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詩經》和《古詩十九首》裡白楊的區別,前者明麗深沉,後者悲傷

  • 由 初衣勝雪 發表于 綜合
  • 2021-12-22
簡介這個時候美麗高大的白楊樹,遍佈城外的荒郊野地,再也給人不了那種飛揚明麗,盛世保佑子孫的太平感覺,白楊曾經是神樹,是長壽吉祥之樹,但是當你看到白楊樹下是因為生存苦難而不得已告別人世的亡魂,白楊開始和死亡和悲傷掛鉤

雄氣赳赳是成語嗎

路過江邊,早冬清曠的景色,白楊林就顯得特別高大,它們高出其他樹種。那些楊柳,甚至同期生長的水杉都沒有它們高大,那高高的林梢,帶著還在枝頭搖曳的黃綠色葉子,疏曠中有特別朗淨的美。

這是冬天,但落盡葉子的白楊在冬天裡也是風景,因為樹木可以高達50米,樹幹筆直,遠眺中的淡煙疏林,缺了白楊,就好像少了靈氣。白楊又長壽,樹齡可以高達200多年,何以古代的詩詞中鮮有對白楊明麗的描寫?

若有,也是白楊蕭蕭。這是為什麼呢?先民們不會錯過任何高大強壯的樹木,用以作房屋,白楊生長的

地域之

廣,北起遼寧,南至長江流域,都會有原始野生的白楊林,何以關於白楊的記錄,沒有楊柳多呢?

《詩經》和《古詩十九首》裡白楊的區別,前者明麗深沉,後者悲傷

實際楊的古字,見於西周金文,也就是至少在西周已經有專門的楊字,以它的繁體古字來看,那是生長在太陽下,強壯高大的樹木,在先秦時,是一切楊柳屬的統稱。

“東門之楊,其葉將將,

昏以為期,明星煌煌。

東門之楊,其葉肺肺,

昏以為期,明星晢晢。”

詩經《陳風》

這首詩經裡的陳風,就已經記錄在城池的東邊,種植有高大的楊樹,而且樹葉發出了巨大的響聲,在黃昏裡,約會的人,相約在城外的楊樹下。

實際這裡應該是寫的白楊,黃昏裡,白楊樹木高大,是最好辨識的座標。高大的樹木在遠眺中就是不可忽視的風景,那葉子將將和肺肺,無論是形容白楊的葉子狀態和發出的聲音,都是再貼切不過。因為白楊葉子在茂盛期闊大,善於招風而發出聲響。

這裡的白楊是很好的座標樹和愛情樹,我在城外白楊樹下等你。你站在城頭,就可以看見那棵樹。讓我們珍惜佳期,好好約會,牽手徜徉在星光下。何其明麗。

《詩經》和《古詩十九首》裡白楊的區別,前者明麗深沉,後者悲傷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飢載渴。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詩經《采薇》節錄

這首詩經是寫征夫返鄉的詩,後世很多人將楊柳解釋為我們常見的楊科垂柳。實際古人一字一意,楊樹是楊樹,柳樹是柳樹。楊樹應該是枝葉向上,比較飛揚的那種,比如白楊,青楊,而柳樹則是我們所熟悉的柳,枝條比較柔韌。

也是因為楊樹和柳樹在先秦就很常見,是常見的田園樹種,所以當征夫冒著雨雪多年回鄉,眼前的冬天的蕭瑟更顯得歲月蒼涼,我走的時候,楊樹和柳樹枝葉青青,我回來的時候,風雪老樹,家鄉不是記憶的模樣。何其深沉

而柳樹是在隋朝被隋煬帝賜予國姓楊,後來很多地方楊柳連用,指的是柳樹,

而許多人讀詩經,忽略了文字的歷史演變。楊樹在現實裡站著,在唐朝以後的詩文裡,奪去了地位和光彩。

《詩經》和《古詩十九首》裡白楊的區別,前者明麗深沉,後者悲傷

"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

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

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

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

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萬歲更相送,賢聖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

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

漢朝《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

古代人死之後,掘土為墳,植樹為記。古代對於墓樹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

春秋《含文嘉》曰:天子墳高三仞,樹以松;諸侯半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欒;士四尺,樹以槐;庶人無墳,樹以楊柳。“

這是說周朝的天子,墳前種植松樹,諸侯種植柏樹,大夫種植欒樹,普通人沒有高出土地的封土,就在埋葬的地方種植白楊。

實際可以看到,古代的墳墓樹,要求的是長壽,高大,常青,有靈氣。白楊樹雖然沒有松柏欒槐那麼貴重,因為欒樹在上古也是神木,槐樹樹齡可以達到300以上,白楊壽命也可以達到200多年,用作普通人家的長壽樹和墓地樹,實在是吉祥不過。

在普通人的田園裡,院子裡不種上白楊,也對不住這自然的饋贈吧。

所以在詩經裡,可以看到約會都要找個白楊。

但是問題就出在漢朝末年的亂世,戰爭瘟疫,導致人口銳減,據後世估算,西漢東漢鼎盛期人口高大6000萬,而三國時期已經減少到1600萬。

這個時候美麗高大的白楊樹,遍佈城外的荒郊野地,再也給人不了那種飛揚明麗,盛世保佑子孫的太平感覺,白楊曾經是神樹,是長壽吉祥之樹,但是當你看到白楊樹下是因為生存苦難而不得已告別人世的亡魂,白楊開始和死亡和悲傷掛鉤。

而且篤信嚮往神仙與長生的漢朝人,不得不面對現實,人的壽命如朝露,死了,生前的一切都結束,那神仙藥都是假的。只有白楊樹蕭蕭的葉子日復一日地搖曳,發出聲響,在永生絕望之後,那種聲音不再是通往天堂的奏樂,那是一種生命終止的悲聲。

《詩經》和《古詩十九首》裡白楊的區別,前者明麗深沉,後者悲傷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親。

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

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

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

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

”古詩十九首

亂世一切都是毀壞,在他鄉漂泊的遊子,國家多難,再也無法迷信永恆。出門城池,看到遍地的墳墓,不僅如此,那象徵國家永恆的帝王和大臣的陵墓被推平,那象徵長壽的靈樹松柏被砍伐焚燒,只是因為活著要活命。只有漫山遍野砍伐不盡的白楊,高高在山上,在平原。

這樣的世界,是現實的地獄。我就算是死,也要在家鄉的白楊樹下啊,但是道路艱難,我回不去。

白楊有一個植物特徵,就是樹葉闊大,而葉柄纖細,一點空氣流動,就可以樹葉搖曳摩擦,而且正是這樣的樹葉,容易擴大聲音,在盛世太平時代,那是動人的天籟,這也是為什麼選擇白楊做墓地樹的原因,開始是因為那種彷彿可以溝通天地的神奇。

甚至傳說中白楊葉子無風自動,那是靈魂棲居在上頭。

但是當一切信仰褪色,這些蕭蕭的聲音,折射了另外一種悲哀。世俗化,就認為鬼氣森森,葉子居然也叫作鬼拍手。

《詩經》和《古詩十九首》裡白楊的區別,前者明麗深沉,後者悲傷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嶣嶢。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晉朝陶淵明《擬輓歌辭》

正是東漢的亂世,成為人們記憶的傷痕,白楊被風吹動的蕭蕭聲,特別悲涼。這是陶淵明在晚秋,想象自己已經死掉,家人為他在寒風中送葬的情景。

荒草茫茫中間,只看到白楊高大的樹木,發出蕭蕭的聲響,他將長眠地下。用一個擬託的死者看待世界,和他最近的就是白楊蕭蕭的風聲,其餘的來來去去,在時間中成為過往。

白楊成為了悲哀,死亡,傷感,追懷,蕭條的寄託。

但是人生事,真正關於白楊什麼事呢?

它高大筆直的樹木,自古就是房屋建築的良才。它的嫩葉可以救荒,是災難年充飢的食品,它的老葉可以作酒麴,它成片的生長,用高大的枝葉抵擋北風和風沙,它秋冬的葉子肥沃土地,它在冬天的雨雪中站著,是遊子回鄉的座標。

白楊作柱,只是照應著人生的短暫,然而它又是那樣無私守護生者和逝者。

《詩經》和《古詩十九首》裡白楊的區別,前者明麗深沉,後者悲傷

風吹過它樹葉的聲音其實最美。

因為詩經裡的情侶就牽著手聽過,在夏天的夜晚,那是最美麗的風聲和天籟。

在秋冬裡,那種蕭蕭聲也曠達和美,因為那是秋聲和冬聲,讓你沉入最深的睡眠裡,是安慰。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