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傳說諸葛亮轉世的中唐名臣韋皋,先定南蠻再攻吐蕃,活捉吐蕃大相

  • 由 理工男讀歷史 發表于 籃球
  • 2022-01-04
簡介貞元九年,唐王朝在西北鹽州(現陝西定邊)修築城池,要說當時唐王朝從南到北防禦吐蕃的防線還是能做到聯動協防的,為了減少北方的壓力,唐德宗下詔讓韋皋在蜀中發動攻勢吸引吐蕃注意

巂州怎麼讀

韋皋是唐德宗時期蜀中的最高軍政長官,按安史之亂前劍南節度使的設定,有兵三萬九百人,馬二千匹。蜀中轄區內,悉州(現四川茂縣)、巂州是兩大防禦重點,駐軍除成都府之外數量最多,位置在成都府一北一南,是面對吐蕃和西南諸蠻的戰略要地。

安史之亂後,唐王朝軍制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至少軍隊數量就不同。但蜀中面臨的戰略形勢並未改變,只是多了西南方向南詔這個敵人。同時悉州、巂州都被吐蕃佔領,南北兩個方向的防線都回退了數百里。因此,韋皋治蜀21年,基本上還是圍繞著南北兩個方向開展行動。

傳說諸葛亮轉世的中唐名臣韋皋,先定南蠻再攻吐蕃,活捉吐蕃大相

【南方無憂則蜀中無憂】

韋皋分析了當時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列出瞭解決問題的線路圖。主要矛盾當然是吐蕃對唐王朝的大舉入侵,次要矛盾是盛唐時期錯誤的民族政策造成南詔和西南諸蠻投靠了吐蕃,成為吐蕃攻打蜀中的先鋒。要透過先化解次要矛盾,把南詔和西南諸蠻從敵人轉變為盟友,從而為解決主要矛盾降低難度。這和當年諸葛亮治蜀戰略相同,都是先定南方,再行北伐。

於是,韋皋首先政治、軍事手段並用,恢復了唐王朝在西南諸蠻和南詔的控制力。

蜀中南方是諸多西南蠻族,唐王朝為了羈縻這些勢力,在開國初期就設定了巂州都督府管轄這個地區,是治理蜀中南方地區的關鍵。由於地理位置重要,且開發程度低,這裡成為犯官流放的好地方,初唐的王珪、武則天時期的李義府等不少名人都曾被流放到此地,大多死在了這裡。

政治和外交手段要有足夠的武力作為後盾,韋皋在唐德宗貞元五年,也是韋皋入蜀的第五年,取得了第一次對吐蕃的重要勝利——巂州(xī)之戰。當時韋皋派遣手下將領,“

簡習精卒以入蕃界”,

在當地各部族的配合下,取得了大破吐蕃軍、擒斬吐蕃大將的驕人戰績。此戰之後,唐王朝恢復了對西南諸蠻地區的統治,使西南諸蠻加入了唐軍,基本解決了蜀中南部問題。

傳說諸葛亮轉世的中唐名臣韋皋,先定南蠻再攻吐蕃,活捉吐蕃大相

這次戰役的顯著特點就是“

簡習精卒

”和“

入蕃界

”,規模不大的精兵作戰,且敢於深入敵境作戰,這也是韋皋對吐蕃取得連連勝利的兩大法寶。人數少了,後勤補給壓力就小,軍隊運動能力就強,能深入敵人防守薄弱的內部;敢於進入敵境作戰,就容易攻敵不備,能夠取得更大的戰果。

吐蕃當時雖然盛極一時,但真正的精銳軍隊也是有限,動輒幾十萬大軍都是連隨行的牧民都算上了。安史之亂後吐蕃的攤子鋪得太大了,周邊還有包括大唐、回鶻等一大批敵對勢力,漫長的萬里邊境守衛自然就有薄弱環節。

而韋皋就是利用了這一點,吐蕃軍來攻,就利用堅城高壘固守,用小股精銳部隊到敵人後方襲擾,吐蕃軍在蜀中不能透過劫掠獲得軍隊補給,又難以攻下堅城,損失大於收穫,自然就會覺得在蜀中用兵無利可圖。

對此吐蕃當然不能甘心承認失敗,雙方在蜀中以南地區又進行了數年的爭奪,吐蕃數次攻打,都被韋皋手下的巂州刺史曹高仕擊敗。直到貞元十三年,吐蕃再一次敗在巂州,

“巂州刺史曹高仕率領諸軍將士並東蠻子弟合勢接戰,自朝至午,大破之,生擒大籠官七人,陣上殺獲三百人,餘被刀箭者不可勝紀,收穫馬畜五百餘頭匹、器械二千餘事。

”(《舊唐書》

到此為止,巂州局面才算穩定,吐蕃勢力被徹底攆出了這個區域。韋皋也“

畫圖來上

”,估計或者是把有關地理、戶籍圖冊上報,或者是把當時的戰鬥場面畫成圖畫報給了唐德宗。

與此同時,西南方向的南詔,自從貞元十年與唐王朝在點蒼山會盟後,一直是唐王朝的西南屏藩,利用地利,吐蕃在這個方向也佔不到便宜。

整個蜀中南方無憂。

傳說諸葛亮轉世的中唐名臣韋皋,先定南蠻再攻吐蕃,活捉吐蕃大相

(大理蒼山)

【蜀中配合西北作戰,卻取得了這一階段的最大勝果】

南線沒問題了,北線就可以進攻了。

貞元九年,唐王朝在西北鹽州(現陝西定邊)修築城池,要說當時唐王朝從南到北防禦吐蕃的防線還是能做到聯動協防的,為了減少北方的壓力,唐德宗下詔讓韋皋在蜀中發動攻勢吸引吐蕃注意。

於是,韋皋派出兩路軍馬,攻破了吐蕃的兩座城池。果然吐蕃大軍來援,又被韋皋擊敗,“

殺傷數千人,焚定廉城,凡平堡柵五十餘所

”。從戰果上來看,仍然屬於襲擾作戰,定廉城(現四川理縣)離成都200公里,雖然還不算是高原,但也是深入敵境作戰。

到了貞元十年左右,吐蕃在蜀中一帶的攻勢就已經開始減弱,從軍事行動的頻率降低,以及周邊各勢力的向背就能看出來。

當時,韋皋招撫了周邊地區的各路蠻族部落入朝朝貢,在安史之亂後唐王朝國際聲望下降的情況下,韋皋仍然能夠招攬新的藩屬或羈縻勢力,唐王朝臉上增光不小。於是,韋皋不但有了名義上宰相的頭銜,還加了“

統押近界諸蠻、西山八國兼雲南安撫等使

”一系列頭銜。

韋皋對各羈縻勢力也不是一味的懷柔,就在巂州,對於私下仍然與吐蕃有來往的部落堅決打擊,有過殺掉親蕃派首領扶持親唐派首領上位的記錄,剛柔相濟才是王道。

等到唐德宗貞元后期,吐蕃在韋皋這裡越來越佔不到便宜,數次入侵都被韋皋和南詔擊退,於是大批吐蕃將領舉城投降。這些人與韋皋作戰不能取勝,又受到吐蕃高層逼迫,在不想把自己部落人口白白犧牲的情況下,投靠大唐反而是個好的選擇。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傳說諸葛亮轉世的中唐名臣韋皋,先定南蠻再攻吐蕃,活捉吐蕃大相

守則固若金湯,攻則雷動九天,韋皋這個從不親自帶兵上陣殺敵的儒生,頗有古之名將之風。這種作風韋皋一直保持,後來貞元十七年為了配合西北戰局,韋皋發動了十路齊攻吐蕃,取得了中唐時期對吐蕃最大的勝利。

當時吐蕃為了挽回不利的戰略態勢,在西北地區發動了一次大規模戰役。韋皋再次接受了唐德宗的命令,在蜀中發動攻勢以支援西北戰局。

這次的韋皋,可不是之前一兩隻部隊一共幾千人的情況了,就如出東北的林帥一般,翅膀已經硬了。韋皋發動了十路軍隊,雖然每隊多則萬人,少則一兩千,其中還包括南詔和西南諸蠻的軍隊,總數不到四萬,但戰果輝煌。(唐軍數量一說2萬,按史書上記載加和是3。73萬,可能有重複計算的。)

貞元十七年(801年),韋皋所部“

自八月至於十二月,累破十六萬眾,拔其七城、五軍鎮,受降三千餘戶,生擒六千餘人,斬首一萬餘級,遂圍維州。救軍再至,轉戰千餘里,吐蕃連敗,靈、朔之寇引眾南下。

”(《舊唐書》)

四個月內韋皋各路軍馬分進合擊,戰果不小,又包圍了吐蕃的重鎮維州,圍城打援消滅了第一波吐蕃援軍,攻打西北唐軍防線的吐蕃主力軍隊無奈只得南下。

這次帶隊的是吐蕃內大相論莽熱,是吐蕃權力僅次於贊普的權臣。“

率雜虜十萬眾,來解維州之圍。

”韋皋再次以少敵多,萬名唐軍據險設伏,又用了一個示敵以弱、誘敵深入,結果吐蕃中伏,唐軍四面突擊,吐蕃軍大敗,論莽熱也被生擒。

此戰是唐王朝對吐蕃作戰的一次關鍵性戰役,堪比解放戰爭時期的遼瀋戰役,是吐蕃與唐王朝軍事實力對比發生變化的轉折點。論莽熱也是被擒的吐蕃最高級別人員,按唐王朝慣例,此人被皇帝赦免並軟禁在長安。當時已經不是初唐了,否則此人也逃不過為大唐皇帝和百官奉獻民族音樂舞蹈的命運。

因此功績,韋皋被晉封為檢校司徒、兼中書令,封南康郡王。對於一個臣子來說,所能獲得的功名利祿已經到達了頂點。

《新唐書》上記載,“

皋治蜀二十一年,數出師,凡破吐蕃四十八萬,禽殺節度、都督、城主、籠官千五百,斬首五萬餘級,獲牛羊二十五萬,收器械六百三十萬,其功烈為西南劇。

”實際上如此功績,不僅僅是西南第一,在整個唐王朝對吐蕃作戰過程中也是排在前列的。

傳說諸葛亮轉世的中唐名臣韋皋,先定南蠻再攻吐蕃,活捉吐蕃大相

【韋皋晚年的一點瑕疵及史書上的指責】

韋皋在唐德宗死後仍然鎮守蜀中,當時繼位的唐順宗已經中風癱瘓多年,雖然人還清醒,但一切命令只能透過身邊近臣傳達。在唐順宗短暫的在位期間,任用自己的潛邸舊人王叔文等開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稱“

永貞革新

”,但由於措施比較激進,朝野上下都有不小阻力。

韋皋當時派自己的副手劉闢去朝中,提出要求準備統管劍南三川,也就是要求在蜀中有更大的自主權,被掌權的王叔文等人拒絕。韋皋於是改變了政治立場,轉投到太子一方,以唐順宗病重為由要求太子監國,並提出罷免王叔文等改革派。

這個太子就是後來的唐憲宗,在宦官支援下接受了唐順宗的禪讓,史稱“

永貞內禪

”。“

永貞內禪

”是唐王朝的一個千古疑案,很多專家認為是一場宮廷政變。但無論如何,韋皋這位封疆大吏公開表示對太子的支援,推動了這個過程更快的完成。

唐憲宗繼位之後必定要對韋皋有所回報,估計就是原本韋皋向唐順宗提出的要求,甚至可能再進一步要求子孫相繼,這就相當於割據一方的分封諸侯了。

但之後不久,韋皋暴亡,一切打算都付諸流水,也就沒了後續要求。

史書上清晰地記錄了永貞內禪過程中韋皋的所作所為,包括給唐順宗和太子的上書原文,並隱晦的進行了批評,明顯是有警惕後人的意思。但一來劉闢的話未必是韋皋的本意,另外一切也只是想法,並沒有實際行動。所以這隻能算韋皋的一個瑕疵,他仍然是一生忠於唐王朝的忠臣。韋皋去世後,被追贈太師,諡號忠武,他一生對得起大唐,大唐對他也給了足夠的榮譽。

傳說諸葛亮轉世的中唐名臣韋皋,先定南蠻再攻吐蕃,活捉吐蕃大相

(韋皋)

韋皋治蜀多年,朝野上下自然有反對力量。曾經有人因為韋皋供應長安的兵器上刻著“

定秦

”二字而向朝廷舉報。後來有明白人說了,“

定秦

”是工匠的名字,不是韋皋準備攻打關中的意思,“

由是議息

”。

《舊唐書》韋皋列傳的末尾,批評了韋皋三件事情。“

皋在蜀二十一年,重賦斂以事月進,卒致蜀土虛竭,時論非之。其從事累官稍崇者,則奏為屬郡刺史,或又署在府幕,多不令還朝,蓋不欲洩所為於闕下故也。故劉闢因皋故態,圖不軌以求三川,歷階之作,蓋有由然。

第一是說韋皋在蜀中期間,壓榨民力,除了正常賦稅之外,還給唐德宗上貢了大量財富。這條有些言過其實,韋皋保得蜀中平安二十多年,和平時期老百姓創造財富的能力很強,即使增量部分都被韋皋用來養軍和支援中央了,老百姓過的日子至少比戰亂年代要好得多。而且韋皋私下給蜀中百姓免稅,各州縣三年一輪,至少說明韋皋心中有百姓,做到了藏富於民。另外,韋皋開通了成都到大理再到南亞的西南絲綢之路,一條商路在手,不需要向老百姓收稅就能富得流油。“

皋沒,蜀人德之,見其遺象必拜。凡刻石著皋名者,皆鑱其文尊諱之。

”(《新唐書》)

第二是說韋皋結黨。在蜀中任職的官員,本來年限到了就要回京等待重新安排,韋皋卻保奏為當地的地方官,或者直接聘為幕僚,這樣就不用回長安排隊等官位空缺了。史書上說韋皋的目的是避免自己的所作所為讓長安人得知。這個事情也要從兩方面來說,按唐制這種方式確實是不對的,官員是朝廷的,不是某個封疆大吏的。但也說明韋皋是做事兒的,官員們經歷了幾年剛剛成為熟手,到期就走了新人還需要繼續培養,不利於行政效率的提高。

第三是說劉闢謀反是受到韋皋的影響。韋皋死後,他的副手劉闢不經朝廷批准就繼任,並提出了當年韋皋提出過的統御三川的要求,被唐憲宗拒絕,中央派兵幾個月就平定了劉闢叛亂。蜀中與吐蕃打了20年的仗,按理說是有戰鬥力的,但在中央軍面前幾乎沒有還手之力,這至少說明大部分蜀中官員和士兵對國家有歸屬感,不想和朝廷作戰。劉闢的叛亂,雖然韋皋有一定責任,但與其說劉闢是受韋皋影響而叛亂,不如說是劉闢本人野心膨脹的結果。

傳說諸葛亮轉世的中唐名臣韋皋,先定南蠻再攻吐蕃,活捉吐蕃大相

【韋皋也成了傳奇】

就如諸葛亮在蜀中多年蜀人受惠一樣,韋皋也得到蜀中人的敬仰,並衍生出了一些傳奇故事,其中韋皋是諸葛亮轉世就是其中之一。

唐代的傳奇小說《宣室志》中記載了這個故事,說韋皋出生一月辦滿月酒,來了很多僧人,其中一個胡僧相貌醜陋不召即到。吃飯時乳母抱著韋皋讓僧人們祝福,胡僧突然上前,對嬰兒說:“

別久無恙乎?

”當時韋皋這個一個月的嬰兒似乎有喜色,眾人驚訝詢問,胡僧開始還賣關子不說,後來在眾人堅持下才說:“

此子乃諸葛武侯之後身耳。”

並說了這個孩子將來會在蜀中為帥,為蜀人造福。還給自己臉上貼金,說原來在劍門和這孩子就認識了,聽說轉生在你韋家,就大老遠過來了。這個故事在《太平廣記》中也進行了收錄。

《宣室志》的作者張讀是盛唐時期《朝野僉載》作者張鷟的玄孫,算是一脈相承,都是願意寫這些神神怪怪的東西,有些有史料價值,大部分只能當故事聽。

韋皋其他故事也很多,包括與女詩人薛濤的交往。現在好多人先知道薛濤後知道韋皋,好像是韋皋在蹭薛濤的熱度,但實際上當時薛濤和韋皋身份地位差距太大了,興之所至偶爾為之,算不得什麼事情的,只是因為有了韋皋的關注,薛濤才能名傳千年。

傳說諸葛亮轉世的中唐名臣韋皋,先定南蠻再攻吐蕃,活捉吐蕃大相

本文為韋皋事蹟介紹下篇,上篇為《傳說是諸葛亮轉世的中唐名臣韋皋,蜀中21年,懷柔南詔及西南諸蠻》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