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每日一讀 | 9 |《論語·季氏•陳亢問於伯魚》

  • 由 慕若文 發表于 籃球
  • 2021-12-30
簡介《論語·季氏•陳亢問於伯魚》原文: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

趨的讀音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論語·季氏•陳亢問於伯魚》

原文: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譯文:

孔子的兒子阿鯉(伯魚名鯉,是孔子的兒子,也是孔子的學生)和陳亢他們同在孔子門下讀書。

有回陳亢問阿鯉:“老師也教了你一些沒有給我們大家講過的東西嗎?”

阿鯉答道:“沒有啊。有次父親一個人站在院子裡,見到我快步走過,只問:‘讀了《詩》麼?’我答說:‘沒有。’‘不讀《詩》,沒法學寫作呢。’出來後我就讀了《詩》。

“有次他又一個人站在院子裡,見到我快步走過,又問:‘讀了《禮》麼?’我答說:‘沒有。’‘不讀《禮》,不會懂規矩呀。’出來後我就讀了《禮》。

“他單獨對我說的就是這兩次,對大家不也是講的這些麼?”

聽了孔鯉的回答,陳亢高興地說道:“我這一問,有了三個收穫:知道了該學《詩》,知道了該學《禮》,還知道了高尚的人不會特殊照顧自己的兒子。”

後記:

孔子的兒子出生的時候,魯君當時送了一條鯉魚,給孔子祝賀。孔子為了感念君恩,所以將自己的兒子的名就命名為鯉,字伯魚,都是有魚字在裡頭的。這也顯得孔老夫子的厚道,以及對君上的那種知恩報恩之心。

“趨”是快走的意思,因為孔鯉見到父親立在堂前,所以不可以慢慢吞吞、大搖大擺的走,否則就顯傲慢。由此可見,孔子家裡是最講究禮的。《弟子規》裡也說:“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這個“趨”是快步走上前,看見長輩沒有什麼話說了,趕緊退下去,這都是表示對長輩的謙恭。

孔子非常重視言語的教學,他宣講的孔門四科,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語,第三是政事,第四是文學。德行之後就是言語,言語怎麼學,孔子說必須得學《詩》。

他把上古時代一直到春秋時期流傳下來的那些歌謠,選刪後修訂成《詩經》,又稱《詩三百》。“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孔子就是用“思無邪”做為選定的標準,所以整部《詩經》裡面,沒有邪思,人讀了之後不會生邪思。

“禮”指《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據傳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所作,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

“不學詩,無以言”。孔子告訴伯魚,說你不學《詩》,便不知道言語之道,不懂得怎麼個說話了。

“不學禮,無以立”。孔子告訴伯魚,“不學禮”,就不知道如何立身。

孔子講,“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終食之間是一頓飯的功夫,暫短的時間裡面都不違反仁道,還要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既所謂立身。

所以學禮關鍵不只是只學些文字,還要做到。而且天天都要省察自己,看看有沒有違反禮,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這是學君子之道,學聖賢之道。

孔子只說了“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他的兒子便 “退而學詩”,“退而學禮”,這和《三字經》裡的“父母教,須敬聽”如出一轍,也說明了孔子家教的嚴格。

“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道出了孔子教學“有教無類”不分疏親一視同仁的平等心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