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善讀「論語」19.15-16:過猶不及難稱義,君子能與併為仁

  • 由 善氏 發表于 籃球
  • 2021-10-01
簡介孔子說“師也過”,曾子說子張“難與併為仁”,子游說子張“然而未仁”,三人的意見可謂基本一致,應當是對子張的客觀評價

過猶不及的拼音怎麼讀

「子張篇第十九」15-16

【原文】

15子游曰:“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

16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與併為仁矣。”

【譯文】

15子游說:“我友子張,其行雖人所難能,卻不能算作仁。”

16曾子說:“子張行止高峻,難以帶領別人共同為仁。”

【註釋】

“子游”,孔門十哲文學科弟子,小孔子45歲。任“武城宰”時以禮樂施治,得到了孔子的肯定。

“張”,即“子張”,孔子晚年弟子,小孔子四十七歲。為人勇武重德,善交友。

“曾子”,孔子晚年弟子,小孔子46歲,以孝親守信聞名。作《大學》。

“堂堂”,宏大、壯大、強大之貌。此處指行止高峻,高不可攀。

【評析】

子貢有一次問孔子:子張和子夏誰更仁德?孔子說:“師也過,商也不及”。“師”是子張的名字,“商”是子夏的名字。子張太過理想,子夏太過現實。子貢追問道:那就是子張更仁德了?孔子說:“過猶不及”(11。16)。也就是說,太過理想和太過現實一樣,都不能算作“仁”。因為太過理想則脫離現實而不可行,太過現實則失去理想而無方向。兩者都無法實現仁道理想,因此都不是真正的“仁”。真正的“仁”,應當是理想與現實的有機結合,是現實中對理想的最佳呈現,此亦稱為“義”。

子張為人過於理想化。他以常人難及的標準行事,也以同樣的標準要求別人。比如,子張主張“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19。3)。但這是君子的標準,非普通大眾所能及。所以孔子才說“師也過”。常人做不到,在現實中就缺乏可行性。不可行,便無以為仁。是故子游曰:“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

曾子也說:“堂堂乎張也,難與併為仁矣”。認為子張總是以很高的標準行事,別人很難像他那樣為仁。衛國賢大夫蘧伯玉說:“恥獨為君子”;孟子曰:“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可見作為君子,最重要的就是要帶動別人一起為善,亦即“與併為仁”。孔子曾“欲居九夷”(9。14),有人說那裡“陋”,不開化,不適合居住。而孔子卻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是故有德君子,當能以德化“陋”、“與併為仁”。若“難與併為仁”,便是“未仁”。

曾子、子游和子張年紀相仿,三人都是孔子的晚年弟子,彼此應當比較瞭解。孔子說“師也過”,曾子說子張“難與併為仁”,子游說子張“然而未仁”,三人的意見可謂基本一致,應當是對子張的客觀評價。

善讀「論語」19.15-16:過猶不及難稱義,君子能與併為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