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典型滑坡介紹——浙江省長興縣泗安鎮山門口滑坡

  • 由 地海探心 發表于 綜合
  • 2022-10-06
簡介其主要接受大氣降水補給,經流方向與斜坡坡向基本一致,一般向低窪處運流,由於滑坡區地形坡度相對平緩,除暴雨或強降雨外,坡體表部一般難以形成地面徑流,且滑坡區鬆散堆積層厚度較大,結構鬆散,有利於地表水的下滲與賦存,孔隙潛水多以井的形式沿坡排洩,

邊坡滑移面怎麼確定

1、滑坡區概況

受2011年6月10~18日強降雨的影響,長興縣泗安鎮山門口村民李永新等房後山體於6月18日凌晨左右發生滑坡現象,危及前緣住戶的生命財產安全。

滑坡區北亞熱帶東亞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321。7 mm,常年雨日144。5天,年最大降雨量為1797。1 mm (1983年),最小降雨量為640。9 mm (1978年)。年內一般可以分為兩個雨季:春雨期3~5月和梅雨期6~7月,其中梅雨期內易發生暴雨。

地貌型別為丘陵地貌,山頂海拔標高為271。2 m,相對高差約150 m左右;地形坡度呈上陡下緩狀,中上部地形坡度約25°,剖面以直線、凸形坡為主;下部坡腳一帶地形坡度約10~15o,坡腳見建房開挖形成的人工邊坡,高差約3。0 m左右。滑坡體位於山體的南側斜坡下部,原始地形坡度約15°左右,經後期改造後,現地形坡度約10°

滑坡區出露地層主要為中志留統唐家塢組S)及第四系殘坡積(Qel-→)。滑坡體及周邊未見中等風化基岩出露。根據鑽孔揭示,滑坡體及周邊基岩巖性以紫紅色泥岩、泥質粉砂岩為主。地層產狀50°L25°,與斜坡坡向相背。

滑坡區地下水型別主要為第四系鬆散巖類孔隙潛水和基岩裂隙水兩類。鬆散巖類孔隙潛水,含水層巖性主要為殘坡積粉質粘土混碎石,含水層厚度1。9~3。3 m,地下水位埋深在0。6~1。46m。其主要接受大氣降水補給,經流方向與斜坡坡向基本一致,一般向低窪處運流,由於滑坡區地形坡度相對平緩,除暴雨或強降雨外,坡體表部一般難以形成地面徑流,且滑坡區鬆散堆積層厚度較大,結構鬆散,有利於地表水的下滲與賦存,孔隙潛水多以井的形式沿坡排洩,對滑坡體的形成影響較大。基岩裂隙水主要賦存淺部的風化裂隙中,風化裂隙一般呈網狀交織,方向性差,富水性貧乏,透水性一般,可視為相對隔水層。

2 、滑坡結構特徵

山門口滑坡平呈半橢圓狀,後緣拉張裂縫清晰、較連貫;剖面上呈緩坡狀,地形總體坡度約為10°左右,後緣海拔標高約145 m,前緣標高135 m,相對高差約10 m。滑坡主滑方向190°,軸線長度約50 m,前緣寬度約50 m,面積約2000 m2。根據各鑽孔資料分析,滑坡體最大厚度約4。8 m,最小厚度1。9 m,平均厚度3。5 m,故其體積約7000 m3,屬小型淺層土質滑坡。

典型滑坡介紹——浙江省長興縣泗安鎮山門口滑坡

根據岩土工程地質勘查資料,滑坡體自上而下可分為如下兩個帶(圖1):

⑴殘坡積帶粉質粘土混碎石:厚度約1。9~4。8 m,黃褐色,稍溼,鬆散切面粗糙,碎石含量一般佔30%~60%,粒徑一般2~20 mm,次稜~亞圓形,磨圓度一般,膠結較弱,幹鑽容易,成分雜亂,分選性差。

(2)全風化粉砂質泥岩:為滑帶物質﹐紅褐色、灰白色,稍溼,原巖結構不甚清晰,呈土狀,中密,其中灰白色物質呈粘土狀,飽水,軟塑~可塑狀。

滑床巖性為灰白色強風化泥質粉砂岩,該層全場均有分佈,厚度一般在2。3~6。9 m之間。灰白色,可見原巖結構,結構緻密,絹雲母化普遍,透水性差。

2。3滑坡體變形特徵

山門口滑坡變形現象主要表現為滑坡體表部裂縫、前緣邊坡坍塌及地面隆起等。

1 滑坡體表部裂縫

滑坡體表部裂縫分佈較多,性質以拉張裂縫為主,少數為剪下裂縫,根據裂縫的分佈位置及其內在聯絡,大致可分為三組(圖:

後緣裂縫:主要由LFO1-1及其伴生裂縫組成。LFO1-1呈弧形展布,兩側走向分別為25°、130°,總延伸長度約46 m,貫通性好,裂縫寬度約30~60 cm,裂縫中段伴有滑坡臺階,落差約30~70cm。LFO1-3位於LFO1-1的東南端,兩者之間相隔約5 m,從其分佈位置及走向分析,兩者為同一組裂縫,但未完全貫通。

前緣裂縫:主要由LFO2組成,弧形,延伸26。0 m,貫通性好;裂縫伴有約30~50 cm的落差,裂口呈鋸齒狀,具有明顯的拉張特徵。其前緣邊坡見坍塌現象。

邊界裂縫:位於滑坡體西側邊界,由LFO3-1、LFO3-2兩條剪下裂縫組成。裂縫延伸長度5~8m,較平直,裂口3~5 cm;裂縫端部見多條平行細小裂縫,具有羽狀剪下裂縫特徵。

典型滑坡介紹——浙江省長興縣泗安鎮山門口滑坡

2 前緣邊坡坍塌及地面隆起

滑坡體前緣為建房開挖形成的邊坡,邊坡高差2。5 m左右,坡度約60°左右,主要由殘坡積層粉質粘土、粉質粘土混碎石組成。滑坡引發邊坡區域性坍塌現象。整個邊坡具有中部段邊坡較兩端邊坡段變形強烈的特徵。滑坡體前緣為建房開挖形成的平地,可見兩處較明顯的地面隆起現象,隆起高度約20~30 cm,面積約3~5 m2。區域性見因地面隆起造成的條形基礎(鋼筋混凝土)開裂。

4、 滑移帶特徵

本滑坡滑動帶為全風化層,厚度0。2~1。5 m。滑面後壁傾角35~40°,中下部傾角10~15。鑽探過程未發現較明顯的軟弱層或其它滑移痕跡等,

本滑移帶(面)的確定依據主要有以下幾點:

(1鑽進過程中,全風化層見返水現象,可視為相對隔水層。

典型滑坡介紹——浙江省長興縣泗安鎮山門口滑坡

⑵滑坡體前緣人工邊坡坡腳地帶見一明顯的幹、溼分界線(見圖3,此介面基本與殘坡積層及全風化層分界線相吻合。分界線以上殘坡積層呈乾燥狀,以下全風化層呈飽和狀,開挖後,可見水流。此現象可說明,上部殘坡積層透水性強,雨水透過殘坡積層滲透至全風化層,由於下伏強風化泥質粉砂岩透水性差,加之前緣民房基礎混凝土澆築破壞了原有的地下水通道,使地下水聚集於全風化層,使之形成一飽水的軟弱層,形成滑移帶(圖4。

典型滑坡介紹——浙江省長興縣泗安鎮山門口滑坡

3 全風化層呈軟塑~可塑狀,為相對軟弱層。

3、形成機理

本滑坡發生的根本原因為區內地表水易於入滲﹐且地下水排水不暢。地下水是本滑坡形成的核心條件。其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三點:

1 特定的地質條件是滑坡形成的內在因素

滑坡區出露巖性主要為中志留統唐家塢組頂部的紫紅色泥質粉砂岩﹐易風化,使得區內鬆散層厚度大,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物質條件。另一方面,上部鬆散層滲透性好﹐全風化泥質粉砂岩遇水易軟化,形成含水而透水性差的相對隔水層﹐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水的條件。

2 易於匯水的地形是滑坡形成的促進因素

滑坡區地形總體呈“陡”-“緩”狀﹐上部斜坡坡度約25°,直線狀,坡長大於300 m,匯水面積約0。025 km2,坡面鬆散層厚度一般小於 1。0 m,由於斜坡坡度陡,坡面鬆散層厚度小,不利於雨水的入滲;滑坡體位於斜坡下部的緩坡地帶﹐滑坡區坡長約50~60 m,原地形坡度約10~15°,上世紀五十年代,取土後地形坡度小於10°,地勢凹凸不平,區域性分佈於水塘,地表天然排水系統排洩能力差,加之表部鬆散層厚度大,雨水入滲條件好;如此之地形,導致滑坡區地表水易集而不易排,極大程度上增加了區內地下水的補給﹐改變了區內水文地質條件,促進了滑坡的產生。

3 大暴雨是滑坡產生的主要誘發因素

勘查區勘查區2011年5月前降雨較少,6月10~18日連續降雨,降雨量約201。4 mm(圖5,17日一日降雨量達70。8 mm從滑坡發生的時間上講,滑坡產生於2011年6月10日~18日的強降雨之後﹐強降雨對滑坡的產生影響明顯﹐是滑坡產生的主要誘發因素。

降雨對本滑坡的破壞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乾旱的土體遇連續降雨,導致雨水大量入滲,加大了斜坡上部鬆散層的自重,使得坡體下滑力增大,影響斜坡的穩定性;水的入滲使得其在隔水層頂面上富集,加速軟化甚至泥化了滑帶物質,使其摩擦力降低幅度大,繼而形成滑帶或滑面。另一方面,充斥於坡體裂隙中的地下水將對坡體產生靜水壓力,促進滑體的下滑﹐而滑體在飽水後,地下水對滑體產生浮力,從而降低了滑體對滑床的正應力,使摩阻力進一步的減小。

同時坡腳在建民房基礎的澆築,阻塞了地下水的自然排水通道,致使地下水聚集,也是本滑坡產生的主要誘發因素。

4、防治措施

根據以上分析,山門口滑坡為一小型淺層土質滑坡,地下水是本滑坡形成的核心條件,解決好地下水的排洩問題,即可達到阻止滑坡進一步發展的效果。故此,對該滑坡主要採用排水為主,監測為輔的治理手段。

4.1地表排水工程

主要為滑坡體後緣截水溝。斷面型式為矩形,淨寬0。5 m。淨深0。5 m,溝壁及溝底厚0。2 m。採用C25混凝土澆注。溝底設定0。1 m的砂礫石墊層,並鋪設防水土工布。

4.2地下排水工程

人工邊坡坡腳地帶全風化層中上部設定仰斜排水孔,並透過坡腳排水溝將地下水排出。仰斜排水孔共佈置7個,間距5 m,長度20~25 m,仰斜角度6°,方位角190°。採用輕型的潛斜鑽孔機成孔,成孔孔徑不小於80 mm,孔內設定濾水管,內徑不小於50 mm。

(1)成孔裝置:選用煤科總院西安分院鑽探所研製的MK-3型全液壓坑道鑽機﹐衡陽探礦廠生產的 BW250-50型泥漿泵和42 mm鑽桿。

(2)濾水管。選用長4m,壁厚4mm,外徑63mm,pvc管。為了保證濾水管下人鑽孔後,地層中的水能夠有效地滲入管內而排出孔外,在濾水管上面鑽3排相隔90°,直徑12mm、孔距40mm的水眼,各排水眼相互交叉程梅花形,外表緊裹一層由直徑0。139mm鋼絲編織的0。495mm鍍鋅濾網,由10#鉛絲以40mmd的間距捆紮。

(3)坡腳排水溝:用於排洩仰斜排水孔中流出的地下水。斷面型式為矩形,淨寬0。3 m,淨深0。4 m,溝壁及溝底厚0。2 m,採用C25混凝土澆注。

4.3監測工程

監測工程主要為施工過程中地表位移簡易監測(相對位移,鋼尺等)及施工後治理效果監測(絕對位移,全站儀、經緯儀等)。根據滑坡治理工程監測設計的原則,考慮到滑坡區通視條件好,監測工作應以儀器觀測為主,輔以宏觀巡視調查。滑坡體周界處設定6個監測點,滑坡外圍穩定地帶設定基準點1個。

(1)監測週期:監測點監測時間為治理施工後3個水文年。

(2監測頻率:監測點採用儀器進行監測,正常監測頻率﹖次/月,雨季3~4次/月,觀測誤差為±2mm;宏觀巡視調查工作正常觀測頻率3次/月,雨季5~6次/月,應作詳盡記錄。施工期間的地表相對位移監測頻率為2~3次/天。

(3)監測資料的處理:所有觀測均應認真記錄,資料及時整理,提交相應成果報告;建立資料庫,分析變形特徵,評價治理工程效果;施工期間的監測,若發現地表位移累計20 mm或連續三天5 mm/天時,應立即停止相關施工,並及時上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及設計單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