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圍城》:天才和凡人,只有一線之隔

  • 由 文史海洋FS 發表于 籃球
  • 2022-08-15
簡介很多人都能在方鴻漸身上找到自己的銀子,有的是擁有和方鴻漸相同的不屬於自己的、已經被父母計劃好的人生,有的是如同方鴻漸在對待夢中情人唐曉芙時模稜兩可,糾結不清的態度、當然,也有所謂的哲學的“有時候撒謊並非過錯”的虛偽,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能夠

圍城表現什麼

1946年,經過著名文學家錢鍾書先生日以繼夜的創造,《圍城》應運而生,這部誕生於戰亂時期的諷刺性小說,將抗戰年代的知識分子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圍城》一經發表,很快獲得了一片讚歎之聲,對於當時文學界的影響,不可說是不深遠的。

更有甚者稱:“《圍城》將一直在百姓心中被神化的知識分子形象拉下了神壇,將他們的愛恨嗔痴,虛偽醜惡完全血淋淋的展現在所有人面前,是民國文學史上最為出色的諷刺性小說,與《儒林外史》亦可比肩。”

其實《圍城》帶給讀者的,不僅僅只有簡單的立意方面的深遠影響,也有在文字刻畫上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錢鍾書對於文字修辭的妙用,在很大程度上帶給讀者很舒適的閱讀體驗,這也給予了《圍城》完整嚴明的邏輯體系。

《圍城》:天才和凡人,只有一線之隔

在寫作手法上,錢鍾書也很好的踐行了自己曾經談到的“文學作品應當曲傳人物為吐露的心理”,因為在大多數的時候,往往一個角色的心理描述比說出來的話更能使人在腦海中完整的描摹出具象化的形象來。而在對於人物的心理描寫中,作為男性的錢鍾書先生更是表現出了區別於大多數男作家的細膩刻畫,正是這些細緻入微的描寫與巧妙的修辭手法相得益彰,最終呈現了圍城完整的一個邏輯體系,造就了這部在長篇小說界的不朽之作。

一、墮落的紳士和繡花枕頭的才子

作為《圍城》的主人公,方鴻漸具有一切小說男主人公所具備的得天獨厚的條件,讓讀者一開始近乎錯覺於他的身份和人生走向。家中算不上大富大貴,但是方鴻漸的家庭在當時也絕對不平凡——父親是前清舉人,家中是書香世家,身份不算高,但是在江南的小縣城已經算得上是世家望族,方鴻漸可以說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

其實這樣的家世也給予了方鴻漸生活的侷限化,似乎僅僅因為自己擁有一個舉人父親,他在鄉鄰的眼中,就只能按部就班的成為一個讀書人,才配得上這不值錢的名門之後的稱號。真才實學,方鴻漸不見得有多少,但是在家族光環的支援和十里八鄉的崇拜下,他必須要擁有這樣的才學。

可以說,從出生開始,方鴻漸的命運就不是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的,在走自己的人生路的時候,他總是被周圍的人一步一步推搡著行走,這也導致了方鴻漸毫無主見的性格,

而從這一點,讀者就不難看出方鴻漸對於人生“和稀泥”般的糊弄態度,後來的感情糾結也在這裡初露頭角。他的悲劇結尾,在一開始其實就已經被作者錢鍾書巧妙隱晦的點出來了。

《圍城》:天才和凡人,只有一線之隔

當然,一直被控制著的方鴻漸,最初時也有一門完全由父母敲定的婚事,這門婚事堪稱是門當戶對,對方是在上海開銀行的一位世交的女兒。這門婚事打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稱號,實際上卻是兩個家庭的利益交換。對方需要方鴻漸家庭的書香氣來洗白自己的銅臭味,而方鴻漸也需要一個配對的富有妻子來供自己留學生活。

故事進行到這裡,似乎方鴻漸的人生還和大多數當時的知識分子一樣規範化,讀書娶妻生子,一條龍下來,有才華的,寫出個把文章,能夠在文學界站穩腳跟;沒才華的,也就這樣度過一生了,但是天不遂人願,方鴻漸讀大四這一年,未婚妻病逝,他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起自己的人生來。

方鴻漸在《圍城》中初次出場的時候,已經有足足27歲,從國外留學歸來的他,看似是風光無比,實際上卻並沒有表面上過得這樣如意。他出國的錢全部是由自己的前岳父資助,目的是讓他有個文憑,就像他的舉人父親一樣“光宗耀祖”,但是大家似乎都忽略了方鴻漸自己並無才華,出國這幾年,輾轉了許多城市,專業一換再換,卻是沒有一個能夠成功畢業的,自然,博士學位,他也是沒有的。

他的虛偽也開始從此刻展現出來,沒有博士學位的方鴻漸急於給即將見到的家中長輩和岳父一個交代,於是開始打起了買假學位的主意,他拿自己集學過的所謂哲學中的“撒謊欺騙有時候並非不道德”來為自己的卑劣行粉飾太平,又在發現岳父將自己的“假學位”登報後感到無地自容,坐立不安。

至此,方鴻漸的人物形象已經被作者錢鍾書刻畫得非常飽滿圓潤:他是虛偽的、也是可憐的。可憐在他並無自己的人生主張,虛偽又虛偽在他非要用所謂的假學位去掩蓋自己根本毫無才華可言的事實,到了最後,還要用假惺惺的哲學去安慰自己可憐的羞恥心。

《圍城》:天才和凡人,只有一線之隔

換個角度想象,其實假使方鴻漸不出國讀書,也不執意要走父親所謂“考取功名”的老路,他的人生倒不見得會如此悲慘,也正是因為方鴻漸的這種人生的被迫性和不可控性,讓人很能聯想到古言中的“方仲永”。同樣是泯然眾人矣,兩者大同小異,其實都很能反映出部分社會的荒誕和戲劇化——有時候人們想象中對未來最好的規劃和安排,卻不一定是最合適的

當然,《圍城》中的角色和大部分現實社會中存在的人一樣,不存在絕對的善惡之分,甚至可以說,《圍城》的主角方鴻漸並不是一個壞人:他從未殺人放火,做過這些惡劣的罪行,其次,他也不願意與烏合之眾來往混跡,行事作風也算得上正派——甚至我們可以評價方鴻漸為一個好人,他除了有些應付家中的虛偽,實在是沒有什麼大的過錯,而這些過錯,都是可以被他的閃光點掩蓋的。因此錢鍾書也在《圍城》中給予了方鴻漸一個很貼切的評價——“無用的好人”。

二、躲避現實實際上毫無用處,尋找藉口也只是能心安理得

方鴻漸這個人物之所以塑造得如此成功,實際上也與引起讀者的共鳴分不開關係。很多人都能在方鴻漸身上找到自己的銀子,有的是擁有和方鴻漸相同的不屬於自己的、已經被父母計劃好的人生,有的是如同方鴻漸在對待夢中情人唐曉芙時模稜兩可,糾結不清的態度、當然,也有所謂的哲學的“有時候撒謊並非過錯”的虛偽,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能夠在方鴻漸身上閱讀到的,是躲避現實的影子。

首先,在學習功課方面,方鴻漸就初次表現出了他對於現實的逃避。他心中非常清楚,自己是沒有什麼足夠支撐自己拿到博士學位的才學的,但是一方面,他又極力的否認這個事實,並且開始糾結於各個專業功課之間,企圖尋找適合自己的學位來彌補。當然到了最後,方鴻漸發現這一切都是無用功,自己翻來覆去的換專業,只不過是無頭蒼蠅一般的亂學一通,到了最後,什麼學位也沒能夠落到。

《圍城》:天才和凡人,只有一線之隔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通常人會有兩種解決辦法,要麼是啟程回國,安心找一份工作做,乾脆就承認自己沒有更加鑽研的能力,畢竟在那個年代,大學的學位也足夠給方鴻漸一個養活自己的飯碗。要麼就繼續在國外提升自己,爭取把蹉跎了四年的時光彌補回來,當然,前提是告訴岳父和家人自己沒能拿到博士學位的事實。

但是方鴻漸是怎麼做的呢?他在自己沒能在國外擁有一定學識和地位的時候,用“功利”來做藉口掩護。在給父親的信中,他痛罵一頓學習是“功利性”的,並且認為博士學位徒有虛名而沒有文人和知識分子的精神核心,試圖以此來掩蓋自己考不上博士學位的事實。

他不敢面對這些生活中否定的因素,這就顯示出了方鴻漸的無用之處——

在面對真正的現實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是尋找藉口去逃避,甚至在後來做出買假學位這樣的事情時,他給出來的藉口依然是“善意的哲學謊言”。

到了後來工作的時候,他也完全沒有一個確定的目標和人生規劃——先是在銀行裡找了一門差事,然後又跑去教書,但是他的確又沒有什麼能夠教的,只能淪為學校裡的凡人,無足輕重一般。

《圍城》:天才和凡人,只有一線之隔

到了這個時候,方鴻漸又將這些歸納與國內的教育環境與在國外讀書歸來的他毫無感應的關係上——

在面對現實對於自己殘酷的打擊的時候,他再一次的選擇了找逃避,並且找了藉口去完成自己對於道德譴責的減輕,以表現出自己區別於其他人的態度來,當然,這種態度除了能夠減輕他自己本人的負罪感外,並沒有什麼其他的用處,甚至可以說是有些令人發笑的。正好印證了這一句“他是個無用的好人”。

三、感情的軟弱者、服從者

除了在面對現實的“避世”態度,方鴻漸在感情上的軟弱服從也非常的值得考究。

從一開始在船上遇到的蘇文紈開始,方鴻漸對待感情的態度就很鮮明地放在了讀者的眼前。對於蘇文紈的示好,方鴻漸選擇的態度是“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實際上,他對蘇文紈毫無興趣。

他一邊在心理活動中抵抗著蘇文紈的示好,也很明確的知道自己對待蘇文紈是什麼樣的一週年感情,但是他卻在行動上親近著蘇文紈,原因僅僅是因為“這是蘇文紈的想法”。在他與蘇文紈單方面的感情經歷上,他像是一個被人操控的提線木偶,有屬於自己的想法,卻從不外露而是接受著來自於蘇文紈的操控。

正是這樣模稜兩可的態度,讓蘇文紈喜出望外,認為方鴻漸對她也不無興趣。有人在讀完他和蘇文紈的感情線時,提出了方鴻漸或許只是“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的想法,但是其實並不然,因為這種態度並不僅僅體現在他不感興趣的蘇小姐身上,也在後來體現在了他心中的理想情人唐曉芙身上。在面對這位合乎自己各方面標準和要求的唐曉芙小姐的時候,他的態度依然是模糊的、不明朗的、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唐曉芙對於他的誤解,最終致使他失去了這份自己夢寐以求的愛情。

《圍城》:天才和凡人,只有一線之隔

其實這種感情在最開始方鴻漸與自己父母為自己定下的婚事上就有所體現。高中不懂事時定下了婚事,上了大學他崇尚自由戀愛,急頭白臉的回信過去想要取消這段婚約。他是不愛自己的未婚妻嗎?

實不一定,更多的,是他想要跟隨那些自由戀愛的風氣,把自己標榜成為一個跳脫出世俗和封建枷鎖的新時代知識分子。

這個藉口聽起來是如此的氣勢恢宏,但是在父親回信威脅“斷掉寄來的生活費”後,便立刻在腦海內打消了。他的軟弱決定了他的人生很難真正的去做成什麼,從一開始在國外求學的時候碰壁便放棄開始,再到後來感情上對蘇文紈的不拒絕,對於唐曉芙的不主動,都是因為骨子裡的軟弱,而這種軟弱則是他的原生家庭帶給他的,因為他的原生家庭一開始已經為他規劃好了一切,他想要跳出這個牢籠,卻始終邁不出反抗的一部,這也使得這個角色最後呈現悲劇性的收尾。

《圍城》:天才和凡人,只有一線之隔

方鴻漸對於自己的定位和自己真實的能力是不成正比的,這也是他最後泯然眾人的主要原因。當然,這種期待並非不可取,但是對於現實的逃避態度,卻是人生中重要的、需要規避的地方。當一個人的野心配不上自己的能力,就會開始在生活中尋找藉口去完成對自己能力的詮釋,最終也會使得人生一步步走向失敗,走向滅亡和平凡。對於方鴻漸來說是如此,對於其他人來說,也是如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