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契訶夫《套中人》:“套子”是自由的枷鎖,是生活的底色

  • 由 文字的二三事 發表于 綜合
  • 2022-10-02
簡介需要注意的是,“梅里霍沃”時期,契訶夫有家人依傍,有事可做,有閒暇可創作,正是聲譽日隆,經濟寬裕,生活安定之時,此時完成《套中人》和與之並稱“微型三部曲”的《醋栗》《關於愛情》,某種程度上見出生活裡總是執著於旅行的契訶夫矛盾的內心

什麼是十字路枷鎖煞

契訶夫是俄羅斯作家,劇作家,世界短篇小說巨匠。1880年3月,《寫給有學問的鄰居的信》和《在長篇小說和中篇小說等作品裡最常見的是什麼》發表在《蜻蜓》週刊上,標誌著當時就讀於莫斯科大學醫學系一年級的契訶夫從此開啟從文之路。

契訶夫創作生涯大體分四個時期:

早期作品如《變色龍》《憂愁》等,體現出契訶夫揭露專制體制、等級制度等社會弊端,批判冷漠、貪婪、庸俗、奴性等人性缺陷和關懷民間疾苦的思想立場;

第二時期的很多短篇小說,如《困》《公爵夫人》等,敘述風格一改往日的幽默、憂鬱,而用冷峻的筆調描繪衝突和悲劇;

隨著契訶夫由長期居無定所到1892年遷居“梅里霍沃”莊園,創作生涯進入第三時期,即“梅里霍沃”時期,也是契訶夫創作生涯的黃金期,《套中人》就完成在這一時期;

1899年9月,契訶夫因病遷往溫暖溼潤的雅爾塔,創作生涯接近尾聲,不過這一時期同樣作品豐碩,如經典名劇《三姊妹》《櫻桃園》,中短篇小說《帶小狗的女士》《未婚妻》等。

《套中人》以故事套故事的方式講了一個名叫別里科夫的希臘語教師把自己整個裝在套子裡的故事,外界任何變動,即便事不關己,都給他造成衝擊。現實像是一顆仙人掌,稍不留神就扎得他生疼。他的鬱鬱而終使他和現實徹底割裂,棺材是他最終的居所,最後的套子。

那麼,“套子”是什麼?

契訶夫《套中人》:“套子”是自由的枷鎖,是生活的底色

“套子”是自由的枷鎖

別里科夫作為套中人,具體表現在:

無論天氣如何,出門總要穿套鞋,帶雨傘,披暖和的棉大衣,耳朵裡塞上棉花。不只雨傘,連同懷錶、鉛筆刀也都裝在相應的套子裡;甚至臉也裝在套子裡,豎起的衣領就是臉的套子;便是乘坐馬車,也要囑咐車伕支起車篷。

總之是全副武裝,把自己用一層外殼包裹起來,好與外界隔離,保護自己免遭傷害。

在家裡也不過如此:長衫,睡帽,密不透風的窗子,掛著帳子的床和各種各樣的的清規戒律,如不食葷腥,免得落人口實;僱傭六十歲上下的男性廚子,而不是

女工

,免得叫人對他有不好的想法;並且像是患有被害妄想症,怕廚子把他給宰了,怕小偷破門而入,杞人憂天。

別里科夫的思想也裝在套子裡:不論官方通告、報紙上的文章,只要明文規定禁止做什麼事情,他一律贊成;反之則憂心忡忡,總覺得其中含有值得懷疑的成分,如對組建戲劇小組、辦閱覽室、開茶館的建議,他雖贊成,卻也不無憂疑,於是說出那句時常掛在嘴邊的話:“可別出什麼事兒”。

契訶夫《套中人》:“套子”是自由的枷鎖,是生活的底色

不只嚴於律己,別里科夫還試圖把“套子”套在別人身上,看見同事遲到,學生胡鬧,或者女訓導員深夜和軍官私會,他就心急如焚,怕校長知道,怕傳到督學耳朵裡。而教師、校長無不對別里科夫懷有幾分怕懼,也是在別里科夫不斷

唉聲嘆氣中,被他指名道姓品行不端的兩名學生才受到處分,最後開除了事。

別里科夫憑一己之力,把全校乃至全城控制在

股掌之

中,以致城裡人不敢有非分之想——女性不敢週六組織家庭演出,神職人員不敢當著他的麵食葷腥,讀書、交友、識字也一併淡出人們的視野。唯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死氣沉沉,了無生趣。

契訶夫《套中人》:“套子”是自由的枷鎖,是生活的底色

所以當新來的瓦蓮卡映入眼簾,別里科夫對她萌生情意,但她古怪的思維、看待問題的與眾不同和咋咋呼呼的性格,使他望而生畏,一再思量而遲遲不向她求婚,生怕以後給他帶來麻煩。

然而瓦蓮卡不是當地人,她的弟弟科瓦連科也不是。別里科夫看見姐弟倆騎腳踏車穿城而過,陡然變色,事後儘管以一名過來人的身份告誡科瓦連科作為青少年教育工作者應當舉止小心為是,畢竟科瓦連科還年輕,還前途廣大,可就是沒有得到科瓦連科的認同,反倒被科瓦連科推下樓梯,滾了下去。

這一幕正好被不明就裡的瓦蓮卡碰見。在瓦蓮卡的笑聲中,婚事不復存在,別里科夫失去了人間的存在。

契訶夫《套中人》:“套子”是自由的枷鎖,是生活的底色

別里科夫的“套子”是規矩,把人拘在方圓幾里,限制在條條框框裡,只得按規矩辦事,束縛、麻木、沉悶在所難免。

別里科夫的“套子”,說得高大上些,是既定的社會價值觀,具有普適性,穩定性,安全感,不只別里科夫極力維護,發現一丁點兒違反規定、偏離常規的事兒,即便於己無關,也驚慌失措,煞有介事,就連有思想,飽受屠格涅夫、謝德林薰陶的教師們也在“套子”面前無話可說,俯首稱臣。

然而堅守既定社會價值觀的同時,也阻礙了發展,讓人崇尚權威,循規蹈矩,

故步自封

,缺乏承擔風險的魄力和勇氣。這是何以別里科夫對待允許做的事情疑竇叢生,擔憂生出事端,“可別出什麼事兒”。

但若不嘗試,又何來煥然一新。

別里科夫的“套子”是自由的枷鎖,限制了人心自由和社會發展的自由。

契訶夫《套中人》:“套子”是自由的枷鎖,是生活的底色

“套子”是生活的底色

埋葬別里科夫,人們全都鬆了口氣,像是大人不在家,孩子們得了盡情玩耍的機會,自由。

然而不到一週,生活就又恢復了原樣,依然那麼消沉,那麼乏味,那麼了無生氣。別里科夫不在了,“套子”還在,潛移默化,頑強生長,幾乎無人倖免,且有蔓延之勢,將來還會有很多別里科夫式的的人。

“套子”限制了自由,卻是維繫生活正常運轉的機制。為了獲得果腹的食物,禦寒的衣物,人們不得不把自己拘在狹小的天地,日復一日重複相同的工作,有時為世俗所累,還須表裡不一地逢迎,忍氣吞聲。必然中就有了無奈,沒辦法。

契訶夫《套中人》:“套子”是自由的枷鎖,是生活的底色

諸如《月亮和六便士》裡的思特里克蘭德那樣的人,實在罕見,就連思特里克蘭德本人也承認,大多數人不願如他這般,顛沛流離,衣食無著,而寧願捲入世俗的洪流,尋求庇護和安寧,為生活的正常運轉貢獻一份力量。

但是推動改革和創新的,恰是思特里克蘭德那樣的人。

到底是低頭撿拾六便士,還是抬頭仰望月亮,就要看自我的價值觀了,當然兩者都不乏其人。前者是尋常的生活,為多數人所遵循的,後者則是生活之上的冒險,機遇和挑戰並存。

需要注意的是,“梅里霍沃”時期,契訶夫有家人依傍,有事可做,有閒暇可創作,正是聲譽日隆,經濟寬裕,生活安定之時,此時完成《套中人》和與之並稱“微型三部曲”的《醋栗》《關於愛情》,某種程度上見出生活裡總是執著於旅行的契訶夫矛盾的內心。現世安穩,也想尋些別樣的生活。

世界名著名譯文庫·契訶夫集(01):套中人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

文學藝術

免費閱讀

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文字的二三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