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畫中有話|國以人為本 民以食為天

  • 由 莫高窟參觀預約網 發表于 籃球
  • 2022-03-11
簡介在唐朝末年著名文學家陸龜蒙《耒耜經》中,記載曲轅犁由十一個部件組成,即犁鏵、犁壁、犁底、壓鏟、策額、犁箭、犁轅、犁梢、犁評、犁建和犁盤

曲轅犁的的曲讀音是什麼

敦煌莫高窟作為當今世界延續時間最長、儲存規模最大、保護最為完好的佛教石窟群而被世人稱讚為“沙漠中的美術館”、“牆壁上的博物館”。如此精彩絕倫的藝術長廊和千年不斷的歷史文明,每年吸引著數以百萬計的人們前來欣賞讚嘆、考察學習、甚至是虔誠禮拜為之朝聖!

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莫高窟,我們精心編寫了敦煌莫高窟“畫中有話”系列賞析。這裡的“畫”不僅僅是莫高窟的壁畫還有莫高窟的塑像、建築、歷史圖片、歷史遺蹟等等。在我們眼中他們都是一幅幅鮮活的歷史畫卷,我們將用充滿溫度感的文字來傳遞出歷史資訊的點點滴滴,“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大家聆聽到繪畫的聲音,讓聲音傳遞美麗的繪畫!

國以人為本 民以食為天

國以人為本 民以食為天

04:59

未知來源

唐·杜佑撰《通典》卷七《食貨》載,從武德元年(618年)的180萬戶,到天寶十三年(754年)的900萬戶,僅一百餘年的時間,唐朝戶籍增長了近八倍之多。

從初建國的人口稀少,到鼎盛時的戶籍殷實,全有賴於唐朝前期頒佈的“均田制”和“租庸調製”。這些制度旨在不斷鼓勵農民擴大生產用地,並儘可能地分配土地給流民,讓百姓重新與土地結合,更好地促進社會生產。

根據《新唐書·地理志》中的記載,唐朝的土地耕種面積不少於800萬頃,糧食年產量差不多在900億斤(4500噸),至少可以養活近億人口了。唐代農業穩步向前發展的同時,各地水利灌溉系統算是一大功臣,另外一大功臣就是改良後的先進生產農具。

畫中有話|國以人為本 民以食為天

耕穫圖 第445窟北壁 盛唐

在莫高窟盛唐第445窟的《彌勒經變》中,就記錄了千年前的一組耕穫圖。畫面由下至上交錯繪製,分別為耕種、收割、分類、小憩、揚場、交租等場景;扁擔、鐮刀、連枷等收割工具清晰可見,其中還出現了唐時最為先進的耕種工具——曲轅犁。

畫中有話|國以人為本 民以食為天

曲轅犁線描稿

曲轅犁又名江東犁,源於其首先推廣應用在我國南方地域。唐時敦煌遺書《沙州都督府圖經》中就有“三農五穀,萬庚千箱,……流水洋洋”等關於敦煌地區農業生產的描述,可以想見曲轅犁在一系列的變革過後,最遲在盛唐時期就已經來到了敦煌,投入到了生產生活之中。

在犁普遍使用前,耒耜是主要耕作工具,從遠古時代到先秦時代一直在使用,直到結合鐵器的犁出現,它才逐漸的淡出了歷史視線之外。漢代耕犁基本定形,但多為長直轅犁,雖在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提到長曲轅犁和“蔚犁”,但因記載不詳,只能作為推測。唐代初期進一步出現的長曲轅犁及“蔚犁”,則最終奠定了曲轅犁的基礎。在唐朝末年著名文學家陸龜蒙《耒耜經》中,記載曲轅犁由十一個部件組成,即犁鏵、犁壁、犁底、壓鏟、策額、犁箭、犁轅、犁梢、犁評、犁建和犁盤。

畫中有話|國以人為本 民以食為天

曲轅犁示意圖

曲轅犁有幾處重大改進,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畜力;增加了犁評和犁建,可以控制犁鏵入土的深淺,可以更規範化的精耕細作。唐代曲轅犁設計精巧,造型硬朗穩定,犁轅和犁梢富有變化的曲線,給人以動態的感覺,兩廂起到對比和烘托作用。

畫中有話|國以人為本 民以食為天

曲轅犁 第445窟 盛唐

莫高窟盛唐第445窟耕穫圖生動描繪了古代勞動人們辛勤勞作的場面,在莊嚴的佛窟展示了真實的日常生活。歷史文獻中的曲轅犁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和精湛的技術,農業生產的繁榮帶來了民眾安居、社會安定;古代科技的發達促進了經濟繁榮、國家富強。

主創團隊

策劃 / 李萍、宋淑霞

撰稿、誦讀 /韓文君

學術顧問 / 王惠民

音訊剪輯 / 羅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