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那些智慧音箱吹過的牛,至今都沒實現

  • 由 鈦媒體APP 發表于 籃球
  • 2023-02-03
簡介在智慧音箱誕生前,智慧家居的互動是透過觸控來實現的,而搭載了語音互動技術的智慧音箱能用聲音來操縱裝置,確實比用手控制更符合人類懶惰的天性,互動性也更好

舊手機換家電是騙局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鋅財經,作者 | 陳妍,編輯 | 大風

智慧音箱似乎已經碰到了天花板。

IDC釋出的《中國智慧音箱裝置市場月度銷量跟蹤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國智慧音箱市場銷量為1483萬臺,同比下降27。1%,銷售額為4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6。2%。

國內智慧音箱市場陷入低迷狀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根據IDC報告,從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國內智慧音箱線上渠道銷量已經連續六個季度出現環比下滑。即便是位於頭部梯隊的小米、百度和阿里(MBA)也頂著銷售壓力。Strategy Analytics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阿里、百度、小米的智慧音箱出貨量分別下降25。6%、23。8%和18。5%。

如今的智慧音箱市場,難復當年盛景。

2014年,亞馬遜推出智慧音箱Echo,隨後智慧音箱之風颳遍全球。谷歌、蘋果、小米、百度、阿里等科技巨頭以及一眾初創企業加入混戰,推出自己的智慧音箱品牌。到了2017年下半年,國內做智慧音箱的企業已近50家。

小米、百度、華為等旗下智慧音箱

當年科技巨頭們一口咬定,智慧音箱是繼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語音互動技術被認為是下一代人機互動的核心,而智慧音箱則是5G和物聯網時代的家庭標配。在科技巨頭的願景裡,智慧音箱將成為智慧家居的入口和指揮中樞,來聯動空調、燈光、窗簾等家居用品。

為了爭奪這個AIot“入口”,MBA等公司開始打起價格補貼戰,把智慧音箱的售價壓到百元以內。長期的價格競爭,讓小公司玩不起早早退場,大廠普遍虧損,但直到今天,智慧音箱都沒有在市場上找到合適的位置。

隨著新鮮感的褪去,智慧音箱自身定位的尷尬、功能侷限性以及隱私安全風波,都讓它成為被拒絕的物件。而龐大的5G、物聯網生態背後,賽道邏輯已悄然轉變,語音互動技術將以更加豐富的媒體形態呈現,智慧音箱本身則正在模糊化。

智慧家居的“偽入口”

事與願違,這些年智慧音箱的發展不盡人意。科技巨頭們給智慧音箱畫了一個又一個大餅,卻沒能兌現,讓消費者們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科技巨頭們曾大手一揮,撒錢換銷量,也不過曇花一現。

究其根本,還是智慧音箱作為智慧家居“入口”這一概念未達預期,所謂的家庭智慧革命並未實現,消費者高呼是個“騙局”。

在智慧音箱誕生前,智慧家居的互動是透過觸控來實現的,而搭載了語音互動技術的智慧音箱能用聲音來操縱裝置,確實比用手控制更符合人類懶惰的天性,互動性也更好。

因此,從理論上來說,智慧音箱作為智慧家居入口的邏輯是成立的。

就拿小米家的小愛音箱來說,它支援小米的所有智慧硬體,如果某位消費者有個“小米之家”,那他一句話的事就能操控屋內所有裝置。

不過,這樣看上去智慧高階、解放雙手的居家生活建立在智慧音箱和家裡所有智慧家居都來自同一廠商,這種機率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大。由於缺乏統一標準,智慧音箱很難做好多裝置互聯。

一個家庭裡的智慧硬體裝置,可能來自多個不同廠商,而他們彼此之間各自為戰,不同供應商、不同生態之間的智慧硬體產品很難協同運作,裡面存在複雜的利益博弈

。說白了,僅作為物聯網生態一端的智慧音箱,拿不到其他智慧裝置的操縱許可權。

而且物聯網的入口為什麼非得是智慧音箱呢?單純從語音互動方面考慮,智慧音箱還比不過智慧手環,後者不存在遠場互動的問題。比如,小愛音箱Pro沒有設內建電池,必須插線工作,使用者只能在特定的範圍內呼喚小愛同學。

越來越多的廠商已經在用手機、平板、智慧中控屏等作為智慧家居互動入口,而語音互動技術的載體也可以是開關、電視、洗衣機、空調等任何家電裝置。

隨著多入口、無感互動、主動智慧服務逐漸成為主流發展趨勢,智慧音箱不再是智慧家居唯一入口。

據鋅財經瞭解,小米家的智慧吸頂燈有兩種語音操控方式,一個是小愛音箱,另一個是Siri。也就是說,如果有iPhone、iPad、Apple Watch等任何蘋果產品,就不需要額外買小愛音箱來語音操控了。

小米旗艦店聊天截圖

所以,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透過一個音箱來實現智慧家居場景,幾乎是難以實現的。

並不貼心的人工“智慧”

智慧音箱火熱的那幾年,有這樣一種說法:智慧音箱可以成為獨在異鄉、獨自租房的獨身青年的陪伴者,為他們提供精神上的撫慰。更大範圍來看,智慧音箱似乎能給老人、兒童等任何有情感需求的人,帶來陪伴服務。

理想很豐滿,目標很明確,現實卻一言難盡。直到現在,使用者在使用智慧音箱時仍需要用“小愛同學”“小度小度”等關鍵詞喚醒,智慧音箱只能被動地接受指令,與“有溫度的陪伴”可以說相去甚遠。

使用者希望與智慧音箱實現“對話式”交流,但大多時候是雞同鴨講。智慧音箱無法理解複雜的語言場景,只能實現播放音樂、講故事、檢視天氣等簡單的功能,有的時候連最基礎的指示也會出岔子。基本上所有的智慧音箱使用者,都經歷過和智慧音箱的“智障對話”。

比如“小愛同學,開啟餐桌燈。”“你有好幾個燈,先告訴我要控制哪個房間的裝置吧?”“開啟餐桌燈!”“沒有聽明白呢。”又或是“小度小度,唱S。H。E的Ring Ring Ring。”“我猜你是不是想聽龔琳娜,《微微》。”“小度小度,是唱S。H。E的Ring Ring Ring。”“好呀,一首S。H。E的《半糖主義》送給你。”

某網友在B站分享與小度的崩潰交流

有一部電影叫做《機器管家》,故事的主人公是機器人安德魯,他不只是家務機器,還是主人家庭的一份子,懂得人類的習俗與情感,能夠一起分享歡笑與悲傷;而電影《她》裡的人工智慧系統薩曼莎,儘管沒有具體的形態,但她風趣幽默、溫柔體貼的性格,讓她逐漸走入主人公內心,成為彼此的精神伴侶。

雖然高智慧的人工智慧也會衍生出一系列的倫理問題,但可以確定的是,基本上沒有使用者會從一個音箱上獲得“陪護”的滿足感。

經歷過類似的事件後,使用者們往往一氣之下把智慧音箱丟到牆角吃灰,或者自動把它降級為帶AI技術的普通音響,當做內容播放器來使用。

事實上,在認清形勢後,連製造廠商都把智慧音箱往高音質音響上發展。比如小米的Sound和華為的Sound X都將音質提升作為主打賣點。小米Sound適配了UWB音樂接力等功能,而華為則延續了與帝瓦雷的合作。智慧音箱的售價也從幾十元提升到幾百甚至上千元。

深陷醜聞風波

智慧音箱既沒實現智慧家居“入口”,也做不了陪伴型人工智慧,還面臨著其他困境,勸退消費者。

早兩年,有媒體曝出亞馬遜、谷歌、蘋果等科技巨頭的智慧音箱產品變身“竊聽器”,收集使用者語音的負面訊息。亞馬遜在全球有一個數千人的團隊,以提高軟體水平為由,聽取使用者向語音助手Alexa發出的所有指令的錄音。蘋果的Siri團隊和谷歌助手團隊也採取了類似的人工聽取方法。

智慧音箱往往是在私人空間中使用,如果它們成為竊聽器,那使用者幾乎是在太陽底下“裸奔”。在這種不安全的情境下,消費者自然喪失對智慧音箱的信心。

前不久,有網友在黑貓投訴上反映自己購買的天貓精靈經常上演深夜“驚魂記”。這臺智慧音箱幾乎天天大半夜唱歌,還會自己調大音量,自己重新設定了也無果。自家孩子常常玩著玩著被突然到來的聲音嚇到,導致現在只敢白天才開機。

黑貓投訴截圖

智慧音箱不僅沒能給使用者生活帶來便利,反而帶來一系列麻煩,那買智慧音箱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某種程度上,智慧音箱正在“消失”。它背後的語音互動技術正以一種語音助手的形態,融入到各家的智慧生態中,而智慧音箱本身越來越往“音響”靠近。或許在未來,智慧音箱將不再作為一個硬體裝置獨立存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