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創造和諧新世界需要加強 自然與人的雙重改造

  • 由 葉鑫文化探尋 發表于 籃球
  • 2021-09-13
簡介人類社會的發展與自然和諧是無法分割的共生關係,如何探求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尋求完美的結合點,因此創造和諧新世界需要自然與人的雙重改造

端這個字怎麼讀

創造和諧新世界需要加強 自然與人的雙重改造

古人講究的山水理論,被當今社會普遍借鑑,那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自然的和諧有時需要人為的改造,才能使人與自然的有機融合。天地萬物間的吞吐需要靈氣賦予它生機的色彩,這個靈氣是什麼,我認為就是人。和諧世界的創造,是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入、不斷擴充,從而形成一種形而上的美,加之人意識流中對意念上的美變成現實中的景觀,就是人為的對自然的改造。目前,中國好多人文景觀都是人為借鑑古人描述和歷史記載加上人意識形態中形而上的意念而打造出來的。沒錯,大自然也需要改造,原生態的美雖然沒有雕飾、唯美天成,但是要形成一幅美妙絕美的山水景觀是需要人為加以改造和創造的,也就是說,對大自然的改造是我們創造和諧新世界的前提。

屈原在《天問》中寫道:“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象,何以識之?”。也就是說天地尚未成形之前,又從哪裡得以產生?明暗不分渾沌一片,誰能探究根本原因?可以說古之大詩人中屈原是對天地自然進行思考發問第一人。人類社會的發展與自然和諧是無法分割的共生關係,如何探求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尋求完美的結合點,因此創造和諧新世界需要自然與人的雙重改造。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這是王維有名的山水詩《山居秋暝》,他形象描繪了大自然界的陰晴月圓,自然界的週而復始般的輪迴以及物與物之間和諧共生關係,一副唯美天成的自然景觀呈現在眼前,如詩如畫。也就是說這是自然規律,是天生的,這也是在現實世界中最美好最典型的案例。

然而不是所有自然景觀都如此絕妙,大多數是需要改造的。就拿自然界的天氣來說吧。早期人類對自然環境改造的意識和能力都有限,甚至不知道用什麼手段加以改造和利用。尤其是中國北方地區最為嚴重,北方水資源匱乏,乾燥的自然環境中,無法使大氣對流層交替碰撞,所以雨量極其少,天干的時候,直接造成北方地區方圓萬里的莊稼顆粒無收,人們沒有足夠的口糧,導致北方鬧饑荒時常發生,統治階級那時各種苛捐雜稅太繁重,往往帝王總是關起門來執政,不親自下基層瞭解實情,總是聽信各種腐敗官員的饞言和假報告,在大災面前還大肆收刮民脂民膏。人們為了生存,逃荒的逃荒、災民流離失所,打家劫舍那就再所難免了。甚至有個別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愚昧的民眾不懂科學動用鬼神那套把戲發動各種造反言論,鼓動災民接杆而起推翻現政權。中國自古以來,農民起義主要是因鬧饑荒而開始的,背後深層原因是當時人們無法改造自然能力所造成的。

水是萬物之源,是生命所需之根本,沒有水的地方了無生氣。大自然賦予人類最寶貴的資源就是水,水是自然界最濃墨重彩的一筆無形資產和財富,因此自然界的生態平衡水是關鍵。

自然界的改造重點是治水,古代先賢“大禹治水”就是很好的案例,在此不再壘述。為什麼中國曆朝歷代改朝換代的主戰場往往是北方地區,最重要原因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落後,人們無法有足夠的能力改造自然環境而造成北方嚴重缺水所導致的。在那時千里貧瘠的土地一眼望去了無生氣,人們沒有吃的,就只得逃荒和偷搶過日子,甚至發生人吃人的慘狀,最後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只得聚眾造反,搞得當時總是戰亂不斷,千里土地上總是屍橫遍野、慘不忍睹。

當今中國,統治階層吸取歷朝歷代慘痛的歷史教訓,把“科學技術當成第一生產力”,採取各種辦法對自然界進行人為干預和改造,如“南水北調”、“西電東送”、“人造衛星”等高科技的運用,雖然緩解了暫時的困惑,但根本問題還沒得到有效解決。“全球氣侯變暖”、“區域間發展不平衡”、“人口直線膨脹”、“生態平衡修復”等現實問題的解決方案還有待進一步的與各國進行建設性協商。

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是歷代統治階層最頭痛的事。人治社會時期,統治者著重“治人”,無力“治天”,因為嚴重缺乏對自然改造的科技手段,往往總是無力創造和諧新世界,總是逃不過改朝換代的歷史怪圈。就當今世界高速發展而言,世界和平與發展始終是人類改造自然不斷推進社會進步的終極課題。自然界的改造是打造和諧新世界的基礎,缺乏這個基礎,人類將無法面臨和適應新的挑戰。尤其是當今全球人口無序激增的情況下,加上環境不斷惡化造成生態發展極其不平衡。由於人口的激增,自然資源被人類無序的利用,已經嚴重造成自然資源匱乏新的危機,將直接挑戰人類生存的能力。

為了更好的對自然界進行建設性的可持續發展,世界各國本著各自的國情都在盡力從事改造和改善自然的基礎性工作。中國是當今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多地廣,南北發展因自然基因的先天條件,因此發展極其不平衡。目前,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和奮鬥在“荒山治理、山區生態、平原沼澤、江河流域、沙漠荒化、海洋汙染、大氣變暖、區域調整、城市開發”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中國自然生態修復進入新紀元,得到各國肯定。“中國自然生態修復模式”正被各國借鑑,取得實質性進展,“中國方案”引得好評。雖然取得成績,我們還要奮發有為,中國自然生態系統的調整和完善還任重道遠。

創造和諧新世界,人對自然的改造重要,但人自身的作用更為重要。意識形態決定一切。“人定勝天”的思想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中國人講究“天人合一”的理想精神境界,這種樸素的思想理念正是推進人與自然完美結合最好的體現。“人本思想”是歷代統治階層對普羅大眾的人文關懷。人是天地恩賜給大自然的“精靈”,大千世界中,有人的存在才更加顯得大自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超脫美。

“創新型發展”是目前大自然對人類提出的新的發展要求。找出發展問題的根源是什麼?自然資源利用效率低的原因是因為人口膨脹帶來資源空間越來越窄所至,人的自身問題便出現。人們要生存下去,必然搶佔有限的資源,當自然資源的減少,已經滿足不了基數龐大的人群時,導致的結果是爭奪和戰爭。為什麼世界各國普遍存在這樣那樣的不穩定因素,就是還不能完全解決人口激增的現實問題,這是各國國情、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造成的,這也是人類要進行可持續發展要解決的自身問題。人自身的改造就是解決少生人的問題,也是“創新型發展”的根本所在。人、自然、戰爭三者看似沒有多大關係,其實有間接關係,這是因人口過度膨脹導致自然資源減少和無序利用的根本原因。人們嚮往美好的人與自然和諧生活,自然空間多了,人佔有的空間大了,自然就和諧了。

自然和人的改造重要,那人與人的關係也相當重要,也是創造和諧新世界的關鍵。“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要犯我,我必犯人”。換句話說:人不求我,我不求人,人要求我,我也求人,該出手就出手,不該出手就不出手,分寸把握得當,才活得有尊嚴。人作為個體,生來是平等的,按照“血統論”而言,人生來是不平等的。人生來不平等怎麼辦?改變,才是關鍵。只有改變,透過知識改變命運,才能改變不平等的事實。各國關係也如此,有大國也有小國。大國欺壓小國是事實存在。小國如何崛起,是“卑躬屈膝、任人宰割”還是“奮發有為、異軍突起”,關鍵是改變。就像人與人的關係一樣,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一樣,“合而不同”才是求同存異的關鍵所在,否則會出現“知我者,我敬之,犯我者,必除之,道不同,不為謀”的局面,爭吵和戰爭就再所難免了。構建和諧新世界,國與國、人與人,多一份尊重和理解,才能使國際關係和社會關係更融洽。

不管是大國治理還是小國治理都如烹小鮮一樣,不能來回折騰,要理清思路,抓大放小,重點才是關鍵,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關鍵是認同,認同不了暫時放一邊,等時機。同樣,人與人之間認同也是關鍵,認同不了的也別來回折騰,只有“合而不同”的認同才不會出現“同而不合”的紛爭發生。

創造和諧新世界需要加強自然與人的雙重改造,人與自然始終是一對互生共享關係,缺一不可。(作者:葉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