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佛教裡的“善”,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 由 聊聊中華文化 發表于 籃球
  • 2022-01-20
簡介因此,世間有不少人修一切善 ,但不懂得離相,修的善也很多,但心不清淨,心裡還有妄想、執著,還有分別,所以這就是有觀照而沒有波若

善怎麼解釋

經雲 :

離一切相,修一切善,觀照般若也,因觀照而證實相

何為善?

真實利益一切眾生是善,但這種說法還是過於籠統,體現不出真實利益的標準,所以,這句話對於一般初學佛的人來說還是模糊不清。

幫助一切眾生開悟,這才是善的標準。在一切善法當中,如果不能幫助眾生覺悟的,都不屬於真善。

所以,佛法裡所說的,菩薩幫助眾生 度眾生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幫助眾生覺悟。

知道幫助眾生覺悟的人,就能體會得到佛菩薩弘法利生的細密之處。

佛教裡的“善”,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世尊(佛主)當年在世的時候,一生只做了一個榜樣給世人看,他到處講經說法,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給世人講解明白,勸人離相修善。不但在言語上教導世人,而且以身作則,這就叫行菩薩道。

所以佛教化眾生不僅是言教,還有身教、意教。

身、口、意

三業都是究竟圓滿的教導。所以學佛的人也要念念幫助一切眾生覺悟,這才是正法。絕對不要讓眾生產生疑惑誤會,從而走向迷信的道路。

只有如此,方能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翻譯成中文就是

無上正等正覺。

這也是經上所講,一切善法的絕對標準。

佛教裡的“善”,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所謂正覺,就是絕對趨向明心見性的方向和道理。

其實世間法裡也有 覺,比如現在的科學家,哲學家,他們對於宇宙人生也有一定的覺悟,但是他們的覺悟不能破無明,不能見本性,所以這種覺悟不能算是正覺。

還有世間一些宗教家,他們對於宇宙人生也有相當程度的覺悟,但卻不能出三界。比如,印度的宗教,他們修行可以活到非想非非想天,但依舊無法出三界,所以也不能算是正覺。

正覺唯獨佛法當中有,換句話說就是一定要離四相

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得到正覺,在佛門稱作阿羅漢,辟支佛。

再往上提升叫

正等 正覺。

等是等於佛,但還沒成佛,也是平等的意思。也就是說,明心見性後的性是平等的,所以,見性的菩薩就成為正等正覺。從圓教初住到等覺菩薩都稱之為正等正覺。

佛教裡的“善”,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見性之後,是用真心與一切眾生接觸結緣,而沒有見性的人則用妄心。所謂妄心就是意識心,生滅心,也就是隨著一個念頭剛起,令一個念頭立刻就滅了。

真心與如來果地上的心是一樣的,是永恆不變的,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妄想,所以也叫平等心。

正等 正覺

達到究竟圓滿之後,再加一個無上,就稱圓覺,圓滿的正覺。因此,它通常有一個很尊敬的稱號叫大覺。

但如果說自己得到了大覺,可見自己還是沒有離開

我相 人相,

從而就等於沒得到。這裡的“得”,是佛為了方便說法起見而假設的。因此,得 其實就是沒有得。

為何要說無得?

得而無得,無得所得,

究竟圓滿的大覺是自性裡本來具有的,所以,本來沒有,得到之後才叫得,因此,本來有的就不叫得。

由此可知,佛所說的一切法都是世人本來具足的。只是世人迷了自性,智慧德能不能現前,因此,佛要教化世人要把一切妄想 雜念統統捨棄,統統放下,心恢復清淨後,智慧現前,就等於得到了,但其實也是本有的。

所以,大乘經上常講

圓滿菩提 歸無所得,

這就是得無所得。

佛教裡的“善”,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離一切相 修一切善

是從事上講的,而“事上”也可以說是從作用上講,有體就有用,而 用 分為

自受用 他受用。

自受用

就是指自己的日常生活,

他受用

是指幫助一切眾生覺悟。無論是自受用還是他受用都稱作

觀照波若

但若不能離相修善,縱然是修觀照,也沒有波若。波若是離一切相,懂得離一切相,那就等於得到智慧。

因為離一切相 修一切善,心就永遠清淨,不會被外境所汙染,這就是智慧。

因此,世間有不少人修一切善 ,但不懂得離相,修的善也很多,但心不清淨,心裡還有妄想、執著,還有分別,所以這就是

有觀照而沒有波若

因此,在平時修行用功的時候,如果不懂

觀照波若

真正意義的話,往往會把佛的教訓給誤解,以至於修行沒有成就,沒有結果,從而埋怨佛 菩薩,怨天尤人。

所以,波若是佛母,一切法從波若生。對於學佛的人,尤其是學金剛波若的修行者,他們目的就是希望眾生能夠生活在究竟圓滿的智慧之中。

圖片來網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