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羈旅一生:宋代這位“千古第一文人”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

  • 由 俗語說萬千 發表于 籃球
  • 2022-06-23
簡介杭州蘇東坡紀念館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蘇軾再次遭人誣陷

羈旅勞頓怎麼讀音

說起宋代,不論是國力尚可的北宋還是偏安一隅的南宋,在政治、軍事上基本上沒有大的建樹,面對北方、西方少數民族政權的侵擾,只有招架之功而毫無進取之志。但不可否認,縱觀歷史長河中點點繁星,兩宋之際,經濟富庶,文化清秀靈動,上至居於廟堂之高的皇帝,下至普通男女百姓,出了不少文人雅士和橫亙古今的文豪大家,他們的出現和驚世之作點亮了宋代的文化光芒。

羈旅一生:宋代這位“千古第一文人”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

北宋版圖

羈旅一生:宋代這位“千古第一文人”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

宋代文人雅士形象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一位旗幟性人物。他就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後世有人稱之為“千古第一文人”。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眉州眉山人。對於蘇軾,相信大家都知道,因為他是一位幾乎家喻戶曉的“明星人物”,關於他的故事非常多,從文詞歌賦到古蹟佳餚,可謂涉及廣泛。這或許也是他知名度高的一個原因吧。古人講,學而優則仕。蘇軾少負才名、博通經史,北宋仁宗嘉佑二年進京參加科舉考試,一考便中了進士,那一年他只有22歲。一時間,蘇軾名噪京師。

羈旅一生:宋代這位“千古第一文人”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

蘇軾畫像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文學造詣極高的文學家,他的官場卻並不得意。多次被貶、多次起復,使得這位年少得志的文壇巨匠羈旅半生,足跡遍佈了幾乎大半個中國。眉山自不必說,蘇軾出生的地方,自從出了蘇軾之後,依然將其作為眉山的文化代表。

羈旅一生:宋代這位“千古第一文人”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

羈旅途中的蘇軾

北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和,被御史彈劾,不得以自請出京任職。此後一直到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在杭州任通判。歷史上,蘇軾曾兩次任職杭州。第二次是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也正是這一次,蘇軾考慮到西湖長期沒有疏浚、淤塞過半、湖水逐漸乾涸,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動用民工20餘萬疏浚西湖、恢復舊觀,他還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築成了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以便行人,後人名之曰“蘇公堤”,簡稱“蘇堤”。蘇堤在春天的清晨,煙柳籠紗,波光樹影,鳥鳴鶯啼,如今已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蘇堤春曉”。

羈旅一生:宋代這位“千古第一文人”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

杭州“蘇堤春曉”

熙寧七年秋,蘇軾由杭州任上調往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在密州任上,他創作了驚豔后世的名篇《水調歌頭》。

羈旅一生:宋代這位“千古第一文人”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

蘇軾寫就《水調歌頭》

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豐二年(1079年)三月,蘇軾再次轉任徐州知州。然而,蘇軾主政徐州那兩年,正是徐州歷史上的“多事之秋”。初到任上便發生黃河決口、水困徐州。蘇軾積極組織軍民築堤搶險,他本人也親荷畚鍤、布衣草屨,“廬於城上,過家不入”,與民眾一道搶救城池。據說,現在的名菜“東坡肉”就是在抗洪搶險之後犒勞救災百姓做成的。《徐州古今名饌》記載,蘇軾任徐州知州時黃河決口,蘇軾身先士卒與全城百姓築堤保城。事後,百姓殺豬宰羊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便指點家人燒成紅燒肉回贈給老百姓,百姓食後都覺得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便稱之為“回贈肉”。後來,人們競相仿製,並戲稱為“東坡肉”。據考,“東坡肉”是人們為紀念蘇東坡所做,並非蘇東坡本人創制。

羈旅一生:宋代這位“千古第一文人”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

蘇軾主政徐州時築就的黃樓

羈旅一生:宋代這位“千古第一文人”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

東坡肉

此後,蘇軾又於北宋神宗元豐二年,調往湖州任知州。也正是在湖州任上,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烏臺詩案”。蘇軾到湖州上任後,即給皇上寫了一封《湖州謝表》,本是例行公事,卻因筆端感情過於突出個人色彩,而被指以“愚弄朝,妄自尊大”“銜怨懷怒”,一時間朝廷內一片倒蘇之聲。蘇軾上任才三個月,就被御史臺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後因各方上書救援,蘇軾得到從輕發落,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受當地官員監視。但是,蘇軾也遭到了坐牢103天的處罰,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所謂“烏臺”,即御史臺,因官署內遍植柏樹,又稱“柏臺”,柏樹上常有烏鴉棲息築巢,乃稱“烏臺”,所以此案稱為“烏臺詩案”。

羈旅一生:宋代這位“千古第一文人”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

烏臺詩案

到了黃州,蘇軾雖然政治生涯處於低谷,但文學創作卻走向了他一生中的巔峰。《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浣溪沙》《定風波》等名篇都是這一時期的作品。蘇軾在黃州舉目無親、房無一間、地無一壠,一家老少二十多口人的食宿都成了棘手問題。追隨他至黃州的摯友馬正卿見狀,“於郡中請故營地數十畝使得躬耕其中”,解了蘇軾的燃眉之急。有了黃州城東的數十畝坡地,蘇軾又購買了一頭耕牛,從此在此間躬耕隴畝。因為欽慕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貶地耕植自得其樂,從此自號“東坡居士”。蘇東坡也便由此傳開。

羈旅一生:宋代這位“千古第一文人”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

東坡居士畫像

羈旅一生:宋代這位“千古第一文人”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

蘇軾耕田圖

元豐七年,蘇軾奉詔赴汝州赴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幼兒不幸夭折,便上書請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獲准。次年,蘇軾復為朝奉郎知登州。僅四個月後,被召還朝任禮部郎中。在經歷了數年平靜生活後,蘇軾任龍圖閣學士再次任職杭州。

羈旅一生:宋代這位“千古第一文人”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

杭州蘇東坡紀念館

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蘇軾再次遭人誣陷。於是多次上章皇太后,要求“引嫌求避。”離開朝廷。後獲准,以龍圖閣學士知制誥兼仕讀出知潁州(今安徽阜陽)。期間,蘇軾為發展農業生產,大修水利,疏浚坑塘和西湖,為百姓辦了不少興利除弊的好事。

羈旅一生:宋代這位“千古第一文人”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

阜陽潁州西湖

北宋哲宗紹聖元年(公元1093年),皇太后薨逝,宋哲宗親政,進而對所謂以司馬光等為首的反對變法的元祐黨人展開清算,蘇軾因牽涉其中被貶為遠寧軍節度副使,詔令惠州安置。年近6旬的蘇軾日夜賓士,千里迢迢赴貶所,受到了嶺南百姓熱情的歡迎。到了1097年,蘇軾再度被貶到海南儋州。到達儋州後,蘇軾在當地開辦學堂,倡導教育之風,當地人一直把蘇軾看作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為了紀念蘇軾的功績,人們專門在當時蘇軾講學的地方建了座書院,即今天的東坡書院。蘇軾在儋州三年,對當地民眾感情很深,離開時專門寫了《別海南黎民表》留存後世。

羈旅一生:宋代這位“千古第一文人”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

東坡書院

羈旅一生:宋代這位“千古第一文人”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

《別海南黎民表》碑刻

公元1100年,哲宗病逝無子,宋徽宗即位,蘇軾被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是年,大赦天下,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今屬江蘇)。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享年六十五歲。南宋高宗即位後,追贈蘇軾為太師,諡為“文忠”。

羈旅一生:宋代這位“千古第一文人”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

影視劇中蘇東坡形象

蘇軾一生仕途坎坷,但也是傳奇的一生、快意的一生、羈旅的一生,足跡遍佈了大半個中國,思想文學之光也傳遍了大半個中國,留給後人了太多的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