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心理學基礎理論

  • 由 概念意識論 發表于 棋牌
  • 2022-08-09
簡介心理學家們透過身體機能和高分子激素的驅動,以及環境作用的實驗研究,揭示了許許多多發生在動物身上,同時也發生在人類身上的意識行為,使得心理學從哲學的懷抱中分離了出來,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實證科學

基礎理論是什麼

美國學者墨頓•亨特在他的《心理學的故事》結尾中,不無遺憾地說:“相對論並沒有推翻牛頓物理,而只是吸收了它,並超過它來處理一些牛頓沒有看到的現象。現代進化論並沒有推翻達爾文主義,而只是增加了更多的細節、例外和能夠解釋達爾文不瞭解的證據的複雜情況。反過來,心理學卻產生了許多特別的學說,這些學說要麼後來被推翻了,或者被證明只能應用於如此有限的現象領域,以至於不能為更大和更有包括性的理論提供一個基礎。”

能不能為心理學提供一個具有更大包括性的理論基礎呢?

心理學研究的物件是生命體的意識行為,力求使生命體的意識行為得到剖析,使人類最終了解意識行為的組織方式,獲得對意識行為的控制、調節,按照人類自我改善的設計得到有效的、至善的提升和完美。

心理學在西方數千年間一直為哲學所懷抱。近代以來,隨著科學的發展,特別是精神分析學、生理學、神經學、行為學、人類學、動物學等等的發展,心理學逐步從哲學的懷抱中掙脫了出來,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實證學科。

然而,心理學的發展面對意識這顆迷幻之果,始終有著難以透析的尷尬。按照心理學的一般定義,凡大腦中發生的一切活動都是意識活動。可是意識這樣東西,似乎並不全在大腦中樞中。以生理學為基礎的心理學家們,從生理學的種種可以直接觀測的實驗中發現:

一方面,動物和人類的意識行為在許多方面既和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相關,又和一些高分子的激發驅動相關。在這方面,人類的意識行為和動物的意識行為在許多地方是共同的,可以共同地從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和高分子的激發驅動中得到解釋。

這樣的事實使得心理學家們,特別是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們一度意氣風發和躊躇滿志地認為,可以透過大腦神經系統和高分子的激發驅動,實證地、原發地、全部地揭示一切意識行為的形式和內容,包括知覺、性格、意志、情緒、喜厭、快樂、痛苦、判斷、協同、選擇、求取等等。

另一方面,越是深入的研究,心理學家們越是感到人類意識特有的符號、指稱、抽象、語言、文字、知識、觀念、思想、想象、虛構、藝術、數學、宗教、信仰、哲學、創造、自我意識、自由意志,等等,都是難以透過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和高分子激素的驅動來實驗觀測和求證的。

不少心理學家力不從心地感到,應當把符號、指稱、抽象、語言、文字、知識、觀念、思想、虛構、藝術、數學、宗教、信仰、哲學、創造、自我意識、自由意志,等等,排除在心理學之外。

心理學家們在長期研究中感到,生命體的意識行為既和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相關,又和高分子激素驅動相關。這種高分子激素驅動,既是底層的又是極為強大的,甚至主宰我們的身體的,例如,性慾的驅動、飢餓的驅動、疼痛的驅動、強健的驅動、毒癮的驅動,快感的驅動,幻覺的驅動等等,與其說是一種大腦管控的行為,更不如說是種種高分子激素對身體的驅動。

於是,心理學家們把生命意識的行為方成了兩類,一類是由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管控的有意識行為;另一類是高分子激素的無意識行為。

這樣,心理學孕生了一個被稱之為“無意識行為”的重要概念,並對生命意識的行為方式進行了“有意識行為”和“無意識行為”的劃分。當然,“無意識行為”對生命體來說也是一種主體行為。“無意識行為”會傳遞到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發展為大腦的“有意識行為”。例如,性的衝動、激奮和快樂,既是高分子激發的驅動,又會傳遞到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生成有意識的愛慕、渴望、追求、營造和強力,或者抑制和遮蔽。

“無意識行為”的概念確立,是心理學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貢獻,它表明生命意識的行為方式既受到大腦中神經系統的管控,亦受到高分子激素的驅動。它揭示了意識和肉體,以及意識和高分子之間的直接關聯,這種關聯是可以透過生理學觀測的實驗予以求證的。這樣,關於意識的自我絕對,靈魂的自我絕對,及它們獨立存在的種種見解和猜測,在生理學的意義上被科學破除了。

心理學以它的科學實驗的張力認為:

1、可以透過生理實驗的可證性和確定性觀測,獲知意識的各種行為是如何由神經系統和高分子激素的驅動生成的。也就是說,人類可以透過科學實驗,揭示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管控方式,以及高分子激素的驅動,破解動物和人類的心理結構,以及這個心理結構是如何發生的。

2、可以透過無意識的驅動為種種非理性的行為找到依據,並使這種依據獲得實驗支撐的理論解說。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以身體的無意識驅動為依據,解釋了性在人類和動物世界中的原發性和本能性,揭示了普遍存在的快樂原則。這種揭示使我們理解為何在人類的神話中、宗教中、藝術中,歷史中和現實中,性始終是一種根深蒂固、經久不息的強大力量。例如,《詩經》開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希臘神話中萬神之王宙斯對女性的引誘;中國神話中的七仙女下凡;聊齋中美麗善良的狐狸精;西子湖畔情深義至的白蛇傳;倉央嘉措的不負如來不負卿,不為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古印度神廟中栩栩如生的生殖浮雕;美麗非凡的愛神維納斯雕塑;莎士比亞悲劇中的羅密歐和朱麗葉;中國戲曲中梁山伯與祝英臺;梅花三弄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歷史上帝王后宮三千寵愛;帝王的游龍戲鳳、君子的憐香惜玉、文人騷客的尋花問柳、世俗小人的偷雞摸狗;現實生活中的情人、小蜜、性解放、色情業、權色交易和錢色交易等等,無不反映了這種到處注入的、形形色色的以性為驅動的強大力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從無意識的身體本能驅動的解蔽上,為人們敞開了一種新的說法和揭示,從而給予西方社會和文學藝術一種強烈的衝擊和震撼,認為性和宗教一樣,是上帝賜予男人和女人通往永恆的金光大道。人們透過性慾的快樂獲得肉體世代相傳的永恆,透過宗教的信仰獲得靈魂昇華和與上帝同在的永恆追求。

3、可以透過身體機制的驅動,揭示身體方式的心理結構,進而透過心理學的設計和制導,改善人類的心理結構,獲得更高的心理質量,更加符合人類幸福和至善的需要,並使人類的各種精神疾病和精神缺陷在心理學的治療中獲得緩解和消除。

例如:

(1)兩性為基礎的性慾機制。

這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核心所在,弗洛伊德把性慾作為身體驅動的核心所在和最強大的無意識力量。儘管他的學說很有偏執,試圖以性本能說明一切精神現象,但他最為深刻地從性本能的角度,提出了“身體驅動”的概念和“無意識行為”的概念,以及社會風俗和道德要求的有意識抑制,提出了原我、自我和超我的人類精神構造。

(2)世代積累的集體原型機制。

每個物種都有它們世代積累所造就的“集體原型”。這是榮格的見解,榮格認為這種“集體原型”是先驗的,在這樣的意義上我們每個人都有200萬歲。“集體原型”是世世代代經驗歷史積累的鑄就。也就是說,一切先驗的架構都是經驗歷史的鑄就。“集體原型”造就了物種的本能激發機制,即每個物種都按照其“集體原型”的本能激發機制對外部環境和外部刺激作出它的先驗和經驗聯結的、本能激發機制驅動的意識行為。不同物種在各自生存環境中的世世代代經驗生活所積累生成的“集體原型”,造就了不同的先驗架構、原發驅動和本能激發機制。

(3)個人的情結機制。

弗洛伊德認為,個人會因某些影響深刻的經驗事件,在個體心靈中留下“情結”。這些由個人經歷所造就的“情結”會隱藏在心靈的深處,當它們被某些刺激或夢境喚醒和釋放時,就會以獨特的行為方式和夢幻方式顯現。心理治療和夢的解析的關鍵就是發掘和抓住這種個人經歷的“情結”,找到其原發驅動所在,據此制定精神分析的治療方案。

(4)刺激反應的行為機制。

桑代克、巴甫洛夫、沃森、納金斯等,他們透過精心設計的動物的生理實驗,認為完全可以依靠可觀的、可測量的現象來建構一門新的心理學。他們認為心理學的內容是生理行為而不是意識,意識是不可捉摸的,而生理行為是有規則的,這些規則是可以透過“刺激反應”的生理效應來確立、固化和求證的。“刺激反應”為核心的行為主義曾一度在美國大行其道,被開發出了許多實用性的功能。例如,智慧測量、人力資源分配、職業技能培訓、環境營造等等。

(5)高分子的激發機制。

醫學、藥理學、生理學的實驗和研究,揭示了人體內部存在著種種高分子激素。高分子激素含量的波動對於人體行為有著極為重要影響和作用,其含量在人體中的多一點或少一點,不僅直接關係到身體的生理功能和健康,亦關係到身體的性格和精神行為。各種各樣的酶、維生素、胰島素、腎上腺素、荷爾蒙等高分子激素在身體中的含量波動,往往會極大地改變一個人的精神、情緒、性格,甚至體表的形象。此外,大麻、罌粟、海洛因等等,使人產生著種種幻想和心理成癮,更顯現了高分子激素的作用。

(6)感覺器官的自組織機制。

按照德國格式塔心理學的見解,感覺器官以其自組織方式造就外部刺激的感知樣式。以視覺器官為例,當外部刺激的資訊進入視覺器官,視覺器官就會按照它的自組織方式生成視覺表象。德國學者認為,視覺器官的自組織方式大體有:圖形與背景的關係原則、接近或鄰近原則、相似原則、封閉的原則、好圖形的原則、共方向原則、簡單性原則、連續性原則等等。至於其他嗅覺、聽覺、味覺、體覺等等亦有它們各自的自組織機制,並以自己的自組織機制生成各自的直觀表象。

(7)大腦中樞的管控機制。

腦的生理解剖和實驗,揭示了大腦是意識行為的中樞控制,大腦的皮層、腦溝、灰質、白質、垂體、腦橋、嗅球、顳葉等等都有相應的意識行為的控制功能。當大腦的某些部位發生損缺、萎縮和退行性病變時,就會使得相應的控制功能發生變化,造成人的意識行為的種種失常。如意識能力、記憶能力、語言能力、方向能力、注視能力、辨別能力、意志能力、學習能力、平衡能力,等等的變化和喪失。

(8)環境的作用機制。

心理學家們都十分重視環境對人和動物的行為影響,並在這方面作了許許多多的實驗。這裡所說的環境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了自然環境,也包括生活環境和人際環境,不同的環境對於人的性格、情緒、意志、生存等等都會產生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我們看到,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實證科學,在西方學術界是力求從身體機能和高分子激素;環境的作用和影響等各個方面,揭示動物和人類的意識行為,以此摘取生命意識行為終極破解的金蘋果。

心理學家們透過身體機能和高分子激素的驅動,以及環境作用的實驗研究,揭示了許許多多發生在動物身上,同時也發生在人類身上的意識行為,使得心理學從哲學的懷抱中分離了出來,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實證科學。心理學研究所取得的種種科研成果,有助於我們從心理結構的調節、治療和改善上,解決人類的心理問題,對提高和完善人類的心智和行為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心理學對心理結構的研究和揭示,有幾點非常值得我們重視:

第一,心理學揭示了無論動物的意識行為還是人類的意識行為,如激發機制、集體原型、個人情結、自組織方式、高分子激素、環境作用等等,都是建立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關係上的。因此,心理學的研究,既不能把意識行為歸結為純主體方式的造就,也不能歸結為純客體方式的作用,而應從主體方式和客體方式的統一中,探討生命體的心理結構和意識行為。

第二,心理學對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管控機理,以及對高分子激素的研究,使得生命意識的行為方式有了有意識管控和無意識驅動的劃分。這種劃分,使得我們對生命體的意識行為有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聯絡,即身體機制和高分子驅動的概念聯絡。

第三,心理學的研究始終感到人類的符號、指稱、抽象、語言、文字、知識、觀念、思想、想象、虛構、藝術、數學、信仰、宗教、哲學、創造、自我意識和自由意志等等,是難以透過身體機能和高分子激素來揭示和解釋的。許許多多的心理學者感到,人類的意識行為和動物的意識行為,既不是截然分離的,它們有著生理上的基本相同;又不是完全等同的,它們有著某種迥然的不同。

這種迥然不同是怎樣造成的呢?無論哲學和心理學都曾對此感到了困惑。

哲學和心理學的共同難題是,人類的意識行為為何既同動物的意識行為有著身體機能和高分子激素驅動的共同,又同動物的意識行為有著理性方式的迥然不同?特別是人類的符號、指稱、抽象、語言、文字、知識、觀念、思想、想象、虛構、藝術、數學、宗教、哲學、信仰、創造、自我意識、自由意志等等的理性,都是動物不具有的,是不能由身體機能和高分子激素驅動的實驗求證來解釋和求證的。我們永遠也無以透過生理實驗的方式,揭示上帝觀念,相對論觀念、自由觀念、必然觀念、絕對觀念等等,是怎樣在人類大腦中透過生理方式來生成的。

此外,為何人類能夠獲得和擁有符號、指稱、抽象、語言、文字、知識、觀念、思想、想象、虛構、藝術、數學、宗教、哲學、信仰、創造、自我意識、自由意志的理性,而與人類同處在地球生命進化中的動物,以及許多進化歷史遠遠長久於人類的動物,為何不能和人類一樣獲得和擁有理效能力呢?其成因和動因何在,這始終是西方哲學和心理學極為困惑和繞不過去的一個坎。

當心理學還處在哲學的懷抱中時,哲學家們一直試圖透過哲學抽象方式,揭示人類理性的由來。亞里士多德的形式邏輯,提供了概念、命題、判斷、推理的思維規則。洛克和休謨認為一切觀念和知識來自經驗,大腦只是一塊白板,經驗在這塊白板上進行印製,留下的摹本經過反思成為簡單的觀念,大腦進一步將簡單觀念組合為複雜觀念,造就人類的各種觀念和知識。康德的批判哲學,把人類認識的自組織結構分為感性、知性和理性的構造,認為先驗的感性生成認識的直觀表象,先驗的知性生成認識的範疇判斷,先驗的理性生成認識的邏輯推論。

綜觀心理學的發展,包括心理學的哲學思考和心理學的實驗科學,存在兩個非常突出和帶有根本性的問題:

第一,他們都把意識確定為一種先天原則的構造。一些學者甚至希望從基因和量子的先天構造中,找到意識之源,給出意識的終極破解。這樣的見解極大地障礙了哲學和心理學的進一步發展,使得哲學和心理學至今沒有能夠到達這樣的思想高度,即:

1、意識不是先天原則的構造。意識發生於、生成於主體生存的自主求取,以及主體自主求取與客體作用的聯結,由此生成直觀表象的身體意識和概抽象構造唸的意識。

2、意識方式是一個不斷進化、演化的歷史程序。具有生物性進化和文化性演化的兩種方式。前者產生了身體意識的行為和心理構造,後者產生了概念意識的行為和心理構造。

3、生命意識方式,其當下和承續是先驗的,其生成和由來是經驗的,是先驗和經驗統一。先驗和經驗是互為依存和不可分割的,純粹先驗的主體方式是不存在的。

4、人類的意識結構是身體意識和概念意識的聯結。其底層是身體意識的直觀表象,上層是概念意識的抽象構造。這樣的意識結構顯現了,人類在身體意識的心理構造上有著和動物世界共同的淵源,在概念意識的心理構造上和動物世界有著迥然不同。概念意識是文化性生成,這種文化性生成是不能用生理實驗的解剖來觀測的。我們不能用外科手術的方式開啟一個人的大腦,用生理實驗的解剖來直觀大腦中存在的各種符號、概念、知識、觀念、思想和自我意識,以及它們的抽象構造的。

第二,在語言問題上,儘管一些心理學家在研究中感到,語言是一套符號系統,可以讓人類得到超凡自由的心理構造,可是他們始終以為語言是人類大腦的一種先驗機制,而恰恰沒有能夠認識到:

語言不是從天降落的,語言生成於符號指稱,經歷了聲符指稱、部落口語和文字語言三個發展形態。語言起源於聲符指稱,聲符指稱產生於遠古時代人種動物群體狩獵採集的食物分享的分配指稱,這樣的分配指稱,經驗歷史地使得人類喉嚨裡發出的聲音,由生物性指向叫喚轉移為了文化性指稱聲符,並在漫長的文化演化中走向了部落口語,進而在聲符和字元的結合中走向了文字語言。

我在閱讀美國學者理查德·基利所著的《人類的起源》時,注意到哈佛大學格林·艾薩克在1978年提出的一個觀點,這個觀點把著重點從作為塑造人類行為動因的狩獵,轉移到協作地獲取和分享食物上來。在艾薩克看來,“採取食物分享有利於發展語言、社會互助和智慧”。基利亦認為:“食物分享假說是在那些用於解釋是什麼力量使得早期人類通向現代人類之途的學說中最可信的”。

民以食為天,食物分享的分配指稱,更有資格和必然在歷史的源頭,促成符號指稱的發生,使喉嚨裡發出的聲音從生物性指向叫喚轉移為文化性指稱聲符,使人類獲得了語言。

我們不能把語言的獲得和擁有,歸結為自然而然的生物性進化生成,是大腦神經系統的天賦功能,而應從人類符號指稱文化的生成和演化中,勘察人類語言的獲得和由來。人類透過語言指稱抽象構造的概念意識,造就了符號、語言、文字、知識、觀念、思想、藝術、想象、虛構、數學、宗教、哲學、信仰、創造、自我意識、自由意志的文化心理構造。

語言和概念意識的歷史之謎因長期得不到透徹的揭示,使得與往的心理學在意識行為的研究和揭示中,或者偏執哲學的內省,或者偏執生理實驗的觀測;或者偏執刺激反應的行為主義,或者偏執先驗的自組織方式;或者偏執人類和動物的共同,或者偏執人類和動物的完全隔絕,如,人類是有靈魂的生靈,動物是沒有靈魂的生靈,等等,使得心理學在其行進的路上,始終不能獲得一個具有更大包括的理論基礎。即,既能貫通和包含人類的意識活動,又能貫通和包含動物的意識活動;既能貫通和包含哲學內省,又能貫通和包含生理實驗的理論基礎。

在長期的哲學思考中,特別在生命意識方式演化和人類意識結構的勘察中,我的思考成果是,要取得一個既能貫通和包含人類意識,又能貫通和包含動物意識;既能貫通和包含哲學內省,又能貫通和包含生理實驗的理論基礎;既能包含動物的心理活動又能包含人類的心理活動,需要創立四個重要的基礎理論,即,生命意識方式演化的基礎理論、人類意識結構的基礎理論、概念意識生成的基礎理論和人類文化演化的基礎理論。

這樣,心理學的發展就有了一個更大包括所需要的理論基礎和更高的廣闊視野。心理學研究既需要哲學的思考,又需要生理的、行為的和病理的實證,兩者都是心理學研究不可偏廢的基本方式。這種情況說明了心理學研究既是科學的任務,也是哲學的任務,需要兩者聯手共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