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要學會反省,那麼反省的基本原則及補充(社交學習篇)

  • 由 一思讀書 發表于 綜合
  • 2022-05-30
簡介首先對“弟子”的理解,我在一些解讀中看到說弟子就是指孩子、小學生,其實這是完全不對的,弟子的含義沒有固定年齡限制,而是指一種身份的表達,比如我是個老師,平時我要教授學生課程或知識,但我在做老師的同時,也在學習,我同樣是一名弟子

科學怎麼學反省

要學會反省,那麼反省的基本原則及補充(社交學習篇)

上篇文章講到了反省最重要的三個方面,即:工作,社交和學習。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傳不習乎?”傳習的意思是學習傳授來的知識和技藝。曾子說的“傳不習乎”意思是講我學了傳授來的知識或技藝,是否透過溫習、練習而深刻地掌握並能熟練地運用了,這是“習”的含義。

曾子說完後,孔子作了補充。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孔子這段話的意思是講,身為弟子在家要學會善事父母,長大(是指從襁褓到總角,能懂事的年齡)到要學會善兄弟,要學會謹言慎行、恪守誠信,要學會對大眾保持友好,要學會仁德的品質及學會親近具備仁德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做好了這些和本應該做的事情外,如果還有足夠的精力和能力,要學會做學問。

我對於這段話的解釋,跟主流的解讀有些不同,尤其對關鍵字詞的理解。誰的更合理,您可以做個判定。

首先對“弟子”的理解,我在一些解讀中看到說弟子就是指孩子、小學生,其實這是完全不對的,弟子的含義沒有固定年齡限制,而是指一種身份的表達,比如我是個老師,平時我要教授學生課程或知識,但我在做老師的同時,也在學習,我同樣是一名弟子。

並且弟子要比學徒、學生這樣的詞有更近一層的身份,如果我是某某老師的弟子,那麼我不但是學習老師教給我的知識,而且還要沿著老師學問的道路繼續發展下去或者是學了老師教授的知識和技藝之後,親近為亞血緣關係。而學生、學徒僅僅只是學習老師教授的知識,只有教授之恩,沒有更近一層的關係。

所以正因為弟子有這樣的含義,所以孔子這段話中“孝”的物件也包含了“恩師”這層亞血緣關係,“弟(同悌)”的物件也包含了師兄弟們。

另外是“出”,我看一些解讀中說“出”是與“入”相對,但他們沒有給出解讀,這同樣是不對的,這裡的“出”是“茁”的意思,本義是植物長出來的樣子,形容人時就是指已經長大到超過年幼階段的孩子,已經能懂事,不再幼稚了。

再有是“學文”,我看一些解讀中說“學文”的意思是指學習詩、書、禮、樂等文化知識。這是不對的,學習詩、書、禮、樂等文化知識是“行有餘力”中“行”的部分,因為作為讀書人的弟子,本來就要學這些。

這裡學文是指學著做研究和記錄。有兩種意思,一種是已記載的文字,如詩、書、禮、樂等;另一種是用文字記載自己所學的,記載思想,記載相關的研究。

我猜孔子之所以要補充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傳不習乎?”,原因在於曾子所講的傳習內容僅僅是指學習經典和老師所教授的內容,而沒用把“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學文”這些包含在內,可這些是做人做事需要學習的。

孔子的這段話從側面充分地提醒了現代的我們,讓我們知道當下學習觀念的偏頗真的蠻嚴重的,我們需要學習的內容忽略掉的太多了,這對個人成長影響太大,從而拖累家庭,社會的成長,這是個大問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