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學習筆記(73)丨我們習以為常的教育行為,可能存在諸多盲區

  • 由 輔導作業的老母親 發表于 籃球
  • 2022-04-17
簡介——摘自《教育的細節》5、一釐米之變處理了女兒同學打爛自己心愛的茶壺一事後,永通君有這樣的意見:一是,不管發生什麼天大的事情,再值錢的東西,都比不過人的安全

盲讀是什麼原理

為了增加賬號的可讀性,週六、週日、節假日釋出學習筆記。(筆記為摘抄,不代表個人觀點)

1、遇到什麼樣的人,取決於自己

一個人能遇到什麼樣的人,始終取決於自己本身的心智水平和現實能力。

這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對一個有成長意願的人是無限友好的。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看自己過往的情感時都會有一種自我懷疑,覺得為什麼曾經的自己會喜歡一個現在看來完全不靠譜的人。

這也可以用

吸引力法則來詮釋這種現象,

但是這是一個包含足夠複雜性的現象。

一個人會遇到什麼樣的人,一定是經過了自身的大過濾器。

它應當體現著一個人的生活裡可以接觸到和自己水平相當的關係,同時又能在這個範疇裡篩選出彼此吸引的物件。

所以個人情感命運的改變是一個全方位的改革,不僅僅是認知的改變,還有自己整個生活系統的迭代。

學習筆記(73)丨我們習以為常的教育行為,可能存在諸多盲區

2、抓孩子教育就抓學習

孩子成長過程中,若是沒有天賦級的特長是不能輕易發展特長的。

因為特長生走到社會上往往身上帶有硬傷,就是沒文化。

腦子才是最應該訓練的玩意,讀書是

唯一

渠道,自古至今都是如此。

所以抓孩子教育就抓學習,這就是對的,別想捷徑。

孩子教育具有不可逆性,不能輕易試錯,所以學習是最重要的事,在合適的時間砍掉非特長的特長也是必要的。

至於說帶孩子旅遊,帶孩子見識,這些都是次要的。

因為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去安排自己的未來,我們應該引導他們把全身心的精力用到讀書上,其餘的全部靠後站。

學習筆記(73)丨我們習以為常的教育行為,可能存在諸多盲區

3、如何從根本上戒除成癮

所有的成癮行為都源自於它潛在的獲益部分,以及它破壞了一個人在情緒情感層面的自我調節能力。

這就像人工合成的胰島素,它在調節了血糖的同時,也破壞了自身的合生功能,這使得成癮行為更加有必要存在。

有的人會在偶爾情緒失衡時進入短暫的成癮模式,不過這種成癮性會隨著自體狀態的恢復而消退。

另一些人會終身依賴成癮行為,因為心理資產的大量匱乏使得精神結構變得

中空

虛無,只有強烈和刺激的體驗才能在那個宇宙般冷寂空虛的精神世界裡生成一點點短暫的活力,才能帶來一點活著的感覺。

有什麼能安撫那樣一個世界呢?

也許只有真正的自戀滿足和情感滋養。

所有的成癮者都缺失這兩部分,也只有試著去尋找這兩部分,那個並不美好的成癮世界才能遠離自我——這是根本上的戒除。

學習筆記(73)丨我們習以為常的教育行為,可能存在諸多盲區

4、習以為常的教育行為,存在可怕的盲區

想當然”是一種不動腦筋的思維模式,盲區的存在與之息息相關。

可以說,日常生活中有多少“想當然”,就存在多少盲區。

這一點,猶如警鐘,敲醒了我:

我們習以為常的教育行為,也極有可能存在諸多可怕的盲區,比如,無視過程,無視原理,無視他人的情感和感受,遇事不假思索,甚至隨心所欲。

——摘自《教育的細節》

5、一釐米之變

處理了女兒同學打爛自己心愛的茶壺一事後,永通君有這樣的意見:

一是

,不管發生什麼天大的事情,再值錢的東西,都比不過人的安全;

二是

,已經發生的事情,不管有多壞,都不要壞了自己的心情,就像把壺摔碎了,再怎麼懊惱、生氣、傷心,也補不回來;

三是

,千萬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也不要對別人的錯誤耿耿於懷,要多想一想,別人犯了錯,心情已經很糟糕,我們可不要雪上加霜,一味去埋怨。

這裡有自我的反思生活和反思方法,也有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同時也有對讀者朋友處理類似事件的

拳拳

關切。

在當下,教師應該並且能夠有所作為,他推崇“一釐米之變”:

堅持一釐米之變,即從能改變的地方開始,一釐米一釐米地努力去改變。

與其整日企盼外在強有力的制度變革來改變一切,不如向內求和向外做,秉持一釐米之變的信念和行動。

——摘自《教育的細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