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玩梗”需有度,娛樂思維不能娛樂一切

  • 由 紅網 發表于 綜合
  • 2022-04-14
簡介——本文系紅網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12月27日,央視少兒頻道主持人紅果果在微博發文,“怒懟”某網友對其夫妻二人的“玩梗”發言:“我就知道這兩個人在智慧樹下、沒幹什麼好事

趣味性是什麼意思

——本文系紅網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12月27日,央視少兒頻道主持人紅果果在微博發文,“怒懟”某網友對其夫妻二人的“玩梗”發言:“我就知道這兩個人在智慧樹下、沒幹什麼好事。”

紅果果、綠泡泡是央視少兒頻道《智慧樹》節目的主持人,可以說是新世紀兒童共同的童年回憶。兩人於2010年喜結連理,紅果果時常在社交平臺上分享家庭趣事和恩愛日常。面對網友“沒幹什麼好事”的惡趣評語和夫妻二人合照的配圖,紅果果憤然反問:“請問幹了什麼壞事?”,並表示“家裡的老人不能理解這樣的梗”。有網友稱這只是娛樂性的調侃,並不值得深究;也有網友站出來表示支援:“成年人應該要有分寸感。”

顯然,此次事件中所謂的“梗”,已經對當事人及其家人造成了一定傷害。該網友使用夫妻二人婚前和孕後的照片做對比,用“沒幹什麼好事”加以描述,這樣的發言,惡趣又低俗。然而類似的言論,卻在網路空間中並不少見,常被稱為“玩梗”。在網路領域,“梗”泛指約定俗成的,代表某種特殊含義並能引起知情網友共鳴的相關概念,往往包含了某個特定語境下的笑點或妙趣。從“你禮貌嗎”到“你在想peach”,從“與女無瓜”到“有內味兒了”,“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更是火上春晚。

隨著自媒體平臺的發展,“梗”憑藉趣味性和通俗性成為網友的一種通用語言。如今的網路空間,可以說是“放眼四周皆是梗”。似乎一句話無“梗”,就難以融入網際網路“衝浪”的氛圍。不可否認,“梗”具有高度概括性,它以幽默的方式提高了人們對事物的可接受性,成為一種共同語言。適當使用“梗”可以調節聊天氛圍,增加娛樂趣味性,也能較為含蓄地表達個人的觀點和態度。

然而,“玩梗”固然有趣,但並非“萬物皆可成梗”。隨著網路上越來越多“梗”的出現,“玩梗”愈加普遍,許多惡意的內容夾雜其中,使“梗”的語言環境魚龍混雜。不分場合濫用“梗”,“爛俗梗”的出現,“梗”的低俗化、低齡化、泛娛樂化等,都缺失了人際交往應有的禮貌和尊重。這樣的“玩梗”,並不是在豐富網路語言,而是混化了網路語態環境,與建設風朗氣清的網路空間背道而馳。

我們需注意,面對不同的語境應保持冷靜的思考,不可一味追求“玩梗”,也不必為了迎合潮流而強迫自己去傳播或製造“梗”。適度“玩梗”,指的不僅是對合適的事件“玩梗”,也是不過度沉迷於“玩梗”。“梗”作為一種娛樂化的語言,將我們置於“梗”搭建的娛樂環境中。若長期身處其中而渾然不知自己已被“梗化”,那我們將逐漸失去嚴肅思考的能力。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坦言,透過電視和網路媒介,一切都以娛樂的方式呈現,人類心甘情願成為娛樂的附庸,最終成為娛樂至死的物種。無限制地“玩梗”下,我們終將變成被娛樂的物件,淪為“流量至上”的奴隸,毀於我們所熱衷的“娛樂”。

娛樂思維不能娛樂一切,萬物並非皆可成“梗”。“梗”不是我們以娛樂當作藉口去傷害他人的理由,更不應成為禁錮我們思想的牢籠。

文/雷晨越 (重慶大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