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畢淑敏:延長中年

  •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籃球
  • 2023-01-14
簡介▽作家梁實秋曾寫過這麼一段話:“中年的妙趣,在於相當地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把什麼叫做的英文

原創 洞見

畢淑敏:延長中年

作者:洞見·安娜貝蘇

一歲有一歲的味道,一站有一站的風景。

作家畢淑敏,曾在一篇文章中談及中年。

她說,中年階段的自己,不再豆蔻年華人面桃花,不能無憂無慮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但即便躊躇迷茫,畢淑敏依然說,“思前想後,我依然懇請延長我的中年階段,因為這是我最勇敢的時刻。”

人到了中年,扛得起責任,也依舊有所追求。

無聲沉默地,於歲月中將自己打磨成一塊溫潤的玉,沒有稜角,卻有光芒。

畢淑敏:延長中年

01

人到中年,扛起責任

曾看過一個叫做《秋田》的電影,英文名字叫“The Fall”。

它把人生分為四個季節,而中年,是秋。

秋,是安靜,是收穫,中年的我們,褪去青澀,收起莽撞,來到了人生中最成熟的時刻。

而“Fall”在英文裡,還有個意思是,下墜。

走到三四十歲的我們,精力體力都在逐漸減退,往前時躊躇,往後沒有退路,所以中年也是迷惘的代名詞。

作家連嶽有位讀者,說自己多年來一直從事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工作。

在工地上做過工,當過廠子裡的保管員,做過工程公司的採購員。

如今年過四十,依舊不上不下,前途渺茫。

讀者為此陷入了抑鬱,他憎惡自己平庸,內疚沒給妻兒更好的生活。

但連嶽卻為這個故事,做出了不一樣的解讀。

他說,像你一樣按部就班、踏實生活,也是人生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能量很大,輕鬆完成人生任務,的確令人羨慕;但許多能量不大的人,艱難困苦地完成人生任務,才更令人感動。”

人到中年才明白,普通人的勝利是夾雜著艱難的戰勝。

於生活,我們慢慢從寬闊的平原,走進了人生的小徑。

我們不再能無事一身輕,但卻有了永遠的羈絆和奮鬥的理由。

於家庭,我們是父母的堅強後盾,也是孩子的守護神。

中年人最大的勇敢,是櫛風沐雨,以平凡之軀撐起一方煙火;

中年人的歲月靜好,是父母尚在,稚子年幼,一切可期。

所以,延長中年就是延長我們最能奉獻,亦最能享受的時光。

此時,只有相聚相守,沒有離別的哀愁。

此時,當我們歸家卸下一身風雪,依舊能有幸福與溫暖迎面相應。

畢淑敏:延長中年

02

人到中年,保持銳氣

導演王潮歌曾說:

“12年是一個輪迴。到了36歲,家庭、工作、生活都趨於穩定,人也截然分為兩種:一種是重複36歲,另一種就是開始尋找新的人生。

絕大部分人死於36歲,不是肉體的死,是倦怠、焦慮、沉默,對於生活沒有熱望。”

我有位朋友,傳媒碩士畢業,經過層層選拔,終於進入一家知名報社當記者。

這份工作,高薪、體面,每次聚會,朋友都會難以遏制地流露出驕傲的神色。

五年過去了,朋友守著舊崗位,渾噩度日,從未想過更新自己的思維與履歷。

結果,當新媒體風潮刮過來,朋友所在的報社倒閉,他再也沒有安身立命的能力,到了40多歲,生活光景一日不如一日。

人到了一定年紀,越來越少的兩樣東西,一是時間,二是勇氣。

許多人以“時間不夠”、“年紀太大”為由,放棄了自我提升,也逐漸喪失對生活的熱情。

覺得人到了中年,只能被壓在現實的大山下,他們學會了對生活俯首稱臣。

而有些人,卻一直心懷勇氣,所向披靡,不斷重新整理著自己的人生經歷。

張涵予在44歲前,一直飾演一些無名小角色,到了不惑之年,依舊寂寂無名。

旁人笑他,“都這把年紀了,還做什麼夢?”

他也笑笑,“唐僧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也終能修成正果。”

終於,他等到了《集結號》中的穀子一角,一炮而紅,多年逐夢,最終如願。

作家馮唐,許多年裡,做過醫生,當過企業高管,寫過詩,出過書。

旁人羨慕他光鮮的履歷與頭銜,他卻說只是因為自己從未放棄過對生活的追求與熱望。

很喜歡這麼一句話:變老並不是一件悲慘的事,心老了才是走下坡路的開始。

想要生命有更多可能,就要留住自己的好奇心,保持自己的求知慾。

人生後半程,經營好自己的技能,拓寬自己的思維和眼界。

只有不斷更新、重啟,才能不斷增強生命的韌性,迎來嶄新的自己。

畢淑敏:延長中年

03

投資自己,延長中年

張愛玲說,所謂中年,就是一眼望去都是需要你的人,卻沒有你可以依靠的人。

中年人生,有孤獨無助,但相比即將到來的老年,依舊是生命最豐饒的階段。

前半生,我們行路、讀書、閱世,為生命積蓄能量;

人生後半程,要繼續投資自己,延長最有價值的中年階段。

無論歲月如何流逝,你花在自己身上的時間和精力,是你前行路上最大的底氣。

1。 動養身體

《呂氏春秋》裡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活水長流所以不腐朽,門軸常轉所以不被蟲蛀。

到了中年,身體各項機能都在走下坡路,尤其要保持運動的習慣。

無論是瑜伽、跑步還是有氧操,一定要動起來,才能把身心都除錯到最佳狀態。

就如有句話所講,你必須精力飽滿,才能經得住世事刁難。

中年以後,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一切美好才能有後續。

2。 靜養情緒

人們常說,摧毀一箇中年人,實在太容易了:

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一個生病的老人,和一地的雞毛蒜皮。

中年以後,人生似乎進入了“困難模式”,人的脾氣往往也隨著壓力變大而逐漸增加。

但生活越是兵荒馬亂,越是要擁有平靜面對的能力。

要知道再棘手的問題,靜下心來自會有答案;解決不了的事情,時間自會做出安排。

控制情緒,養好心態,就是在延長生命。

心無掛礙,平靜如水,生活自會許你清歡與靜謐。

3。 富養靈魂

賈平凹曾在書中寫道:

“人的一生,苦也罷,樂也罷;得也罷,失也罷,要緊的是心間的一泓清泉裡,不能沒有月輝。”

中年人生,平淡而無趣,我們要為自己的靈魂尋到一塊棲息地。

葉嘉瑩先生一生醉心詩歌,詩詞的韻律,幫她過濾掉人世間的所有風霜;

楊絳先生終生不離閱讀寫作,文字的瑰麗,助她走過人生所有苦難。

內心豐盈、靈魂飽滿的人,自然無懼歲月風霜,亦不會囿於繁瑣的生活日常。

任憑外界如何喧囂,自足自在的人,才能得到生命最溫柔的饋贈。

畢淑敏:延長中年

作家梁實秋曾寫過這麼一段話:

“中年的妙趣,在於相當地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科班的童伶宜唱全本的大武戲,中年的演員才能擔得起大出的摺子戲,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正懂得戲的內容。”

人生半坡的中年人,看過千般風景,閱盡世間百態。

一路走來,我們認過慫也服過輸,最終也一步步活成了萬能的自己。

我們不再有奢望,卻始終有承擔;心有所憂,卻始終勇敢無畏。

我們不可避免地要與生活繼續交手,但我們可以昂首面對,笑著前行。

原標題:《畢淑敏:延長中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