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記者手記:探訪法國南部“種太陽”的地方

  • 由 新華網 發表于 籃球
  • 2022-04-02
簡介近日,記者走進位於聖保羅-萊迪朗斯的ITER組織總部,深入到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建設工地現場,目睹和感受這個堪與國際空間站、人類基因組計劃等工程相媲美的國際大科學工程的宏偉與複雜

法國南部種什麼

新華社巴黎10月22日電

記者手記:探訪法國南部“種太陽”的地方

新華社記者韓冰

播種一個太陽,讓能源從此用之不竭,這是人類的一大夢想。

如今,在法國南部海港城市馬賽以北約80公里處的聖保羅-萊迪朗斯小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計劃(ITER)組織的數千名來自不同國家的科學家、工程師和管理人員正在埋頭“築夢”。數十年後,一個“人造太陽”可能在當地流水潺潺的迪朗斯河邊升起。

近日,記者走進位於聖保羅-萊迪朗斯的ITER組織總部,深入到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建設工地現場,目睹和感受這個堪與國際空間站、人類基因組計劃等工程相媲美的國際大科學工程的宏偉與複雜。

ITER組織建設的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是一個學名叫“託卡馬克”的裝置。該裝置的形狀像一個平放的輪胎,工作原理是透過磁場約束溫度高達1億攝氏度的處於等離子狀態的核燃料,讓作為燃料的氘元素和氚元素在超高溫下持續發生受控核聚變反應,從而產生巨大能量。

這個反應堆是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最複雜的磁約束核聚變裝置,因為其反應原理和太陽發光發熱一樣,所以被形象地稱為“人造太陽”。

記者在現場看到,工地上吊車林立,建設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在佔地6000平方米、高60米的裝配車間,由7個參與方(30多個國家)分別製造的部件陸續小心翼翼地運來,在這裡完成清洗、檢驗和預組裝;在佔地1。2萬平方米的極向場線圈繞制車間,4個直徑為17至24米的極向場線圈的繞制工作正在進行。這些線圈是反應堆磁體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了它們,才能構建磁場,為熱核反應提供“容器”。

此外,扮演反應堆的生命線角色的配套電網、不可或缺的冷卻系統也都在建設中。整個工地雖然很大,但卻幾乎沒什麼聲音,給人一種“歷史總是默默前行”的感覺。

ITER組織總幹事貝爾納·比戈告訴記者,目前反應堆的工程建設已完成一半以上,根據目前的日程表,ITER將於2025年底實現首次點火,產生第一束等離子體,然後將於2035年開始聚變實驗,最終將於2050年左右實現核聚變能的商業應用。

ITER組織成立於2007年,共有歐盟、中國、美國、俄羅斯、韓國、日本和印度七方參與。值得一提的是,在七方共同努力播種“太陽”的程序中,中國的表現十分突出。

據ITER組織內外關係與總幹事行動辦公室主任金炬介紹,自2008年以來,中國陸續承擔了ITER組織分發的10多個採購包的製造任務,涵蓋了ITER裝置幾乎所有關鍵部件。中國籍管理和技術人員佔ITER組織員工的比例也不斷提高,如今已超過9%,僅次於歐盟。

比戈告訴記者,中國是ITER“非常、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中國交付相關產品“按時保質”,堪稱合作各方的榜樣。在公開介紹ITER計劃進展的新聞釋出會上,比戈甚至情不自禁地指著大螢幕上顯示的由中國生產和交付的部件說:“你們請看,這些部件都來自中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