因是在其中增加了新元素或發現新問題”,井且在內外兩種動力的驅使下,自我的內涵及外延日臻完善。

自我多重對話語境同一:自我的兩種認知功能結構內涵

由此可見,形而上語境自我、社會語境自我、語言語境自我和生理語境自我這四種語境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最後整合為一個完整的自我。那麼,在某種意義上

是否可以說自我就是把四種語境都囊括其中,依據加法原理,最終達成統一

其整合不是和的運算,而是從時間和空間的統

-

視角整合了一切物件、 理論與經驗,最終經過語境疊加,形成其語境同一性的表徵模型,其中陰影重疊的核心部分是自我的語境同

性表徵。

當四種語境發展的演變程序從形而上、經歷社會、語言和生理語境,每種語境從濫觴、相互補充到相互抵輯,總有新元素或新問題出現,這些新的資源成為後繼語境發展前提條件,因此四種語境之間有共同語義域,這種關聯為語境疊加提供條件。例如,形而上的語境自我中已經有社會自我語境的因素,社會自我語境下的研究者將其從中抽離出來,進一步拓寬社會因素。

自我多重對話語境同一:自我的兩種認知功能結構內涵

自我語境同一性表徵,是四種語境疊加的結果,這裡自我語境同一論,“既堅持工具論,又堅持實在論”",工具論體現為自我藉助語境為工具闡釋其演繹和整合過程,藉助語境為工具承栽各種理論,語境疊加後足新語境框架下的理論,其表徵關係與以前不同,表徵範圍更廣,解釋力更強,預測力更強。

堅持實在論強調語境疊加後的自我不是依賴邏輯作為工具,不是像模型所顯現的面積縮小,內容減少,而是集主體和客體、人與物、不同時間和空間等多種元素於一體的有機整體,是多種經驗系統化結晶。依據語境同一論思想,疊加後的自我具備三個特點

其一,依存於特定語境,才能確保認知和解釋有了基底,才能保證表徵的科學性

其二,有多種語義域,特定的語境下的自我有特定的語義域或意義邊界,選擇何種意義取決於使用者

其三,無論自我如何表徵,必須在同一語 義域下進行,這樣才能保證表徵關係中的中介客體和目標客體有較高的關聯度和適應度。

自我多重對話語境同一:自我的兩種認知功能結構內涵

總之,語境疊加後的自我突出形而上語境的內省性、社會語境的互動性、語言語境的表達性和生理語境的具身性,體現概念發展的連續性、一致性和統合感。這樣,在語境下自我不再那樣晦澀,那樣雲霧繚繞,語境分析為其概念的理解和應用打開了一個嶄新的視窗。

自我在心理空間中的組織和管理功能,一是體現在多重自我立場相互對話,讓自我走向他者,促成對話產生

有助於自我發展並實現自我調節。二是執行認知機制調節功能。自我發揮認知功能時依靠兩種功能結構進行,即工作自我和自定義記憶,以下解釋兩者的內涵。

自我多重對話語境同一:自我的兩種認知功能結構內涵

首先理解工作自我

(Working self)

的內涵。前面提到關於自我的形而上、社會、語言和生理四種語境,最後整合成為一個完整的自我概念,從而以多重自我形式參與各種心理過程。那麼,在特定情境和特定事件下自我是如何引導認知、情感和意志等資訊具體發揮作用

或者當下的自我功能機制如何

以往研究者只是看到自我概念的整體性、穩定性和一

致性,但是大量研究表明,個體在進行感知、記憶、思維和行為時受當下思想。態度和信念的影響,因此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關注是當下自我功能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凸顯自我的性質和意義,而真正執行當下心理和行為活動的結構是工作自我。

馬庫斯(Markus H, 1986)提出自我概念一個子集工作自我概念,指當下處於活躍和不斷變化的自我概念,它依賴於當下對特定經驗、情境有目的作出反應,從而延展自我的功能,體現了自我概念依據情境變化而變化的動態性。洛德(Lord R G)等將工作自我細分為三種成分,即當前目標、自我觀點和可能自我。

自我多重對話語境同一:自我的兩種認知功能結構內涵

前兩者與當下自我的評估有關,可能自我代表未來個體努力爭取的理想模型。這

-

思路也符合建構主義符號互動理論特點

即不存在固定或穩定的自我,個體對事物和意義理解不是絕對的,而是隨著社會互動而發生改變,需要不斷變化的自我概念詮釋這些情境符號,只有建構當下的自我概念,才能及時調整個體的情緒,提高自我組織和管理能力,這也正是本研究的意義所在。

結語

與工作自我有一個接近的概念是工作記憶。工作記憶指個體在認知過程中暫時儲存與操作資訊能力,它猶如

“思維的黑板”提供介面,個體可以暫時放置資訊,建立資訊間聯絡,或者加工轉換成新資訊,例如,工作記憶允許記住電話號碼、完成心算和計劃安置事情,而這些處理和加工過程通常在秒級時間內完成。短時記憶是工作記憶的子系統。黑克林

(HinkleyK)

等認為工作自我是工作記憶的

-

個拓展概念,在各種層級結構中形成工作記憶,進而控制操作過程的一個子集,可扮演特殊和短暫的線索或執行控制功能,最終調控行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