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綜合

光明網:投車堵決口的卡車司機,憑什麼難拿賠償?

  • 由 前沿看點 發表于 綜合
  • 2021-12-05
簡介在救災時拿自己價值幾十萬的卡車堵決口,且不說巨大的財產損失,這個過程本身也是險象叢生,幾位司機都得在千鈞一髮之際跳車逃生

車被別人車堵了怎麼辦

光明網

2021-09-08 19:44

光明網:投車堵決口的卡車司機,憑什麼難拿賠償?

光明網評論員: “7•20”河南水災發生後,新鄉、鶴壁成為重災區。7月22日晚,河南省鶴壁市浚縣新鎮鎮彭村一處衛河河堤決口。23日凌晨,為了封堵決口,李永祥、李文鋒、郭曉攀、李同雲、段永康5名紅巖運輸公司卡車司機將車投入河中。

幾位司機為搶險救災做出了巨大貢獻與犧牲,在救災現場也得到了縣領導“照價賠償”的承諾。但真到賠償的時候,卻困難重重。

7月31日下午,北京華品博睿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捐款500萬元,向衛河彭村段決堤時投車堵決口的愛心單位、愛心車主致敬。根據企業的捐贈意向,每位車主將能拿到50萬的捐款。

這筆錢到賬之後,公司卻跟他們說,因為要扣除保險、附件的錢,他們拿不到50萬全款,非但如此,他們拿到的賠償可能還不夠買一輛和之前同檔次的新車,生計大受影響。

而這件事日前終於在輿論的關注下解決了。9月6日晚,縣政府介入此事,第二天,在縣領導的見證下,紅巖運輸公司負責人承諾將未補償到位的款項打到5位司機的銀行卡中。此外,其他的承諾如補發工資和捐贈都已經發放。

雖然結局尚算符合預期,但這個過程實在太拖沓也太曲折了。這種拖延,本身是有代價的。其中一位司機李永祥,在投車之後妻子的精神疾病加重,看了一個多月的病;父親原本也在生病,他沒了經濟來源,生活入不敷出。在大災之後進行賠償、補助,就是應該爭分奪秒的,家庭經濟若只出不進,每過一天都是煎熬。

雖說補償終究是發放了,但這個過程難免讓人有“英雄流血又流淚”的觀感。補償發放時的“精打細算”,從法理來說,未必全無道理,但不近情理。折舊費、無發票依據,在民事糾紛中確實經常作為一種減免賠償的事項。但這幾位司機的損失,不是因為民事糾紛,而是公共利益。

在救災時拿自己價值幾十萬的卡車堵決口,且不說巨大的財產損失,這個過程本身也是險象叢生,幾位司機都得在千鈞一髮之際跳車逃生。幾位司機的義舉讓人感佩,從社會良心講,不應該讓人為救災傾家蕩產。因此,非但應該補償他們的損失,還應給予相當的獎勵。試想,若決口未能堵上,最終的損失哪堪計數?

看起來,這個糾結不已的賠償是個程式問題,是個“依照規定”產生的不同權利主張,但根本上來說,這是個價值序列的排序問題,體現相關單位究竟如何認定價值的優先順序與重要性。相比於折舊費、保險費這些具體而零碎的費用,公共利益、社會信用、價值導向,顯然佔據更高的位置。

社會之所以構成社會,不僅僅因為血緣聯絡、經濟往來,還依託於很多無形之物,比如共同的價值認同。這些司機當初選擇投車堵決口,恰恰是因為認同公共利益此時此刻高於一切。而抱著“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的常識思維,在補償時也應該視為一種公共補償,維繫住最起碼的公序良俗。

如果破壞這種個人與社會之間的信任,社會將如何運轉?可以想象的是,補償時錙銖必較的結果,就是下次遇險時個人心裡的反覆盤算,一定會選擇最趨利避害的方式,哪管洪水滔天?若沒有對公共利益的共識,那就是“一盤散沙”而無所謂社會。

這件事算是解決了,但也留下了傷口,人心的善良與勇敢,不該在這個扯皮的過程裡被傷害。這種事絕不可再有,補償款還可以分批次到位,但被打破的心理預期不是輕易能補上的。

Top