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天方現譚:“卬等”天台人,一開口就是《爾雅》

  • 由 天台哈拉貝 發表于 籃球
  • 2021-06-17
簡介現代書面漢語作為自稱的代詞,只有一個“我”,但古代卻有許多,如《爾雅·釋詁》中列舉的就有“卬、吾、臺、予、朕、身、甫、餘、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場合會有不同的代稱,這樣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方言中會有各種千奇百怪的第一人稱代詞了

卬怎麼讀什麼意思

天方現譚:“卬等”天台人,一開口就是《爾雅》

“項”?別逗了

“卬等”一開口就是《爾雅》

不知道天台方言裡的“我”字怎麼寫,只好用“項”來湊數?

讓我們回家找出《新華字典》。

天方現譚:“卬等”天台人,一開口就是《爾雅》

有沒有熟悉的感覺,彷彿又回到了那個年代?

天方現譚:“卬等”天台人,一開口就是《爾雅》

讓我們翻到第5頁

仔細找找

看到沒?

天方現譚:“卬等”天台人,一開口就是《爾雅》

天方現譚:“卬等”天台人,一開口就是《爾雅》

看清楚了沒?上數落第二個,這就是“卬”

(居然就在第5頁?虧我把字典翻爛成這模樣,竟然沒有注意過……)

普通話音áng,方言中讀如“項”,第一人稱代詞。

現代書面漢語作為自稱的代詞,只有一個“我”,但古代卻有許多,如《爾雅·釋詁》中列舉的就有“卬、吾、臺、予、朕、身、甫、餘、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場合會有不同的代稱,這樣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方言中會有各種千奇百怪的第一人稱代詞了。

“卬”是很古老的人稱代詞,最早出現在《詩·邶風·匏有苦葉》中:“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這也是天台方言保留較早古音的一個例證。

第一人稱複數有兩個,面向不屬於“我們”範圍的第三人時稱“卬倆”,“倆”輕聲,相當於“們”;面向同屬“我們”範圍的人時稱“卬等”。

“卬等、爾等”都是古語詞。《爾雅》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詞典,是辭書之祖。“雅”的意思是“雅言”,即在語音、詞彙和語法等方面都合乎規範的標準語。成語“溫文爾雅”也可以理解為“因為滿口《爾雅》中的詞語而顯得文質彬彬。”所以,看見沒,“卬等”天台人,一開口就是《爾雅》。有木有?

天方現譚:“卬等”天台人,一開口就是《爾雅》

說完了“卬”,再來說“爾”

第二人稱代詞,讀如“五”。

“爾”是文言色彩比較濃重的詞語,出現時間較早,使用也比較廣泛,如《孟子》:“爾為爾,我為我。”

有些人根據讀音誤認為應該是“唔”,如《綴白裘·採樓記》:“

個樣大風大雪唔來做啥?

”其實“唔”本只是個擬聲詞而已,而“爾”在吳語中的讀音有“n、ng、ngi”,也就是說“爾”就是讀成“五”的。

第二人稱複數為“爾倆”,文言中常見的是“爾等”。

天方現譚:“卬等”天台人,一開口就是《爾雅》

“爾等若不負朕,朕也必不負爾等,勉之……”

第二人稱所有格為“乃”,讀如“那”,如陸游《示兒》:“

家祭無忘告乃翁

”,方言中即為“乃爸”。與其它方言不同,這個所有格之前還可以再加代詞或名詞,如“爾乃爸”“渠乃爸”“xx(名字)乃爸”。

天方現譚:“卬等”天台人,一開口就是《爾雅》

第三人稱代詞,方言音如“gái”。

天方現譚:“卬等”天台人,一開口就是《爾雅》

《孔雀東南飛》中有“

渠會永無緣

”,這個“渠會”就是“會渠”,意為“再見他”。

朱熹的《觀書有感二首·其一》中有“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天方現譚:“卬等”天台人,一開口就是《爾雅》

用“渠”作第三人稱代詞的比較多,周邊的方言中就有“渠人”“渠伊”“渠儂”。

第三人稱複數為“渠倆”。

怎麼樣,看完之後,有沒有感覺我大天台的方言可了不得?

天方現譚:“卬等”天台人,一開口就是《爾雅》

文 | 陳靜

圖 | 網路

轉自: 天方現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