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殲15艦載機凌空入海背後 寫滿航空人的堅守與情懷

  • 由 北青網 發表于 籃球
  • 2022-05-02
簡介”殲15常務副總設計師、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王永慶說

艦載機的艦載二字怎麼寫

殲15艦載機凌空入海背後 寫滿航空人的堅守與情懷

圖為孫聰

殲15艦載機凌空入海背後 寫滿航空人的堅守與情懷

圖為王永慶(右)與本報記者合影。主任記者常晟罡攝

研究所的整個大院裡,沒有那麼多的急功近利、浮躁焦慮等,大家就一心撲在技術領域、航空設計的事業上。這也是一種傳承。

一種新型飛機的研製,就像培育一個孩子。當看到飛機凌空飛起的那一刻,不論多麼剛強的男子漢都會流淚。

2012年,我國首款航母艦載機殲15在遼寧艦上成功著艦,這一次的“凌空入海”,打破了西方人的斷言:航母遼寧艦入列之後,中國的艦載機還會有五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在遼寧艦上使用。僅僅是兩個多月後,殲15就在遼寧艦上驚豔亮相,而且一次五名飛行員全部安全著艦。

殲15艦載機,是一個時代或時刻,中國軍事力量的代表。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一大國重器的出現,除了讓國人內心澎湃、激動,忍不住為祖國點贊、驕傲之外,可能也會覺得離自己很遙遠。實際上,記者在蹲點採訪時,有很多專業領域資訊聽得是似懂非懂。如果換個方式,將時光磨成家常,將技術做個比喻,或許就不同了。今天我來慢慢說,請您細細聽。

艦載機“成人禮”一等就是小20年

“別人搞個研發,其他行業搞個專案,可能幾個月或者一兩年就能成功了,就能高興一下。我們搞個研發,高興一下需要小20年。”殲15常務副總設計師、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王永慶說。他戴著黑邊框眼鏡,白襯衫上彆著一枚莊嚴的黨員徽章,成了最好的點綴。自1986年參加工作以來,王永慶一直在與飛機設計打交道。因為經常低頭看資料,搞實驗,為了讓自己能舒服一點,電腦被他高高架起,辦公室裡他只要對著電腦就得站著。

“一架新飛機,不是一個研究所的作品,而是靠強大的國家實力。”王永慶這樣說。航空行業是一個高技術行業,需要整個國家的工業基礎發展,其中包括材料、加工工藝、工藝裝置、電子技術等等。而從現在的規律來說,一種新飛機的研製,要經過10年以上的預先研究,然後再經過10年左右的型號研製,週期很長。在這個過程中,設計與開發都是持續的工作。

艦載機的首飛,便是一場“成人禮”。王永慶說,不論多麼剛強的男子漢,當看到飛機凌空飛起的那一刻,都會流淚。這種眼淚,是青春的紀念,是過往的豐碑,更是為國家奉獻的驕傲。

艦載機研發需要同步開闢“第二戰場”

“在艦載機研發的同時,我們也開闢了第二戰場,那就是飛行員的著艦培訓。”殲15總設計師、中國航空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孫聰這樣說。與陸基飛機相比,艦載機雖然具有相似的機動性,但起降有很大區別。

“艦載機飛行員有一個口訣,即看燈、保角、對中。”孫聰表示,航母在航行狀態,海上氣流不穩定,飛機要等角等速著艦,就要不斷調整姿態,而這個口訣,也是對飛行員的安全要求。

在機場,人們能看到飛機降落時,會有一個長長的跑道。而在航母上,跑道最長也不過200米,如此短距離的起飛和降落,真是一個極大的考驗。事實上,正是因為著艦方式區別很大,所以,航母艦載機飛行員享有“刀尖上的舞者”這一美譽。普通飛機只需要飛行員就能降落,而艦載機則是靠飛行員和著艦指揮官合作完成的。

背後的艱苦只用“正常”便一帶而過

“飛機設計師是為減輕每一克重量而奮鬥”,這句話成為一種精神被傳承下來。孫聰用了這樣一個比喻:就像鳥在進化過程中,哪根羽毛長在哪兒最最佳化一樣。飛機的外形正是一種高科技的東西,要呈現最最佳化的配比。而在這背後,是一個團隊在作戰。

“對我們來說,加班是正常的。很多事兒都是正常的。”孫聰輕描淡寫。而王永慶只三個字:“別問了。”對他們來說,這樣一個團隊有些冷血吧,家人生病不在身邊,親人去世不能到場,沒黑沒白撲在崗位,因為涉及國家秘密,有時候甚至沒打招呼就消失了。講不出這是誰具體的故事,因為整個團隊都在這樣拼。

孫聰說,研究所的整個大院裡,沒有那麼多的急功近利、浮躁焦慮等,大家就一心撲在技術領域、航空設計的事業上。這也是一種傳承。當年,孫聰那一代人,留著長頭髮,穿著喇叭褲就是一種時尚。這身打扮的年輕人,曾被老一代設計師看不上。而看如今的年輕人,整天拿著手機、穿各種潮服,有人會問,“這能行嗎?”孫聰給自己的答案是:一樣能行!因為報效祖國的心都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堅守與擔當。

祖國的藍天上會有更多他們的飛行作品

艦載機的意義是什麼?王永慶以這樣的例子來說:以前商隊最早靠駱駝運商品,可是會遇到劫匪,後來就有了鏢局護送。但實際上,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成為王者。於是,就有了後來的商隊武裝。一個國家也是如此,要先強大自己,才能不懼危險。正是懂得這一點,所以,即便在最艱難的時候,很多人一樣從未離崗。所以,面對外面高薪的誘惑,他也從未動搖。

事實上,整個研究所2000餘人,多年來,人員的流失率一直很低。這就足以證明,這種家國情懷的傳承,這種設計師精神的傳承從來都是沁入人心,化成行動的。

聽到飛機轟鳴的聲音,聞著飛機的燃油味兒,整個

人就跟著興奮——這也成了飛機設計人員的職業病。孫聰直言,一種新型飛機的研製,就像培育一個孩子一樣,在首飛成功的晚上,大家興奮得夜不能寐。可是研發不會止步,情懷始終不變。一個國防體系,一定是有任務搭配的。一型飛機不能支撐中國的藍天,需要更多的機型組合配套。所以,未來,在祖國的藍天上,會有更多中國人的飛行作品。

蹲點手記

說不出故事,但堅守著情懷!

在我採訪前,曾翻閱了很多關於殲15艦載機的資料,很多資料、指標,實實在在是記不住。採訪時,我還一直在想,我要怎麼寫,才能讓一個非軍事迷的普通讀者,能夠有興趣讀下去。這兩位大人物談到技術領域,可以滔滔不絕;說到航空事業,更是如嘮家常;可是背後的故事,就輕描淡寫幾句。可,僅僅是這幾句,卻是幾十年青春不再。

於是我在記錄本上,挑出了幾句話,找出了比喻句。殊不知,恍惚幾十年光陰,無數個團隊都在為祖國藍天一瞬的綻放而流汗。他們,就是中國力量背後的英雄。說不出故事,但堅守著情懷!

瀋陽晚報

沈報融媒記者劉宏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