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禹城:辛寨常莊,因“唱”而名

  • 由 人文禹城 發表于 籃球
  • 2021-10-07
簡介聽村裡老人們講,明永樂年間(公元1405年),山西平陽人“唱一方”(真實姓名已無人能說清)出身於梨園世家,早年父母創辦“唱家班”,以跑江湖演戲為生

唱這個字一共幾畫

知曉家鄉事,瞭解家鄉史,盡在人文禹城。今天為大家分享王河北老師的文章,題目是——

辛寨常莊,因“唱”而名

(之一)

作者/王河北 誦讀/吳昆

在我的老家王家坊村西南四公里處,有一個叫常莊的小村莊。村子不大,500餘口人,村子四周一片綠樹環繞,風景秀麗迷人。史料記載,

該村已有600餘年的建村歷史

。有姓氏:

、常、劉、孫、謝、張、安、辛、李、王、蘇

等。

禹城:辛寨常莊,因“唱”而名

常莊村位置圖

禹城:辛寨常莊,因“唱”而名

常莊村位置圖

常莊村

隸屬於禹城市辛寨鎮,東靠徐莊村,西面與高唐縣閆莊村搭界,西北和徐樓村為鄰。它北依純李,南臨趙莊。環鄉水泥路從該村中間南北穿行,村南一公里就是308國道,村裡的大街以及通往鄰村的道路也全部都是水泥路地面,交通十分便利。

禹城:辛寨常莊,因“唱”而名

▲常莊村街景

禹城:辛寨常莊,因“唱”而名

▲常莊村街景

唱戲人立村

在常莊村西北老寨牆遺址外,有一處長滿野草的荒地。聽村裡上年紀的老人講,這裡原來是一片墳塋地,大約有四、五十個墳頭。據說是“唱戲人”死後埋葬的地方,因此又被稱為“戲子墳”。

因“戲子墳”所處位置地勢低窪,加之年代久遠,常年經暴雨襲擊,墳頭早已被衝沒,現在已變成一片荒草野地。

禹城:辛寨常莊,因“唱”而名

唱家“戲子墳”所在地

要細說常莊村的歷史,還得從這些“唱戲人”們說起。“常莊”原名叫“

唱莊

”。相傳,該村由戲子“唱一方”及他率領的“唱家戲班”建立。“唱”,是以職業稱謂為氏。

“唱”姓雖然在“百家姓”中並無記錄,但現實生活中確有此姓氏。聽村裡老人們講,明永樂年間(公元1405年),山西平陽人“唱一方”(真實姓名已無人能說清)出身於梨園世家,早年父母創辦“唱家班”,以跑江湖演戲為生。

“唱一方”

自幼受父母薰陶,酷愛山西梆子藝術,拜名師學藝,努力向名家學習。因吃苦耐勞,刻苦鑽研,精益求精,七、八歲時就已能跟著戲班登臺獻藝。後多年跟隨父母戲班跑遍平陽山山水水,積累了豐富的舞臺演出經驗。經過近十五年的舞臺歷練,“唱一方”因特別擅長表演小生,二十二歲就已成為戲班的“臺柱子”,能獨擋一面。

禹城:辛寨常莊,因“唱”而名

他基本功紮實,嗓音圓潤,技藝嫻熟,那美妙甜脆的唱腔、英俊灑脫的扮相、矯健敏捷的身手,一舉征服了平陽一方的新老戲迷!有道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年輕人足跡踏遍平陽府的山山水水。因演技精湛,美名享譽一方,隨即被戲迷們送了一個讚美的綽號為“唱一方”。

不久,“唱一方”和戲班的一位身材苗條、長相漂亮、嗓音清脆的小師妹孫小蓮結為夫妻。孫小蓮尤其擅長扮“青衣”。她飾演的小姐、丫環都富有剛柔相濟、甜媚齊出的特色。結婚後兩人恩恩愛愛,夫唱婦隨,三年就生了兩個大胖小子。“天有不測風雲”,正當一家人沉浸在幸福之中時,“唱一方”的父母卻突患瘧疾先後去世。為養家餬口,“唱一方”和妻子含悲忍淚帶著他的戲班,繼續跑江湖賣藝。

禹城:辛寨常莊,因“唱”而名

舊社會,“戲子”的社會地位很低,得不到世人尊重,生活也過得異常清苦。主要依靠富人施捨和向觀眾要點小費,走街串巷討要點兒糧食打發日子。

“屋漏偏逢連陰雨”。明初,山東等地因“靖難之役”,出現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慘狀。老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土地荒蕪,嚴重破壞了經濟發展。等朱棣打敗建文帝做了皇帝,遂繼續沿用朱元璋的做法,由人口稠密的晉南地區向破壞嚴重的地區移民。

移民政策很苛刻,就連這些唱戲的“戲子”也難逃其厄運,更不用說普通百姓。“唱一方”和妻子率領他的“唱家班”,哭哭啼啼,挑著兩個不懂事的孩子,帶著僅有的一點家當物品,極不情願地跟隨移民大隊,由洪洞縣大槐樹廣濟寺領著“官憑路印”,在官兵監護下,踏上了漫漫移民征程。

禹城:辛寨常莊,因“唱”而名

一路上,飢餐渴飲,曉行夜宿,歷盡千辛萬苦。這一天,終於來到禹城縣和高唐州搭界的一個地方。雖然此地一片荒涼,滿地狼藉,但總算有了個固定的地方安身立命。夫妻商議之後,“唱一方”決心“既來之,則安之”,就克服困難,最後定奪,重建家園。一同來的戲班人員也積極響應。“唱一方”對戲班人員做出明確分工,有蓋房的、有修路的、有開荒種地的。大家忙得不亦樂乎,很快,此地便有了村莊的雛形。最後,經大家同意,由“唱一方”以職業特徵立村名為“唱莊”。

從此以後,“唱一方”和他的戲班就算在此地固定下來。每到大忙季節就忙著播種、收穫。春冬兩閒就繼續排練節目,到各地走村串鄉,巡迴演出。後來,孫小蓮又給“唱一方”添了兩個兒子。雖然日子過得清苦,但一家人卻也其樂融融。戲班的其他成員也都先後成家立業,娶妻生子,總算都過上了平安穩定的生活。

“唱莊”改名為“常莊”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有一年,瘟疫鬧騰得厲害,造成“十室九空”,唱家班也死了大多半人,後僅剩下幾戶人家。有一戶常姓人家,也自洪洞縣遷移到此地。“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總算在異域他鄉見到了老家之人,常氏內心格外激動,“唱家”就幫著“常家”,蓋房安家。

兩姓人家雖為異姓,卻親如一家,和睦相處。也許是命中註定,天意使然,後經數年變遷,“唱家”男丁越來越少,“常家”則是人丁興旺。“唱家”人不免越來越感到孤單和失意。

此間發生了一件事,徹底改變了唱家的命運。有一次,“唱家班”又去夏津宋家屯子大集趕會演出,遭遇當地的地痞流氓欺凌。扮演“王寶釧”的小鳳,因長得有幾分姿色,被夏津一出名惡霸“花斑豹”看中。他不顧廉恥,光天化日之下竟然調戲民女,欲強行不軌。

禹城:辛寨常莊,因“唱”而名

小鳳和唱家班成員無奈只好反抗,和“花斑豹”帶去的家奴們打鬥在一塊兒。演戲用的鑼鼓器械都被“花斑豹”砸毀。後多虧碰上好漢“賽武松”拔刀相助,打跑“花斑豹”,“唱家班”才得以化險為夷,衣衫不整地回到家裡。唱家老大和家人們失望之極,就仔細商量,決定自即日起,不再從事這個受窩囊氣的行業,遂忍痛割愛,灑淚解散“唱家班”。

從那以後,唱家老小就徹底“脫胎換骨”,踏踏實實地種起了莊稼,當起了農民。後唱家老大做主,還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置辦好一桌酒席,請常家戶主和頭面人物參加。“唱家”自願自降一輩兒隨“常”姓,後徵得常氏同意,自此以後,村名就改稱為“常莊”。

禹城:辛寨常莊,因“唱”而名

被採訪人(左)張興茂現年78歲,(右)謝樹軍,現年53歲。

禹城:辛寨常莊,因“唱”而名

被採訪人:張清文,現年76歲,常莊村老支部書記。

禹城:辛寨常莊,因“唱”而名

被採訪人:安樹範,現年91歲。

(未完待續:請繼續欣賞《辛寨“常莊”村》之二)

作者簡介

禹城:辛寨常莊,因“唱”而名

王河北,禹城人,中學高階教師,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德州作家協會會員,禹城市作家協會會員、平時愛好讀書、上網學習、旅遊、喜歡村史及民間故事的挖掘與整理。文章散見《德州日報》、《德州晚報》、《禹城市報》報刊,《山東金穗文學》《魯北文學》《德州》《禹城文萃》《禹城與禹文化》等雜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