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中醫治病的精髓:六經病的轉化點

  • 由 徐小麗LittleLily 發表于 籃球
  • 2021-10-26
簡介二陰極似陽的轉化《傷寒論》原文第317條:“少陰病,下利清谷,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通脈四逆湯主之

齁怎麼讀音是什麼意思

本頭條號有很多內容只對粉絲開放,如有需要,請加關注[謝謝]

一、六經病的轉化點

六病之間的相互轉化,有陽極似陰的轉化,有陰極似陽的轉化,有陽病轉陰病的轉化,有陰病轉陽病的轉化,有陽轉陰的變化,也有陰轉陽的變化。轉化是多方面的,形式是多樣的,有單純性的轉化,也有複合性的轉化。本節選用《傷寒論》的例子,分別敘述轉化的內容和形式,以闡發仲師的六病轉化規律。

陽極似陰的轉化

物極必反是事物的發展規律,自然界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長的消長過程,揭示著事物的辯證關係,臨床診治疾病,必須注意到這一變化過程,才能把握病情,主動治療,不致延誤治療時機。

《傷寒論》第350條:“傷寒脈滑而厥者,裡有熱也,白虎湯主之。”本條敘述雖簡,但論述很清楚。“厥”為手足逆冷,若為真厥,必為“脈微欲絕”,絕不會出現“脈滑”。從“脈滑”一證,斷為“裡有熱也”,故用重寒之劑“白虎湯”主之。“厥”為裡熱達到極點,向陰轉化的表現形式,但從“脈滑”斷出尚未出現質的轉化,因此,仍用白虎湯。

陰極似陽的轉化

《傷寒論》原文第317條:“少陰病,下利清谷,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通脈四逆湯主之。”第389條:“既吐且利,小便複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此二條是三陰合病的條文,三陰皆寒,從臨床證候看,出現手足逆冷,下利清谷,脈微欲絕是其正常證候,可是病情發展到一定時候,就會出現陰極似陽的轉化,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內寒外熱等陰極似陽的表現,此乃陰寒內盛,格陽於外,虛陽浮越於表,用大熱之劑“四逆湯”,回陽救逆,攻克內裡沉寒痼冷,方可救逆回陽,否則用苦寒之劑以攻其熱,必促命期也。對於陰極似陽,陽極似陰的證候,必須認真辨識,方不致誤。對六病要知其常、知其變,掌握六病中不同的反映本質,才能辨證正確,施治恰當。

六病中單一的轉化

六病的單一轉化,有陽病轉陽病,陰病轉陰病,陽病轉陰病,陰病轉陽病這四個方面的轉化,它們之間的轉化方式都是單一的,就是說,陽病轉化只轉化另一種陽性病,其餘皆然,而不會出現多種變化,多種轉化後面將陸續敘出。《傷寒論》第220條:“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本條是太陽轉陽明的例證。

《傷寒論》第279條:“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本條是由太陽轉太陰的例證。

《傷寒論》第82條:“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這是太陽轉少陰的例證。

《傷寒論》第296條:“少陰病,吐利躁煩,四逆者死。”為少陰轉厥陰的例證。

《傷寒論》第187條:“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為陽明病也。”本條文是由太陰轉陽明,陰轉陽的例證。

中醫治病的精髓:六經病的轉化點

六病的複合轉化

六病之間的相互轉化,有單一的表現形式,也有複合的形式,一部一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多部多病,例如:《傷寒論》第357條:“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洩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從條文證候中可以看出,傷寒六七日,大下後而出現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的厥陰證,咽喉不利,唾膿血的少陽病,洩利不止的太陰病,皆由誤治形成複合轉化而來。

又如《傷寒論》第149條:“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本條也誤治使病情轉化,出現了心下滿而硬痛的結胸證,或但滿而不痛的半夏瀉心湯證。上述條文均提示了病變的複合轉化。

六病的相互轉化中,有自然轉化,不需要什麼條件的自動轉化,也有被動轉化,需要有條件來促成。這個條件一般來講就是汗、下、吐。從前述陰轉陽、陽轉陰的病變例證條文就可以看出,不是使用發汗,就是使用攻下,致使陰陽不同的病性發生了轉化的。

從《傷寒論》原文第149條可以看到,同為嘔而發熱,應當用小柴胡湯,雖經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證不變,方不變,復與柴胡湯,使其蒸蒸而振、發熱汗出而解。此種情況,臨證屢見不鮮,如溫熱病後期發燒,多用小柴胡湯退熱,服後先發冷,冷後發熱,蒸蒸發熱汗出,約三小時後,熱靜身涼,病證向愈。其作用在《傷寒論》第230條:“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濺然汗出而解。”指出了小柴胡湯的藥理功用。另外,在第149條中,同一嘔而發熱,透過下後,出現了三方面的情況,一是沒有引起轉化,柴胡證仍在,可繼續用小柴胡湯治療;二是轉化為結胸證,須用大陷胸湯治療;三是轉化為痞證,應選用半夏瀉心湯治之。這就說明,病證的轉化,一是取決於機體盛衰的條件,二是取決於治療正確與否。同一證,由於身體素質不同,應用下法後,出現柴胡湯證、陷胸湯證、半夏瀉心湯證三種變化。仲景利用這活生生的事實,論述了六病的複合轉化。

歷代醫家對病的轉化談及甚少,尤其是寒熱的轉化問題,未作具體論述。金元時代,戰亂不寧,瘟疫流行,溫病學派所處的時代亦正值瘟疫大流行,難道就不會遇到病情的轉化嗎?顯然是會遇到的,只是未作記載,學習他們的論述,見不到轉化,理解上就發生困難。如溫病用桂枝湯,那是決然不行的,溫病開始階段確有惡寒,但惡寒越重,體溫越高,如用桂枝湯以熱治熱,豈不是火上加油,抱薪救火?本人初學醫時亦有教訓,溫病處以桂枝湯,服後三小時則出現發熱、譫語。再說《溫病條辨》第6條,列玉女煎方,以治氣血兩燔。並未說明氣燔何證、血燔何證、氣血兩燔又是何證,類似這種情況,本應將證候一一列出,但書中氣血兩燔,一證未列,無法得知何是氣燔,何是血燔。證是病之外在表現,給人以感性認識,據證辨病,才好施治。同理,經過治療,才好依證觀察病的轉化,無證則無法說明轉化。轉化有兩種,一是由陰轉陽,病情向好的方面轉化。一是由陽轉陰,病情向壞的方面轉化。只有掌握病情轉化,及時審時度勢,才能使病情向好的方面轉化。所以說,著書如不將轉化寫入,在辨證上就會帶來困難,亦不符合病證的實際情況。

學習六病辨證論治,要把基礎打好,必須從精讀《傷寒論》下手。《傷寒論》是中醫理論的核心著作。古往今來,哪家學說也不能擔當全面辨證的重任,單去學習攻下法、健脾法、清火法、滋陰法等治溫熱病,都不是具有全面觀點的中醫,仲景的《傷寒論》,概括了中醫的基本理論和辨證施治方法,真正稱得起“經典著作”。

《矛盾論》中指出:“人們認識物質,就是認識物質的運動形式,但是,尤其重要的,成為我們認識事物基礎的東西,則是必須注意它的特殊點,就是說,注意它和其他運動形式的質的區別,只有注意了這一點,才有可能區別事物。任何運動形式,其內部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矛盾,就構成了一事物區別他事物的特殊本質。”在疾病的各個發展階段上,由於治療方法的正確與否以及正氣的強弱等因素使病情發生各種不同性質的轉化,在這個轉化過程中,醫者的任務就是觀察病情,針對其病性,採取相應治療措施,使病體向痊癒轉化。

仲師《傷寒論》學說,實為辨證論治之準繩,其以陰陽為綱,六病為目,三部列病位,寒熱虛實定病性,憑陰陽之消長測疾病之進退,假陰陽之轉化而知疾病之傳變。當今醫者從《傷寒論》而學,方能成為良醫。

作者:劉紹武講述 馬文輝整理

二、中醫治病的精髓:氣機升降與五行

▌氣機升降與五行

脾土左升,肝氣和腎水都隨著升,胃氣右降,膽氣和心火隨著下降,這是不是一個左邊升,右邊降的圓圈呢?在這個圓圈裡,脾胃一陰一陽,就是中心的軸,一切都是圍繞著它們來轉。

話說這人體裡面,五臟六腑是上下分佈的,中醫認為,其功能也有方向,這些臟腑所引導的氣機是處於動態中的。

這個圖畫我給大家描述一下。

首先腎在最下面,屬水髒。

中醫說腎臟是水中含火,水是腎陰,火是腎陽,火我們就明白了,那一定是向上走的,它生什麼啊?火生土,也就是說,火性向上走,使得脾土溫暖,那麼脾是負責什麼的呢?是負責把胃吸收的營養(中醫叫精微物質)傳送到全身的。這脾有個特性,它是向上走的,因為有一部分營養還要到肺臟,與吸入的空氣中的精微物質結合,由肺協助向全身輸布。

各位可記住了,中醫認為,脾臟之氣,是從左邊向上升的。腎臟中的水呢,水生木,也就是說,在水的滋養下,木氣也開始得到了營養,要發展了,它發展的方向也是上升,跟樹一樣,這個肝臟之氣也是從左邊往上升的。隨著脾土之氣上升,中醫有句話,叫“肝隨脾升,膽隨胃降”,就是說的這個。

好多人說,這中醫的肝怎麼在左邊啊,解剖可是在右邊,中醫說的是肝氣,是肝的功能,是一個功能系統,不單是那個臟器實質。

所以,左邊身體有病,有時要考慮到肝脾之氣上升是否正常,尤其是肝氣。肝屬木,四季配春季,象徵著萬物生髮。

此時各位看到了,這個氣機隨著肝脾升到了頂部,這裡就是肺和心了。各位知道,木生火,這火配五臟是心,四季配夏天,心火的特點其實也是要向上的,但是,由於有肺臟的存在,心火被帶向下行。

肺是屬金的,四季配秋天,主肅降,甭管夏天多熱,遇到秋天,氣機就開始往下降了。這心火本來是要上升的,但是因為有肺金在上面,所以就跟著往下降,直降到腎中,使得腎水不至於過寒,溫暖腎水。而腎水隨著肝木上承,到達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於過熱,這叫“水火既濟”。

有的時候,這個往下降的過程被破壞了,那麼心火就無法下降,憋在上面,各位就會看到上面熱,下面寒的局面。口渴,眼睛紅,口舌生瘡,可下面的腿還是涼的。

在肺金下降的同時,人嘴裡吃入的東西進入了胃,然後也是向下走的,所以胃氣要下降。在中醫裡,脾為己土屬陰,胃為戊土屬陽,陽要下降,陰要上承才對。

在胃氣下降的同時,膽氣也隨著下降,就是我們說的“膽隨胃降”。現在有好多的胃病,就是胃氣上逆,膽汁反流,這就是氣機逆行的結果。

各位同樣要注意了,這個胃氣和膽氣的下降,是從右邊下行的。所以,如果人體的右邊有病,要考慮一下氣機下行是否遇到了麻煩。

您現在再看看,脾土左升,肝氣和腎水都隨著升,胃氣右降,膽氣和心火隨著下降,這是不是一個左邊升,右邊降的圓圈呢?在這個圓圈裡,脾胃一陰一陽,就是中心的軸,一切都是圍繞著它們來轉。

這就是黃元御的理論,他最後把一切病都歸入到這個圓圈的運轉失常,任何一個地方出問題了,把圓圈的運動給“咔嚓”一下擋在了那裡,不能轉動了,就出現了問題,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就要使用藥物,調暢氣機,讓它們恢復上下執行,這樣人體自己就會恢復健康的。

這個圓圈我說得簡單,大概就是這麼個道理,黃元御自己論述得還要仔細,術語比較多,各位可以參看他的書。

▌這個圓圈有道理嗎?能治病嗎?

我還跟您說了,黃元御的第五代傳人麻瑞亭老中醫,就是從黃元御的書裡拿出了一個叫“下氣湯”的方子(麻老的這個方子我後面會給大家講的),稍微給加減了一下,變成了一個藥性有升有降,調和脾胃的方子,這位老人家一輩子基本就用這一個方子治病,來個患者,他就給調調方子,稍微加減,把氣機這麼一調,患者就好了。您看他的醫案,那就是一個升降,我的感覺,他就是用藥在人家的身上撥了一下,把這個不大轉動的圓圈給重新啟動了,結果麻老一輩子“活人無算”,患者如雲。尤其是有很多嚴重的血液病,還真都被他給治好了。

自從黃元御悟出這個人體氣機的執行規律後,臨床的療效那是越來越好,於是就有很多人找上門來,這可就成全我們了,我們可以藉機會多觀摩一下黃老師都是怎麼應用這個圓圈的。

各位,甭管您是不是學醫的,這個氣機升降的道理明白以後,有些情況自己就能解釋了,否則一定有人特奇怪,為什麼我的腿就特別的冷,可臉上卻總起紅色的包啊?這上下像是冰火一樣懸殊,為什麼啊?

看個例子

讓我們再來看個例子吧,這位姓趙,叫趙彥威,他患的病叫“齁(讀hu)喘”,就是類似於我們現在說的哮喘。有的人可能見到過這種病,一犯病張口抬肩,上不來氣,喉嚨裡發出非常刺耳的聲音,著名歌星鄧麗君就是這個病發作,來不及拿藥去世的。我們這位趙同志的病發作還挺有特點,就是在秋天和冬天的時候特別容易犯,一犯起病來,先是開始打噴嚏,然後流出鼻涕,再接著就感覺喉嚨發堵了,然後就開始喘。

這可太難受了,這喉嚨堵的滋味估計各位沒感受過,呼吸這在平常人是最正常的事情,在他們那裡卻簡直是可望不可及的啊。

這可怎麼辦啊,大家都愁壞了,這事兒要擱現在,還有好多方法,西藥有很多噴霧的製劑,可以緩解喉部痙攣的,也有好多的激素類的藥物,可以救急,但是容易產生依賴,這輩子總不能靠著激素活著啊?

那會兒可什麼西藥都沒有,趙同志簡直覺得生活要絕望了,這個時候,有人說昌邑的黃元御學問好,因為身體殘疾,發誓攻讀醫學,現在那是頗有心得,不如我們把他請來吧。

於是,黃元御就來到了趙同志的家裡。此時的黃元御,已經徹底地擺脫了傷殘所帶來的悲傷,他已經從救治別人的過程中,重新找到了自信。讓我們來看看黃元御的診病過程吧!

黃元御問患者:“你除了齁喘,還有什麼症狀呢?”趙同志說:“我總是覺得腹脹(這個很關鍵,我下面給各位解釋),有時候還嘔吐(這就更說明問題了),但是如果矢氣後就好轉了。”黃元御點點頭,其實此刻他的心裡就全明白了,但還是問了問:“這病是怎麼得上的呢?”

趙同志和家裡人對望了一下,說:“那是我在二十多歲時的一個秋天,傍晚吃飯,一隻該死的黑貓,從房簷上掉下來,掉到我的後背,把我嚇了一下,從此就作病了,打那兒以後,不敢吃晚飯。如果夜裡被冷風吹到了,或者碰到了陰雨天,或者白天吃多了些,都要犯病,一發作就是兩三天,有的時候還要八九天,二十幾天才好,現在已經病了十二年了!”

黃元御一聽,天啊,十二年,這個患者可真是夠痛苦的啊,想到這兒,他頓起惻隱之心。於是,黃元御就又不怕麻煩地開始給患者和他的家屬講起了圓圈的故事。這個圓圈的故事太重要了,明白了它,其實好多病我們自己都可以分析了。

黃老師講的這個故事大意如下:這個哮喘啊,是一個肺氣上逆的病,就是肺氣不降了,正常的我們體內是有一個圓圈的,這個肺處於圓圈的最頂端,那麼肺為什麼不降了呢?是因為胃氣不降了,我們說過,這脾胃是這個圓圈中心的軸,胃氣是從右邊下降的,如果胃氣不降,那麼肺氣就沒有了下降的道路,被堵在那兒了,於是就上逆作病。

可這胃為什麼不降呢?那是因為脾土被水溼給鬱住了,不再上升,也不把胃接受的食物給吸收(中醫認為胃主受納,脾主吸收,中醫的脾的部分功能實際是腸道的功能),脾這裡不吸收,那胃從嘴那兒接受的東西還不都堵在胃裡了?結果就沒法兒下降了。

您看這趙同志為什麼腹脹啊?那就是脾胃都堵在那兒了。為什麼嘔吐啊?這是胃氣不能下降,上逆的緣故啊。

您再看他患病的誘因吧,吃飯的時候被嚇到了,本來這個圓圈運轉的就要出問題了,被這麼一嚇,“咔嚓”一下,食物就停在胃裡了,圓圈的轉動就受到了阻礙,結果就病了,黃元御的說法是“平日溼旺而胃逆,相火之下蟄不秘,一遇非常之事,動其神志,膽木上拔而驚生,腎水下淪而恐作。己土侮於寒水,故脾氣下陷;戊土賊於甲木,故胃氣上逆”,他是從神志受驚這方面來論述的圓圈是怎麼異常的,這是根本。

那為什麼碰到陰雨天會發病呢?因為陰雨天溼氣重,使本來就溼氣重的脾氣更加不升;吃飽飯發病,那是胃氣本來就堵在那裡了,您再給他增加負擔,還不發病?

那怎麼治療呢?黃元御說:我把你的溼氣給去掉,這樣脾土之氣就可以上升了,我再疏調肝氣,那麼脾土升得就更痛快了,這樣,我再用點降胃氣的藥,那這個圓圈不就轉動起來了嗎?

方子是:茯苓、甘草、半夏、乾薑、細辛、橘皮、桂枝、砂仁。

就是這麼個小方子,我們看著都眼熟,其中茯苓是去溼氣的,讓脾土上升,甘草是坐鎮中州,補脾胃的,半夏燥溼,藥性下行,是讓胃氣下降的,這三味藥我講過了,是個典型的車軸的構思;乾薑是暖脾腎的,因為溼氣大,不用熱藥溼氣不能去;細辛這味藥我給各位說說,這個藥是散風寒的,藥性比較猛烈,有一定的毒性,所以有“細辛不過錢”之說,不過那是指入散劑,如果是熬湯藥,其實沒有問題,但是現在藥店絕對是三克以上不給抓藥。細辛這味藥的特點是可以動用腎中的真氣,來把風寒給頂出去,所以對某些頑固的風寒頭痛、咳喘等都有效果,但是有個問題,在用了細辛以後,腎氣虛的人很可能需要補一下腎,因為動用了腎氣了。我曾經開方子治療頑固咳嗽,用了細辛以後,患者很快就好了,但是在舌頭的中後部,舌苔出現了一個硬幣大小的缺苔,就是這個地方舌苔沒有了,這是腎氣虛損的表現,我馬上讓患者服用了金匱腎氣丸,結果幾天後,這塊舌苔就長上去了。

方中的橘皮是梳理肺經之氣的,可以止咳降逆;桂枝黃元御的說法是暖肝升陷,使肝氣上升的(這是黃元御的獨特心得);砂仁這味藥是行氣調中的,可以醒脾開胃,如果這胃氣被食物堵住了,用點兒砂仁,可以使得胃氣立刻振奮起來。而且砂仁還暖腎燥溼,引氣歸腎,這是個一藥多用的好東西。

就這麼個方子,主要的思路就是把脾胃給疏導開,也沒什麼止咳的藥物,頂多說橘皮能有點作用。估計有些同志都會問,這麼簡單的方子,還沒有止咳的藥物,能治療哮喘嗎?

讓我們來看看趙同志服藥後怎麼樣了吧?趙彥威同志,在服用藥物十幾服以後,這個病就痊癒了,後來一直沒有發作過。那麼黃老師的這套理論到底有什麼道理呢?難道所有的疾病都這麼畫個圓圈就可以治癒了?

黃元御的這個“中土迴環”的理論,其實說白了,就是說明:人體各個臟腑的機能是相互關聯的,一個出現了問題,會影響其他所有的臟腑的功能。我們從其中任何一個環節來調整,都可以促使人體向正常的方向運轉,而黃元御認為這裡面最重要的一環是脾胃。

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醫承有道平臺無關,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作者簡介:黃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載,號研農,別號玉楸子。清代著名醫學家;尊經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御醫,乾隆皇帝親書“妙悟岐黃”褒獎其學識,親書“仁道藥濟”概況其一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