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錦溪:水鄉古鎮中的“秦磚漢瓦”

  • 由 趣觀天下 發表于 綜合
  • 2022-02-11
簡介博物館設 “一磚一瓦·萬千氣象”“錦溪古窯·磚瓦之鄉”“磚瓦大觀·紋飾博覽”“錦溪金磚”四個展廳,展示了中國建築形成、歷代風格,以及古磚瓦起源和輝煌的歷史

照度和ppdf對應嗎

讀懂秦磚漢瓦,傳承中華文化。位於蘇州市崑山錦溪古鎮的“中國古磚瓦博物館”,收藏有各類古磚瓦珍品千餘件,展品幾乎涵蓋中國古代各時期,是國內第一家專門收集與展示磚瓦的開放性博物館。這裡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訴說著中國建築的發展軌跡,讓人清晰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錦溪:水鄉古鎮中的“秦磚漢瓦”

錦溪:水鄉古鎮中的“秦磚漢瓦”

博物館設 “一磚一瓦·萬千氣象”“錦溪古窯·磚瓦之鄉”“磚瓦大觀·紋飾博覽”“錦溪金磚”四個展廳,展示了中國建築形成、歷代風格,以及古磚瓦起源和輝煌的歷史。

“一磚一瓦·萬千氣象”展廳中五個獨立展櫃,展品中最珍貴的要數磚的雛形良渚紅燒土。這塊紅燒土來自5500年前的崑山市趙陵山良渚文化遺址,紅燒土以竹竿和蘆葦作骨架,由黏土、礱糠和稻草糅合,並經堆積大量乾柴經大火焚燒製成。其他四個展櫃分別陳設象徵四方的四神圓瓦當:青龍屬東、白虎屬西、朱雀屬南、玄武屬北。在古代,營造城池宮殿時,人們把四神刻在瓦當上以標示方位,護佑一方平安。

展廳還透過對中國古代建築史的溯源追尋中國磚瓦發展史:從新石器時期的木骨泥牆、秦漢時期的長城漢闕,到魏晉時期的名樓勝蹟、隋唐時期的名寺古剎、宋元時期的江南民居,再到明代的古典園林、清代的紫禁城,磚瓦作為中國古代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伴隨著中國古代建築的發展而變化,以發展之姿壘起五千多年的中華建築文明。

在錦溪流傳著一句佳話——“三十六座橋,七十二隻窯”,錦溪的橋星羅棋佈,別具韻味,錦溪的窯也是遍佈鎮域之內,錦溪窯業自古便發達,明清時期錦溪生產的金磚還鋪進了紫禁城。“錦溪古窯·磚瓦之鄉”整個展廳別出心裁地以錦溪古窯為造型,進入展廳猶如進入古窯內部,窯頂燃燒的窯火寓意錦溪窯火生生不息。展廳中間的螢幕展示《造磚圖說》中古代窯工掘、運、舂、磨製造金磚的過程。

磚瓦是一門藝術,在“磚瓦大觀·紋飾博覽”展廳中,陳列著各種紋飾滴水、瓦當和形形色色的磚,有錦溪鎮出土的鑿榫井磚、城牆磚、屋脊空心磚以及有吉祥寓意的黃道磚和福壽磚等。錦溪自古窯業繁榮,到了明清時期,錦溪的窯廠不只燒製普通磚瓦,還與陸墓的御窯共同承擔起為皇宮供奉金磚的任務。在製造金磚的過程中錦溪的窯工不斷打磨自身的技藝,時至今日,錦溪的金磚製作傳承人仍能製作出黛青光滑、平整如鏡,細若端硯的金磚。

第四展廳,展出的正是錦溪歷代窯工精心製作的金磚。在展廳中,還可以看到精雕細琢的門樓磚雕、現代磚雕、瑰麗多姿的古建築屋頂形式和豐富多彩的脊獸。

今年,錦溪鎮又對博物館重新進行布展,運用多種科技手段,並在內容上完善,讓參觀者走進館內,更直觀地瞭解磚瓦史。根據《天工開物》中所記載的古法制磚造瓦的步驟,配合透明屏中的影片,瞭解古代磚瓦的製作過程。壁龕裡的燒磚制瓦模型,生動形象地復原了古代窯工掘土、椎踏泥坯、燒窯窨水等一系列熱火朝天的造磚制瓦場景。同時,館內還增設了文創空間,讓參觀者可以進行拓印體驗,親手拓印、題詞一幅瓦當,領略金石之美。

【來源:江南時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