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孩子良好行為素養,不是被教匯出來的,而是源於父母的影響

  • 由 龍媽寶砍大山 發表于 籃球
  • 2022-05-18
簡介同時,父母應經常帶動孩子進行具體的實踐活動,在行為中培養孩子的道德行為和道德情感

行為素養的定義是什麼

文/教育怪咖

嬰幼兒期不僅是智力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個性、品德萌芽並開始形成的時期。家長應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對孩子進行良好品德的教育。

父母與孩子同做遊戲時應注意什麼

家長在與孩子同做遊戲時,應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家長在與孩子共同遊戲時,應注意遊戲的質量,不能讓孩子為玩而玩。

玩遊戲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使孩子每玩一次遊戲,都感到有所收穫,有新鮮體驗。如玩積木,這次修屋子,下次建橋樑,每次更新花樣,會大大提高孩子的興趣和創造力。

(2)培養孩子做事專心致志、善始善終的好習慣。

與孩子做遊戲,一定要注意鼓勵孩子向獨立遊戲過渡,向書本遊戲過渡,用書本指導遊戲,從而培養孩子認真、細心,有始有終,不半途而廢的良好習慣,並鼓勵孩子在書本作指導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把遊戲做得更好、更有趣。

(3)家長不要以居高臨下的姿態指揮孩子,而應以一個遊戲者的身份參與孩子的遊戲。

遊戲的主角是孩子,家長應當鼓勵孩子透過各種嘗試去尋找答案。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予以啟發、引導,鼓勵孩子克服困難,戰勝困難。在遊戲中,家長不要隨意干擾孩子的活動,儘量不讓外界因素分散他的注意力。如不要在孩子做遊戲的興頭上,給孩子吃東西或支使孩子做別的事。

孩子良好行為素養,不是被教匯出來的,而是源於父母的影響

怎樣從小事中培養孩子的良好道德行為

家長第一次發現孩子有不良行為時,如孩子打碎了東西怕被指責而謊稱不是自己,或因為自己喜歡別的小朋友的東西而偷偷地據為己有,家長應引起重視並仔細觀察,及時進行糾正,不能因為是小事而忽略,採取無所謂的態度,以致孩子養成小錯不改,大錯就更改不了的不良的行為,等到習慣成自然時,家長再來糾正就非常困難了。

所以,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應從小事抓起。

孩子良好行為素養,不是被教匯出來的,而是源於父母的影響

父母怎樣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父母的行為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生活習慣、個性特徵和道德品質的形成。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表現出公正善良、勤勞勇敢、文明禮貌、不怕困難、勤奮好學的品德;克服自私、懶散、惟我獨尊等壞毛病。如:父母彬帳有禮,一般孩子也很懂禮貌;父母愛說髒話,孩子也常常說髒話。如果要說服孩子吃飯時不看電視,那麼父母首先就應起帶頭作用,不邊看電視邊吃飯;想要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父母先要講衛生。如果想讓孩子遵守諾言,父母必須在孩子面前遵守諾言。

孩子良好行為素養,不是被教匯出來的,而是源於父母的影響

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都應該為孩子做出表率:

不在孩子面前吵架,不罵人,不隨意議論別人,不說謊,不佔公家的小便宜和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等,父母做好了表率,對孩子的教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時,父母應經常帶動孩子進行具體的實踐活動,在行為中培養孩子的道德行為和道德情感。如帶孩子一起幫大院裡的老人做家務事;為災區孩子捐衣物、學習用具等。

透過父母的言傳身教,孩子通常能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孩子良好行為素養,不是被教匯出來的,而是源於父母的影響

為什麼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模仿是孩子的特性,孩子說話做事都是從模仿開始的。

在孩子的一生中,最直接、持續時間最長而又最容易模仿的言行就是父母的言行,父母是孩子進行模仿活動最直接的目標。孩子從生下來那天起,就悄悄地在觀察、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父母潛移默化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一個動作,一句言語,一件事情的處理方式,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影響,從而影響孩子整個一生。

孩子良好行為素養,不是被教匯出來的,而是源於父母的影響

父母怎樣對孩子進行言教

在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過程中,父母的言教十分重要。言教並不是要成人整天對孩子說你要怎樣做、你該怎樣做、你必須怎樣做,而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的關心集體、愛護公物、勤奮學習、助人為樂等感情在語言中的自然流露;在評論電影、電視劇中的人物及生活周圍發生的事情,周圍的人物等等語言的自然流露。

這些言談在家庭生活中隨時進行,孩子自然會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例如:爸爸今天很晚才回家,媽媽問為什麼,爸爸說,因為送一位生急病的同事到醫院,所以回家晚了。

孩子良好行為素養,不是被教匯出來的,而是源於父母的影響

短短的這麼幾句話,就可能在孩子心中播下助人為樂的種子,從而逐步萌發助人為樂的品德。在電視、廣播、報紙、書刊、童話故事裡或實際生活中到處有催人奮進的事情,或令人敬佩的人物,父母經常進行上述事情的閒談,會有力地美化孩子幼小的心靈。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談論諸如金錢,時運不好,哀嘆自己不如某人走運,或議論張三長李四短,久而久之,在這種言論環境影響下,孩子也會變得低階趣味、平庸、粗俗。

父母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孩子的生活,因此,父母對孩子除了應注意“身教”外,也必須注重“言教”。

孩子良好行為素養,不是被教匯出來的,而是源於父母的影響

家庭環境對孩子品教育的影響

父母之間、家庭成員之間相處和睦、融洽,互相尊重和關心,孩子感到幸福快樂,沒有精神壓力。

如果家庭氣氛緊張,夫妻經常吵架、打架,孩子會產生恐懼、壓抑和不安全的感覺。孩子長期處於這種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中,易形成悲觀、膽怯、情緒不穩定甚至心理障礙等個性特徵。所以,父母應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寬鬆的家庭環境。大人之間有分歧,最好揹著孩子溝通,避免給孩子造成精神上的創傷。總之,在家庭環境中,父母和家庭成員應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有理想、有追求、愛學習、愛勞動、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不吵架、打架或對他人說三道四。

孩子便會信賴父母,尊敬父母,以父母為榜樣,從而有利於孩子的良好品德的形成。

結語:

環境影響人,環境塑造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對於孩子的教育更是如此。很多時候孩子的美好品德並不是透過教導,而是透過父母的以身作則,透過父母的在生活當中點滴的影響,潛移默化的影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感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點贊和轉發。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