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喪葬改革由土葬改成火葬,北大教授:把人當垃圾,為何這樣說?

  • 由 益友難求 發表于 籃球
  • 2022-03-04
簡介但是近代以來,由於土地資源愈發緊張,喪葬改革由土葬改成火葬,北大教授:把人當垃圾,為何這樣說

說人是破爛是什麼意思

《禮記。檀弓上》:“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見也。”

自古以來,除了極少數民族的墓葬儀式比較特殊,中華大地上的民族多數崇尚土葬。在傳統觀念中,落葉歸根,入土為安,死後只有歸於黃土,才能夠輪迴重生。所以在古代,“死無葬身之地”是一個非常惡毒的詛咒。但是近代以來,由於土地資源愈發緊張,喪葬改革由土葬改成火葬,北大教授:把人當垃圾,為何這樣說?

喪葬改革由土葬改成火葬,北大教授:把人當垃圾,為何這樣說?

原始社會時,喪葬就是一種宗教儀式,人們認為死亡並不是真正的“死亡”,埋入土中就能夠重生。進入封建社會後,人們對於喪葬儀式更加註重。尤其是在封建社會早期,也就是商周時期,喪葬儀式的不同規格直接和等級制度掛鉤。春秋戰國時期,宗法制度被破壞,墓葬文化也有所變化,開始出現了陪葬品等以往沒有的形式。死者下葬已經不是一個家庭的事情了,而是直接和死者生前對國家的貢獻息息相關。那個時候還出現了殉葬制度,貴族的殉葬人數可能會多達幾十人,這種殘忍的制度直到康熙年間才被廢除。

喪葬改革由土葬改成火葬,北大教授:把人當垃圾,為何這樣說?

封建王朝坍塌了,但是土葬制度並沒有隨之消失,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人死後仍是採取傳統的土葬形式。但是隨著經濟不斷髮展,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尤其是在城市中根本沒有多餘的土地用於建造墓地,所以國家開始推行火葬。由於傳統觀念的阻礙,最初的推行並不通暢,但是隨著思想觀念的改變,大家發現火葬這一方式確實更加環保經濟。不僅能夠節約土地資源,而且還不用擔心屍體成為傳染病的傳播源等問題。為了更好地推行火葬,各地政府還專門修建了墓園來存放骨灰盒、墓碑,供家屬悼念。墓葬方式的改變,其實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出時代在進步。

喪葬改革由土葬改成火葬,北大教授:把人當垃圾,為何這樣說?

說了火葬的那麼多好處,難道這種方式真的沒有缺點嗎?當然不是。一位北大的教授就曾經談及他對於火葬缺點的看法。他認為,火葬制度讓現代人喪失了對死亡的敬畏和尊重。而且火葬根本不能夠徹底解決土地資源緊缺的問題。把人的屍體燒成骨灰放在盒子裡,然後再將盒子埋進土裡,本質上和土葬沒有什麼區別。而且,將人燒成灰的這個步驟,不就和垃圾處理廠中處理垃圾的方式一模一樣嗎?

喪葬改革由土葬改成火葬,北大教授:把人當垃圾,為何這樣說?

火葬就等同於把人像垃圾一樣處理掉,這不僅僅和中國傳統觀念中“入土為安”相違背,在實際操作中還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響。比如有很多老人家非常排斥火葬,便以自殺相威脅。還有的人偷偷摸摸地在晚上下葬,這樣就不容易被發現。還有的人土葬完了之後被人舉報,又把屍體挖出來重新火葬。

喪葬改革由土葬改成火葬,北大教授:把人當垃圾,為何這樣說?

然而火葬確實比土葬更加符合當前社會的發展狀況,尤其是當下的環境保護問題刻不容緩,雖然一定程度上和傳統觀念相悖,但傳統思想中也有精華和糟粕之分,新時代需要新思想,所以我們自然需要將糟粕捨棄,這樣才能夠跟上時代發展,適應社會變化。也許很快,火葬就會被另一種墓葬方式所取代,或許在那個時候人們對新的方式會持有更加開放的態度。

參考文獻:《禮記。檀弓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