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看看這些小篆線條靈動的“腰”,聊聊書法練習的“書寫性”

  • 由 習之堂 發表于 籃球
  • 2022-01-21
簡介因此,作為小篆線條來說,對其書寫性的正確認知是首要的,筆者針對這個問題,透過這些年來對於篆書班培訓的一些總結,分享一下以下幾點拙見:一、起、行、收的正確處理單一線條的書寫必須具備“起、行、收”三個環節,小篆的“起”,首先要確定其風格,也就是

腰字筆順怎麼寫

很多朋友聽到小篆線條的練習,就會覺得是書法練習過程中的一道“緊箍咒”。眼睛一閉,腦子裡立馬就是玉箸篆、鐵線篆這些從頭至尾不差分毫、粗細一致的線條概念,遠不如學習行書草書來得好玩和自在。

其實這種看法,是對小篆線條練習的一種誤解,如果把篆書線條,尤其是小篆線條理解得這般刻板,那學習書法還有何目的呢,把它直接當成美術字,用排筆、板刷來進行書寫就可以了,再不行,咱們學習一些清人,把筆毫剪成一個弧形,那豈不是更省事麼?

看看這些小篆線條靈動的“腰”,聊聊書法練習的“書寫性”

元代趙松雪《蘭亭十三跋》:“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需用功,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本篇我們暫不議結字,針對小篆線條的理解,本人覺得無論何種書體,其書寫性並無二致,但因其書體各異,的確存在具體的提按變化、書寫節奏的不同而已。因此,作為小篆線條來說,對其書寫性的正確認知是首要的,筆者針對這個問題,透過這些年來對於篆書班培訓的一些總結,分享一下以下幾點拙見:

一、起、行、收的正確處理

單一線條的書寫必須具備“起、行、收”三個環節,小篆的“起”,首先要確定其風格,也就是起始藏鋒,並保持圓勁的蓄勢之狀,逆鋒起筆是最常用的手段,欲右先左,欲下先上,蓄勢借力,順勢鋪毫行筆。

看看這些小篆線條靈動的“腰”,聊聊書法練習的“書寫性”

行筆過程要始終保持中鋒,鋪毫行進中除了向前的勢,還須保持抵紙的按壓力,做到所謂的“澀行”

,此為行筆中保持線條質量最重要的前提。前人所云“錐畫沙”、“入木三分”,莫不如此。拖筆前行最為忌諱、可恥。

運筆講求中含內斂、流暢通達,筆力藏於筆畫之中,使氣息浩浩然、綿綿然而首尾貫通。

行筆的力度,需保持至末端,停筆輕駐,聚鋒收筆,一氣呵成。亦可稍作回鋒,但不能刻意重按頓收,更不能回鋒描畫,多此一舉。

二、輕、重、緩、急的提按變化

同任何書體一樣,小篆線條也存在輕、重、緩、急的提按變化,這也是體現書寫性的重要特徵,我們試舉清人鄧石如小篆《千字文》中的“千”字為例,

千字筆畫不多,結體並不對稱,因此為加強字形的穩定感,向下的線條就採用了由快到慢,由輕到重的處理,逐漸加粗至末端收筆。

看看這些小篆線條靈動的“腰”,聊聊書法練習的“書寫性”

反之,我們看看“天地玄黃”的“玄字”,

上部開闊,下部緊收,整體不易穩定,因此作為起始的主筆做了果斷的重按處理,彷彿拳定乾坤,昂然而立,統帥三軍。

和楷書一樣,線條也有起、行、收的虛實變化,行筆過程中筆毫稍加提起,顯露流暢和輕鬆之勢,形成較為明顯的腰部特徵,輕盈不失韌性,保持優雅的中間過渡狀態,有的則反之,起收較輕,中間重按變實。例如:“川”、“輕”

看看這些小篆線條靈動的“腰”,聊聊書法練習的“書寫性”

三、承上啟下,顧盼呼應

線條並不是孤立的,在一個字當中,每根線條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起筆的輕重要因應筆順筆序的關係,形成流暢的關聯反應,輕或重,急或緩,如果相鄰、同樣的筆畫也應做出相應的變化處理,不能一概而論做刻板的處理,這也是靜態書寫中所謂之“行”意,有的一目瞭然,有的則是不可見的筆意。

看看這些小篆線條靈動的“腰”,聊聊書法練習的“書寫性”

以上幾處是個人愚見,學習小篆是個系統的過程,本篇僅就個人所瞭解的一些皮毛進行了部分總結,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結識更多致力於書法學習的書友,拋磚引玉,帶來更多相關專業話題的探討,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習之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